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摘 要:簡述了我國油桃發展概況,分析了我國近年油桃產業發生的變化,指出了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零散性發展、低產、銷售局限等,闡明了今后的發展趨勢,加大油桃種植比例,逐漸提高產能,進一步擴大流通和銷售范圍。
關鍵詞:油桃;產業;發展分析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1001502中圖分類號:S662.1文獻標識碼:B
我國油桃栽培始于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開始我國果樹工作者通過酸油桃與優質毛桃雜交,率先育成了甜油桃,先后推出了曙光、華光、艷光、瑞光系列、秦光系列、中油系列的多系列甜味品種,有效地改變了我國油桃發展中的品種組成,大大地加快了油桃的普及步伐。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除黑龍江、廣東、海南、西藏、臺灣外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有種植,全國種植面積在5.3萬hm2以上,年油桃產量在80萬t左右。山東、北京、河北、河南、陜西、山西、甘肅等省份種植面積較大,其中山東的冠縣和聊城、山西的萬榮縣、陜西的渭南和大荔、甘肅的蘭州市和秦安等都是著名的油桃生產區;山東的維坊是地級市栽培面積最大的,而縣級栽培面積最大的為河南省的內鄉縣,全縣油桃年種植面積達0.8萬hm2以上;保護地栽培規模最大的為山東的聊城,油桃大棚在6 000個以上。
1 油桃在我國的發展變化
油桃在我國的栽培歷史雖僅幾十年時間,但發展迅速,近年來油桃的栽培變化是巨大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油桃種植品種由酸甜型向濃甜型轉變
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栽培油桃時,由于品種主要由國外歐美地區引入,油桃大多以酸甜型為主,這與我國人民喜好甜食型的消費習慣不大相符。在其后的發展中,國內果樹科研單位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漸培育出了濃甜型品種,到上個世紀90年代基本完成了品種轉型,目前我國栽培的油桃主要為濃甜型品種。
1.2 由露地栽培為主向保護地栽培為主轉變
果樹進行保護地栽培,是現代果業的主要特征之一,油桃很適宜進行保護地栽培。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我國油桃是以露地栽培技術為主的,到上個世紀90年代,油桃保護地栽培迅速崛起,成為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生產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象陜西渭南油桃保護地栽培占到了栽培總量的90%以上。在南方由于油桃生產中裂果現象較普遍,避雨栽培成為主要栽培方式之一。總體上,我國油桃由露地栽培向保護地栽培轉型特征明顯。
1.3 樹形由低矮無干形向有干形轉變
我國傳統栽培油桃樹,樹形以開心形、“Y”字形等無干形為主,主要用以適應油桃喜光的特性。近年來紡錘形等有干形樹形開始在生產中應用,效果很不錯,既有利于產量的提高,又可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益。
1.4 由短枝修剪向長枝修剪轉變
短枝修剪采用堵的方法,以克服油桃枝條生長量大、樹體及整園光照惡化的不足之處;而長枝修剪則采用疏的方法,更適應油桃樹體的生長特性。長枝修剪方法簡單,修剪時對空間小處的密擠枝進行疏除,對空間大的枝條長放,方法簡便,一看就會,便于普及,近年來逐漸得
山西果樹 SHANXI FRUITS 2015(1)
到生產者的認可,應用面積逐年加大。
1.5 施肥由單一向復合配方轉變
近年來隨著復合肥、復混肥、果樹專用肥的發展,客觀上促使我國油桃施肥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傳統的施用單一肥料向配方轉變,雖然總體上不盡科學,但復合、復混、果樹專用肥的施用是一大進步,有效地改變了單一施肥,特別是單純施用氮肥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對品質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1.6 由自然結果向人為干預坐果轉變
一般情況下,油桃自然坐果率高,在坐果過多的情況下,果個膨大受到限制,大果所占比例很難提高,因而油桃生產中花果的人為干預越來越精細,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成為油桃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
1.7 由自然著色到人為促進著色轉變
著色程度是衡量果實品質的主要指標之一,更是決定油桃價格的重要賣相,特別在保護地栽培中,著色成為影響效益的關鍵因素。在生產中對果實的著色很重視,采用果實膨大期增施鉀肥、果實套袋、地面鋪設反光膜,果實成熟期摘葉轉果、疏除遮光枝,保護地栽培時在著色期保持棚面潔凈,均可有效地促進著色。
1.8 生產由無序生產向標準化栽培轉變
隨著栽培周期的延長,各項管理措施、栽培標準逐漸完善,我國油桃生產告別了無序生產時代,標準化栽培成為時代特征之一。
2 油桃在我國的發展特點
2.1 存在問題
雖然油桃在我國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油桃生產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制約著產業的高效發展,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2.1.1 零散性發展特征明顯 油桃不耐貯,不適宜大規模化發展,但由于分布過于零散,不利于進行商品化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油桃的商品流通,制約了效益的提升。
2.1.2 時令性特征明顯 油桃貨架期短,只能進行短時期的貯存,季節性生產、季節性銷售特征明顯。雖然保護地栽培有效地延長了生產和銷售期,但以夏季供應為主的特征仍很明顯,多時賤、少時斷的供給局面沒有徹底改變,銷售的不穩定性很不利于效益的提升。
2.1.3 低產性特征明顯 油桃在我國為新興果樹,種植歷程短,各項栽培措施仍在不斷地探索和完善過程中,產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據統計,我國油桃平均667 m2產量不足1 t,與世界油桃生產先進國家的產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充分說明我國油桃產能的提升仍有較大的空間。
2.1.4 銷售的局限性明顯 油桃的貯藏性較差,這決定了其流通半徑小,流通范圍較窄,銷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銷售范圍的受限,很不利于生產效益的提升。
2.2 發展趨勢
油桃作為新興果樹,其種植為朝陽產業,其發展趨勢呈現以下特點。
2.2.1 油桃在桃的種植中所占比重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 由于油桃具有果面光滑無毛與食用方便的特性,很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消費量增加,引導種植范圍和面積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這一趨勢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持續,隨著大量油桃新品種的培育成功及推廣,油桃在桃產業中所占的比重會逐漸增大。
2.2.2 產能呈現逐漸提高的趨勢 隨著栽培措施的完善,特別是配方施肥措施的應用、有干形樹形的培育、長枝修剪技術的推廣、滴灌均勻供水的實施等新技術的普及,我國油桃種植業由傳統方式向現代方式過渡的進程加快,會極大地提高生產能力,促進產量和生產效益的提升。
2.2.3 流通和銷售半徑呈現擴大化的趨勢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和冷鏈運輸的完善,油桃的流通和銷售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這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油桃在我國栽培過程中,我國果樹工作者和廣大果農創造了許多有利于生產效益提高的經驗措施,為油桃產業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油桃產業將很快成為我國重要的新型果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