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喜梅
(山西省長治市潞安集團總醫院 山西 長治 046204)
在重癥醫學科施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是指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以人道主義的精神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力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的真誠關懷和照護[1]。人文關懷既是護理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護理工作的終點,以人為本,突出患者的主體地位。
重癥醫學科(ICU)雖然為重癥患者提供了最優良的醫療設備與最精干的護理團隊,但是長時間處在重癥室這樣的特殊環境,每天見到的只有生和死,加上病痛的折磨,使重癥患者內心極度的不平衡,往往出現焦慮、恐懼和絕望等負面情緒,對治療效果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人文關懷將理性和感性融為一體,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予以關懷和愛護,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方法,對患者和醫護人員都形成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就人文關懷護理方法的應用和效果進行總結,并將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患者或家屬完全自愿。隨機將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14名,女性為16名,平均年齡(38.26±2.8)歲。對照組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平均年齡為(38.24±2.5)歲,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人文關懷的應用體現
1.2.1 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氛圍:重癥醫學科(ICU)多施行封閉式的管理,患者家屬不能時刻陪伴患者身邊,使患者心理上及其產生孤獨和恐懼心理。所以護理人員應盡量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以患者利益和需要為中心,滿足患者的真正需求。為此,應保持重癥室內光線柔和,室內裝飾色調柔和,給患者溫馨的家庭感覺;室內安裝可是對講電話和電視機,方便探視時間患者與家人對話,每天選取合適的時間段為患者播放電視節目或舒緩的音樂,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時間為患者插播小段飲食指南和健康溫馨的提示語,讓患者在ICU 內時刻感受家人般的關愛,有效排解患者恐懼、陌生等負面情緒。
1.2.2 規范護理人員的行為,在行為中體現人文關懷:護理人員在ICU 的護理工作中,應時刻樹立良好的醫務形象,切忌不對任何患者的病情妄加評論,不在重癥室嬉鬧打罵、大聲喧嘩,工作期間不允許接打電話,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時刻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在給患者進行相關操作前告知患者,并取得同意,操作過程中做到精準、迅速,最大限度把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2]。護理人員整個行為過程中都要體現人文關懷,親切的問候、燦爛的笑柔、耐心細致的解答。
1.2.3 提高護理人員技能,在技能中融入人文關懷:ICU 患者病情復雜而特殊,病情也市場發生變化,醫護人員需要迅速依據患者病情變化實施相關搶救性操作,為最大限度的減少操作過程中患者的的損傷,減輕患者痛苦,護理人員應該講人文關懷理念合理有效的融入護理操作過程中,在強化相關操作技能的同時,重視過程之中人文關懷理念的運用。操作過程中動作輕柔、位置精準,即便操作前沒有時間對患者作出相關解釋,操作結束后應將實施操作的原因和結果向患者解釋清楚,避免患者心理產生緊張和恐懼。
1.2.4 患者家屬的人文關懷護理:人文關懷體現的不僅使患者滿意度,患者家屬滿意度同樣重要。由于ICU 探視制度在時間和方式上都有限制,患者家屬無法與患者進行直接的感情交流,不知道患者病情具體情況,也無法給予患者進身照顧,心情極度的焦慮、不安;再加上院外還得為患者籌集治療費用,工作和家庭都無法正常運轉,這一切都對患者家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所以患者住院期間,醫護人員也要及時給與患者家屬人文關懷。隨時就患者情況與家屬進行溝通,切實履行告知義務,尊重家屬的知情權,向患者家屬介紹病情發展的狀況、還需進行的檢查項目、相關治療費用以及患者預后相關情況等,讓患者家屬心里有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家屬不必要的負面情緒,讓患者家屬在探視的時候積極鼓勵患者,重癥室內外共同努力,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治療[3]。
1.2.5 患者離開重癥室后的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點。當患者身體狀況符合條件轉入普通病房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病情各項指標趨于正常,生命危機已解除,為患者制定相應后續康復方案,告知患者安心接受后續治療。與普通病房護理人員詳細交接,對患者的隱私加以保護,定期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隨訪,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抑郁和焦慮評分狀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整體滿意度為90%,對照組為患者整體滿意度為77%,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距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和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產品不斷同類化,服務的差異性成為價值的核心。醫院作為典型的服務行業,醫務人員的護理效果直接制約著患者術后治療的效果,護理服務在強化技術操作的同時,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也越來越受重視。重癥醫學科(ICU)內的患者病情多變且復雜,集合了院內各種危重病人,加上其特殊的環境,使患者和家屬形成特殊的心理反應,突出表現為焦慮、抑郁,也讓醫護人員的日常護理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在重癥醫學科(ICU)的全程護理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也成為目前護理相關人員共同追求的目標[4]。
本研究通過給重癥患者在重癥護理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給患者及其家屬在精神上帶來了巨大的支持和鼓勵。在護理過程中通過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給予患者親情般的關懷護理,讓患者產生了極大的安全感,減輕了患者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有效降低了患者抑郁和焦慮等負面情緒,激發了患者追求健康,愛護生命的意識,構建了良好的醫患關系,獲得了較高的患者滿意度。人文關懷在重癥醫學科護理中的應用,最大限度的發揮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潛能,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為醫院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還需在臨床上進行更深入的發展和運用。
[1] 馬蘭.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09:164-165
[2] 陳祥燕,陳祥鶯.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室患者生活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2,09:128-129
[3] 林雪英.人文關懷護理在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4,04:113-115
[4] 苗文武,賈海鷹,賈雪.持續性人文關懷在ICU 護理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