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杰布·布什是畢業于得克薩斯大學的拉美文學學士

希拉里·克林頓本科在韋爾斯利女子學院主修政治學,后來在耶魯大學攻讀法學
盡管在拉什莫爾(Mount Rushmore)總統山上名垂青史的四位“美國史上最偉大總統”中有兩位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但在今日的選戰中,卻沒有哪個政黨敢拋出一個教育出身不好的候選人。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開國元首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和解放了黑奴的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時代或許更能代表真正的“美國夢”——那個時候即使競選總統也不見得要什么好的出身,甚至連一張大學文憑都不需要。
今時畢竟不同往日,第一夫人米歇爾最喜歡在媒體面前講述的那個“奧巴馬夫婦發跡史”已經必不可少地涵蓋了他們兩口子拼了命申請助學貸款上哈佛的那個部分。米歇爾的潛臺詞無非是教育年輕人說,“鯉魚躍龍門”的“美國夢”還在,但一紙大學文憑是最基本的入場券。
在美國,除了在戰爭期間憑借軍功崛起的少數幾位總統,如尤利塞斯·格蘭特、杰克遜、艾森豪威爾等,以及以采礦工程師身份崛起的胡佛總統外,總統們絕大多數是名校出身。統計顯示,美國歷史上總共43位總統中,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威廉與瑪麗學院、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等頂級院校的校友占據了一半以上,總統圈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常春藤俱樂部”,而美國人民津津樂道的“史上最蠢總統”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則是耶魯和哈佛的雙料冠軍。法律、歷史、哲學等專業是未來總統們的熱門選擇,富蘭克林·羅斯福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比爾·克林頓畢業于耶魯大學法學院,而最后一位沒有大學學位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是堪薩斯城法律學院的肄業生。
實際上,耶魯和哈佛之間的“總統戰爭”由來已久。至少一百多年來,它們彼此都在美國乃至世界享有學術上的盛譽。它們不僅僅在劃船和橄欖球等體育運動項目方面公開競爭,而且更在培養或產生美國總統的數量上暗自較勁。
截至目前,哈佛以產出8位總統的成績暫時領先,但耶魯卻在20世紀90年代后集中發力,包括布什父子和克林頓在內的連續三位總統都畢業于耶魯,使得耶魯的總統校友數量上升到了6位。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臨近投票,全世界都在不安地揣測或焦急地等待結果,只有耶魯大學校園顯得格外平靜,耶魯在校學生發出信息“不管誰贏,都是耶魯贏”,因為來自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是耶魯的畢業生:一位是歷史系的小布什,另一位是政治學系的約翰·克里(John Kerry)。
或許是因為小布什在研究生期間由耶魯“叛逃”至哈佛的行為帶來的壞運氣,自他以后“總統風水”又稍微往哈佛方面拐了個彎。2008年的總統選舉中,來自哈佛法學院的奧巴馬就擊敗了來自耶魯的希拉里,到了4年后的2012年,戰爭居然又變成哈佛內部之戰了,因為奧巴馬尋求連任的對手是出自哈佛商學院和法學院的雙料碩士——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
單從教育出身來分析2016年大選情勢的話,希拉里目前可謂占據絕對領先優勢。她本科在韋爾斯利女子學院主修政治學,后來在耶魯大學攻讀法學。共和黨內一眾潛在候選人的教育背景比起她正統“常春藤”的出身一下子都變成了“山東藍翔”:杰布·布什畢業于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馬克羅·魯比奧就讀的是佛羅里達大學和邁阿密大學;克里斯·克里斯蒂則畢業于特拉華大學;宣稱對2016年大選“非常有興趣”的薩拉·佩林則是愛達荷大學的畢業生。
當然,希拉里也有自己的煩惱在。高學歷在民主黨統治的東北部以及西海岸精英地帶固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加分項,薩拉·佩林就曾說那些州是美國“不可救藥的所在”。但在共和黨的南部傳統票倉以及諸如像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這樣的“搖擺州”,反智主義仍然十分盛行,那里的選民或許只會對“耶魯畢業生”這樣的高端頭銜嗤之以鼻,轉而投給“重技術不重理論”的“藍翔畢業生們”。
連贏兩屆的小布什就深諳此道,他的選舉理念是:美國人真的沒那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