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歲月里有了新目標
那是一個夏日黃昏,西墜的太陽沉入了云層的背后,村里裊裊的炊煙亦漸停歇。村口匯集著一群人。人群中,鄰居大伯在眺望兒子歸來的方向——他的兒子到縣城去考大學了。他們在議論,誰要是考上了大學,就有了鐵飯碗,不用再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了……我在一邊默默地聽著,浮想聯翩,一個念頭在心里萌動——我也要上學!
快樂的“小尾巴”
我就讀的第一所學校是一個教學點,僅供三個村的孩子上一二年級的小學堂。三間土墻灰瓦低矮的平房,兩位年輕的代課老師。
入學的第一天,老師帶我們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把我們自帶的凳子擺放整齊,然后就開始上課了。從那以后,我們每天一到學校,沒等老師發話,就主動掃凈教室擦亮黑板,老師樂得眉開眼笑。
早晨,我們經常搶在老師之前來到學校,我坐在教室的門檻上,一個同學坐在我的腳背上,然后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坐下來,掏出語文書讀起來。老師來了,見到這情景,笑著豎起了大拇指。課堂上,我們輕松愉快地讀書寫字。
那是入學不久的一天,老師教我們書寫拼音字母,他耐心地說:“a,小小圓圈,拖下一個小尾巴;o,小小圓圈,沒尾巴……哎,你們有尾巴嗎?”我張口就說“有”,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笑著說:“你的尾巴在哪兒?”我指指頭上的小辮兒,老師越發笑得厲害:“你那是小辮子,可不是尾巴。記著,人是沒有尾巴的哦。”
有時候,老師還把我們帶到教室后面的小樹林里背誦課文。到期末時,我們能把語文書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天冷的時候,兩位老師齊上陣,男老師帶領大家圍成圈跑步,女老師帶領一撥人在圈中跳繩、踢毽子,直到渾身上下都暖和了,老師才帶我們回教室上課。
課下,我們又跟在老師的身后,去外面玩兒。有一次,老師笑著說:“瞧,我長尾巴了。”我們一愣,老師數著:“看老師都有多少小尾巴,1,2,……”我們都成了快樂的“小尾巴”。
那時候,我們總能當堂做完作業,送給老師面批。我總能做得又快又對,老師批改完作業就教我唱歌,或者給我講故事作為獎勵。我一下子就迷上了老師的故事,《田螺姑娘》《牛郎織女》《丑小鴨》等都是那時候老師單獨給我講的。回家的路上,我把故事講給同伴們聽。我是多么羨慕丑小鴨啊——因為長大后,她成了白天鵝。
愛上讀“閑書”
上完二年級后,無拘無束的小學堂生活結束了,我們進入了中心校學習。不能去小樹林里的背課文,也沒有老師給我開小灶講故事了。除了上學還有做不完的活,拾糞、割草、放牛、看鵝、生火做飯……好在我很快找到了新的快樂。有一天,哥哥帶回一本小連環畫《神燈》丟給我,并撂下一句:“借你看看,看完給我。”我一邊燒火做飯,一邊借著火光看那本《神燈》。連環畫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種感覺太神奇了。不知不覺中,連環畫看完了,飯也煮好了。平時燒飯,我總是擔心飯糊了或沒熟透,戰戰兢兢地多次趴到鍋沿去看。這一回我卻顧不得抬頭,《神燈》仿佛給了我神奇的力量,煮出來的飯香噴噴的。連環畫的故事情節,我早已淡忘,但那種感覺卻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了,那就是讀書的快樂。此后哥哥帶回來的連環畫,我每本必看。燒飯的時候,放牛的時候,我常常帶著一本連環畫,甚至蹲茅坑的時候,我也手不釋卷。我的目光就像蝸牛的觸角,除了伸向哥哥,也伸向全班同學,只要誰的手里有課外書,就休想逃過我的“死纏爛打”,一定要想辦法借來看。
后來,我和最要好的伙伴一分兩分地湊錢買書。買來的書我們看完了就借給同學看。起初我看的只是連環畫,后來有了《少年文藝》《兒童文學》。一刊在手,我心里滿是甜蜜。清晨或傍晚,我一手牽著牛鼻繩,一手拿著書,牛在美美地吃草,我在貪婪地閱讀。有了書的陪伴,生活一下子變得無限美好,總有無邊的快樂等著我。看得多了,我寫起作文來自然就輕松自如了。聽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讀我的作文,看著本子上的紅色波浪,我的心里就會升騰起幸福的云。
愛上“爬格子”
進了中學,學習任務變重了,我依然愛看課外書。好在那時沒什么資料,只要把課本學好就行了。尤其是語文,我只讀讀背背,看看文后的注釋,考起試來總是能得心應手。那時看課外書,我也會有意識地摘抄了。
考進師范學校后,可看的書一下子變多了。讀著讀著,我心里有了隱隱的沖動——我要寫故事,寫我自己的故事。我的“處女作”《我的老師》發表了。師范畢業時,同學的留言如出一轍——祝愿我將來發表更多的作品,成為一名作家。走上工作崗位——我回到母校當了鄉村“孩子王”,埋頭默默辛苦地工作。我帶著學生做風箏、放風箏,到田間地頭找春天,在教室里玩“添鼻子”游戲、扳手腕比賽。有時,我給他們讀故事,講我的故事。他們最感興趣的卻是我自己的故事。有了電腦,我開始用鍵盤敘述我及學生的故事。這些故事陸續發表在《中國教育報》《中國婦女報》《中國校園文學》《小學教學》等報刊上,我與我的學生一起分享收獲的快樂。他們比我還開心,常常問我有沒有寫故事的秘訣。我告訴他們:“有,那就是我對書的喜愛,對寫作的喜愛。”
因為喜愛,我成了生活的有心人,特別愛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生活就是故事的泉源。舉個簡單的例子吧,那回,班級的窗簾上出現了三個小洞,問清緣由后,我讓“肇事者”用布頭針線把破洞縫制成一個有點鏤空效果的“笑臉”,事后讓同學們寫日記,我自己也寫了一篇,刊登在《德育報》上了。你們如果喜愛習作,我也可以幫你們投稿。
我還告訴他們,只要你愛讀愛寫,你就擁有更多快樂,你的心境會更高,將來你會走得更遠……
[老師登臺]
方根秀,女,從小喜愛語文,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已有24個春秋。工作之余,愛讀書寫作,作品陸續發表在《中國校園文學》《安徽文學》《小學教學?語文》《中國教育報》《中國婦女報》《法制文萃報》《德育報》《安徽日報》《安徽青年報》《江淮晨報》《合肥晚報》《蕪湖日報》《大江晚報》等報刊上。多次獲各種征文大賽獎,教學論文在全國論文評比中獲安徽省賽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