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濤
放眼全球,還沒有哪個國家的公共醫療模式足以成為典范,全都是各有各的弊端。中國是偏產業化的,導致相當一部分醫家掉進了錢眼里,醫患矛盾深且廣,惡性事件屢屢震驚世人。老牌發達國家英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但是醫生收入低下,醫療服務質量自然不高,而且,病患見社區不太頂用的全科醫生易,見大醫院的專科醫生難。就算是再重的感冒,你也得做好久拖自愈的心理準備。
那么,作為制度創新的一貫領先者,美國在公共醫療方面表現如何呢?不幸的是,同樣一團糟。打富蘭克林·羅斯福起,多少任總統都想在醫療改革上做文章,創政績,樹豐碑,結果紛紛折戟沉沙。克林頓當政時期,第一夫人希拉里領銜,大張旗鼓搞醫改,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終因阻力太大半途而廢。否則,如若頭頂醫改成功的巨大光環,希拉里完全有可能取代奧巴馬,坐上總統寶座。
美國醫療系統花錢多 效果差
不知奧巴馬是不是因此存了這樣一個心結,反正他上臺之后,推動醫改的力度是空前的。當然,奧巴馬和眾多美國人一樣,對于美國醫療體制的弊端心知肚明,可以說,人人不滿。那么,美國醫療系統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呢?
首先一個,花錢太多,效果不好。比如說,在丹麥,公共衛生投入占GDP的10%,就實現了免費醫療全民覆蓋。可美國呢,政府的醫療投入占GDP的17%,2007年時,這筆錢就高達2.2萬億美元,在財政支出中排第一位,遠遠超過教育支出和國防支出,可結果,還是有5000萬人根本沒有任何醫療保險。而且,據國際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191個國家中,美國國民總體健康水平排在第72位。丟不起人哪。
這2.2萬億美元,主要是提供給老人和窮人的醫療保險,這是一筆相當沉重的負擔。按這一模式運行,到2040年,政府醫療支出將占GDP的34%,這是任何一國政府都無力承擔的。目前,這一塊的人數是4000萬,眼看著嬰兒潮一代步入老年,未來會有7700萬人,資金缺口將達36萬億美元。中國和日本現在也不怎么愿意借錢給美國了,這可怎么辦呢?
而且,即使窮人和老人有保險,也需要自己支付一部分。因為商業保險的大規模存在,推高了醫療費用,所以,自付的錢也不少,很多人掏不起。奧巴馬自己就說過,他的母親也經常為醫療費憂慮,擔心保險公司會找各種理由拒絕付款。統計數據稱,2001到2007年,美國因醫療費用破產的家庭數上升了50%。
看過奧斯卡獲獎影片《沖撞》的人應該記得,有一位警察的父親,小便困難,遲遲難以預約到醫生,生活得痛苦不堪,這令警察郁悶至極,結果他利用值勤機會把憤怒轉移發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引發了一連串的沖撞故事。誰說美國電影不講政治?它講的可是大政治。
其次,與英國和加拿大由政府用稅金支付醫療保險不同,美國60%的人口是由雇主負擔保費的。天長日久,這一塊也成為了企業的沉重負擔。企業辦社會,在哪里都會有讓人頭疼的結局。有權威調查數據稱,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因醫療保險費用過高而虧損。大企業更慘,比如說通用,它的每一輛汽車都有1300美元是員工保險成本,全球第一,你說它怎么可能與日本車、韓國車競爭?
奧巴馬的“三刀”
這些弊端不是什么秘密,美國人都認識到了,那好,改吧。美國最大的優勢,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犯了錯誤能及時發現,及時改正。可是,怎么改?小奧能說會道,他描述的醫改前景,大方向是“廣覆蓋、低成本”,具體目標,是把醫療保險覆蓋率由85%提高到94%,這肯定是好事,人人同意。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挺難。
小奧第一刀砍向了商業保險公司,政府要嚴格監管商保公司,不允許他們“撇奶油”,啥意思呢,就是商保公司總是樂意把保險賣給年輕的健康的群體,如果再是高收入,那就更好了。而對老年人或有過病史者,要么減少保險項目,要么提高保費。比如,你有過心臟病史,那么在保險條款中就把心臟病治療費用刪除在外。對此,奧巴馬要嚴厲說“不”。
小奧第二刀砍向了老百姓,就是說,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由政府管了,那么收入在平均線以上的個人和家庭,也必須投保。拒不投保者,要罰款,而且額度每年上漲。為了緩解投保人的資金壓力,計劃推出醫保交易所,建立網上平臺,投保人可以在此聯合競價,以圖降低保費。同時,奧巴馬主張擴大老人和窮人醫保覆蓋范圍,并且子女享受父母醫保的年齡延到26歲,允許啃老。
奧巴馬第三個動議最為大膽,他要創立國家經營管理的保險公司。他也知道,私營的商業保險公司“撇奶油”并沒有什么大錯,企業追求利潤天經地義,那么,創立一家國營公司,才可能乖乖滿足政府提出的“最低受益線”,并且覆蓋常規檢查以及預防性治療,而且費用還不高,這樣,就會逼迫私營保險公司不得不就范。
可是,這只是奧巴馬自己的如意算盤。要知道,在美國,醫療改革從來不是技術爭議,而是政治議題。這就意味著,在其背后,是政治集團在紛爭角力。傳統上傾向于“分配公平”的民主黨勢力,也就是奧巴馬所在的黨派,一直力主實現全民醫保;而一向強調“自由競爭”的共和黨勢力,則是強力的反對者。奧巴馬要建立國營保險公司,這太敏感了,讓全體美國人的神經瞬間繃緊,共和黨再稍加彈撥,就激起了巨大的反對聲浪。
首先一個問題是,醫改要花錢,錢從哪里來?不外乎節流與開源兩條路。奧巴馬承諾,要在現有醫保體系內節約,但這談何容易?開源,就是增稅了。奧巴馬設想,對年薪超過20萬美元的高收入群體加稅,稅率提高將近一個百分點。還要對高額的商業保單增收消費稅,稅率相當驚人,高達40%!
傳統上,共和黨傾向于代表富人,這種加稅,豈不是狠狠地捅了他們的馬蜂窩?
而且,美國人向有個人主義的文化傳統,其特點是自由大于平等,這一點與老歐洲不同。歐洲尤其是北歐,都認同這樣的理念:醫療不是商品,誰錢多就賣給誰;醫療是一種人人得享的平等權利。美國人卻不這么看,沒有法律規定“人人得享醫療保健”,那么,買醫療保險,就相當于在超市購物,是完全自由的市場行為。現在你奧巴馬政府想強迫我買保險,不買的話,還要罰款,這不像強逼我在沃爾馬買東西一樣荒唐可笑嗎?endprint
眾多利益集團的反對
對奧巴馬醫改反對最力的,是眾多利益集團,如商業保險公司和醫藥企業。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肯掏出大把的真金白銀,發動院外勢力,游說政客和議員,強力狙擊醫改。你不讓我商保公司實現利益最大化,我做企業干什么?美國大老板又不是活雷鋒。另外,奧巴馬要壓低醫療成本,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多用便宜又有效的藥品,以及便宜又好用的技術,這樣,醫藥企業的利潤空間就大大縮小了,他們當然也要群起反對。
最有意思的是醫生協會,奧巴馬的醫改,并不一定會影響到他們目前的收入與地位,可是,他們卻也站出來表示反對。我們知道,醫生在美國,是高收入群體,因此,他們的想法是:我們現在生活得已經非常體面了,為什么要改變呢?
奧巴馬當初是這樣說服美國人民的:花費了最貴的醫療費,卻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民醫療保障的發達國家!但他推出國營醫保公司,卻遭到美國上上下下一致的堅決反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這是美國的禁區,這是美國人絕對不能容忍的。小奧辯護稱,國營保險公司也要放到市場上去與私營公司競爭,但美國人說:誰能競爭過國家?一句話,就把奧巴馬堵回去了。對此,最為感同身受的,應該是中國的眾多私企吧,是啊,誰能競爭過國家?
美國的醫改博弈,從2009年就開始了,奧巴馬的決心很大,他是把醫改當成自己的旗艦政策予以推進的。在美國,各州相對獨立,企業游弋市場,總統若不發動海外戰爭,其實并沒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小奧也一樣,他知道,如果把醫改搞成,青史留名就不用愁了。他甚至放過這樣的狠話:哪怕只干一屆總統,也要實現醫改成功。但事實上,小奧后來連任成功,他就更要行霹靂手段,以顯菩薩心腸了。
共和黨方面,反對的決心也是很大的,一度,還在議會會議上動用了“阻礙議事程序”來拖延法案的通過。這是美國政治的一大特色,在議會中居少數的派系,明知表決無勝算,就利用議事規則,無限期地輪流上臺發言,拖時間,耗到法定會期結束,表決無以達成,他們就可以取得喘息再戰的機會了。
以妥協換通過的慘勝
經與國會的反復斗爭,奧巴馬終于還是闖關成功,醫改法案獲得國會通過。實際上,3年前,奧巴馬就簽署了醫改法案,當時他說:“在健康問題上,每個國民從此都將擁有基本的安全保障。”他有點太樂觀了,共和黨才不會善罷甘休呢,他們一路告到了最高法院,數十次發起反對,挖空心思,手段用盡,就想廢止醫改法案。
最后,反對勢力取得了部分勝利,國營保險公司這一條,被從保險法案中剔除了。以妥協換通過,這種慘勝,是奧巴馬不得不接受的現實,這也讓他的醫改成色大減。
進入2014年,奧巴馬的醫改落地了,開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據報道,已經有數百萬人加入新醫保,看起來勢頭不錯,奧巴馬似乎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可是,從去年末開始,奧巴馬力推的醫療保險網站事故頻頻,數十萬人無法順利注冊。雖然這屬于技術細節問題,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反對派難免就此大做文章,再興風浪。而且,更關鍵的是,兆頭不好,讓小奧焦頭爛額,道歉連連。
對于醫改,奧巴馬有非常良好的期待,希望未來十年,聯邦政府可以節省支出1400億美元,第二個十年,減少1.2萬億美元。希望總是好的,問題只在于,十年二十年之后能否實現,已經與奧巴馬沒有關系,美國說不定又換幾茬總統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