陳帥

一、什么是運動興趣和運動樂趣
由于目前心理學界對“興趣”本質的研究還未達成共識,因此對體育興趣和體育樂趣的定義也未達成一致。
關于什么是“運動興趣”,筆者認為,毛振明教授在《論如何關注和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一文中對“運動興趣”的界定最為貼切。他指出,“運動興趣是學生對所感到的運動樂趣的追求心理以及體驗到運動樂趣后繼續從事的愿望。”
筆者根據辭海對樂趣的解釋,將“運動樂趣”界定為:“在體育運動和運動技術習得過程中,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
二、運動興趣和運動樂趣的關系
運動興趣與運動樂趣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運動興趣是主動的、積極的注意和探究事物的態度和傾向,是對事物表達的情緒;運動樂趣是被動的,是注意和探究事物后產生的情緒反饋。
運動興趣的保持時間與運動樂趣的大小成正比,即獲得的運動樂趣越多,其體育興趣保持的時間也就越長、越穩定。
三、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能體驗到什么樂趣
有哲學家認為:“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生命,人的快樂,在于需求的滿足。” 基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我認為如果學生在體育運動和技能習得過程中,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那么他們就會感受到快樂、愉悅、滿足和歡樂的情緒,既而體驗到運動樂趣。同時,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樂趣是維持穩定興趣的重要保障,兩者高度相關。所以,筆者把霍蘭德的職業興趣分類方法作為運動樂趣分類的參考。進而,筆者依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和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將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能體會到的樂趣分為七種類型(表1)。
1.體質改善樂趣型(滿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學生通過體育運動使身體形態、身體素質、身體機能、運動能力、心理狀態和適應能力等方面有較大良性提高,從而使學生明顯感受到運動后的舒暢和體質改善帶來的樂趣。
2.探求樂趣型(滿足研究型興趣)
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對教師教授的新項目、設置的新挑戰、新任務,以及對稍有危險性的項目感到新鮮刺激;享受獲得比賽和游戲勝利的成就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創意作業和解決抽象性問題感到極大樂趣。
3.技術習得樂趣型(滿足實用型興趣)
學生在體育運動和學習過程中,經過刻苦努力,體驗到運動技術的進步和運動技能的提高,從而獲得求知的滿足感。同時,這類學生對能親手操作、使用體育器械和創造新事物感到無比樂趣。
4.自我表現樂趣型(滿足尊重的需要和藝術型興趣)
學生在體育運動和學習中,通過自己的積極表現獲得老師與同學的關注和好評,從而表現出自身的獨立、信心和實力,既而感到無限的滿足和快樂。
5.和睦交往樂趣型(滿足情感和歸屬的需要與社交型興趣)
學生在體育運動和學習過程中,善于發揮自己的語言表達優勢,與他人商討和調整人際關系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樂于與同伴交流和合作;熱衷于主動幫助他人和接受幫助,能從和睦的體育交往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6.秩序樂趣型(滿足傳統型興趣)
此類型學生樂于接受式學習,習慣被動地服從,接受教師的安排和指令,在規范的程序和明確的目標下學練,享受有條不紊的運動學習樂趣。
7.領導樂趣型(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和企業型興趣)
學生在體育運動和學習中,具有強烈的自信心,在領導他人和組織管理的過程中,能體驗到極大的樂趣。
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的這七種樂趣中,前三種是從體育運動和學習本身體驗到的樂趣,可以理解為直接樂趣。后四種是從體育運動和學習中體驗到的附帶樂趣,可以理解為間接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