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紅兵
(運城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糖尿病是我國老年人群常見疾病,而且需長期堅持治療才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糖尿病患者康復中應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實施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計入選對象102例,全部為我院接診的糖尿病患者,入選時間為2013年3月-2015年3月。所有患者均確診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而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38-74歲,均值48.7±7.4歲。研究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齡36-74歲,均值48.5±7.7歲。兩組患者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比。
1.2 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入院基礎教育:入院后及時將糖尿病相關知識(糖尿病、病因、病機、治療方法、預防促使、控制指標、檢測與判斷等),以便提高他們對本病的認識,更好地配合治療。
1.2.2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情緒情況對患者血糖控制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穩定與樂觀的心理對于維持內環境穩定有著積極的意義,反之若焦慮、抑郁等則可能引發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分泌,進而對胰島素產生拮抗,從而導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1]。為此,入院后,及時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熱情與親切的態度與他們交流溝通,積極予以關心與呵護,增強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更好地配合護理。
1.2.3 飲食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每日總熱量計算方法,然后根據患者情況制訂食譜,并解釋食譜轉換,確保更好地控制血糖,但又不影響營養。指導患者多以低鹽、低膽固醇、低糖、高維生素、高蛋白及適量脂肪飲食,有效控制血糖后,則適當加用低糖水果,如李子、蘋果及梨等。
1.2.4 用藥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藥物者應告知藥理作用,叮囑其按時服藥,比如磺脲類藥物格列美脲片,宜在餐前0.5h服用,而雙胍類則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糖苷酶抑制劑如拜糖平等則在進食第一口飯后服用,同時叮囑患者切勿私自停藥、減量或改藥。胰島素注射者應告知其胰島素種類、維持時間、起效時間及儲存方法等,并確保注射時間、劑量、劑型及部位等均準確無誤,而且因不同部位吸收速度不同,需引起重視。
1.2.5 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時應告知病情轉歸情況,叮囑其出院后要繼續按照醫囑服藥,切勿擅自停藥或減量,并嚴格控制飲食。重視個人防護,適當體育鍛煉,以穩定與樂觀的心態進入康復期,樹立長期堅持戰斗的信心。此外,還應指導與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學會血糖監測方法,以便出院后可進行自我監測;若要外出,則應隨身攜帶識別卡,便于發生緊急情況后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患者遵醫率、護理滿意率,以及護理后血糖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并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計數資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均數表示,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將P<0.05作為統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1 遵醫率與護理滿意率對比:研究組遵醫率、護理滿意率分別為96.15%(50/52)、96.15%(50/52),對照組則依次為76.00%(38/50)、78.00%(39/50),研究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護理后血糖指標對比:研究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更優(P<0.05),詳見表1。
糖尿病治療除了要做好飲食控制、藥物治療、運動治療及血糖監測外,還應重視健康教育,而且健康教育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容忽視。針對糖尿病患者康復中加強健康教育,除了能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癥狀,降低急慢性并發癥發生,提高生活質量,還能節約醫療費用,臨床價值較大[2]。我院針對接診的10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對照,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結果顯示研究組遵醫率與護理滿意率均明顯更高,而且研究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更優,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糖尿病患者康復中實施健康教育效果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借鑒。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較,*P<0.05
?
[1] 潘麗英.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康復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7):74-75
[2] 吳永珍,吳曉燕,葉榮等.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康復的療效[J].中國康復,2012,27(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