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芬
(吉林省集安市醫院婦產科 吉林 集安 134200)
臨床護理路徑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近年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臨床護理路徑的有效實施,可以有效確保臨床護理工作脫離機械化,保證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提供預見性護理以及漸進性護理,并且在對患者選擇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患者能夠有效參與,最終保證可以將主動參與同主動護理二者進行有效結合,最終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1]。為了進一步分析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價值,本文主要針對我院收治的婦產科患者,臨床選擇臨床護理路徑給予護理干預后,最終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表現出顯著價值,現將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婦產科患者70例,通過隨機數表法完成婦產科患者的隨機分組。針對C1組的35例婦產科患者,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3歲-39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0.3±1.2)歲;針對C2組的35例婦產科患者,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5歲-41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0.5±1.3)歲;對比兩組婦產科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針對C2組婦產科患者主要選擇常規護理的方法;針對C1組婦產科患者,主要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選擇臨床護理路徑的方法。具體步驟為:①有效進行人員培訓:有效創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在固定時間組織相關護理人員完成有關知識的培訓,有效學習臨床護理路徑有關知識等。②創建臨床護理路徑工作表:利用護理程序有效完成相關資料的評估以及分析等,創建具體的護理流程。③有效實施并進行系統評價。婦產科患者在住院后,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有效完成臨床相關護理工作,之后對最終護理結果進行系統評估[2]。④針對相關事項進行有效協調以及解決。要求小組需要對相關事項變異的原因進行認真分析,針對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認真觀察,對臨床護理路徑進行不斷完善,確保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實施。
1.3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6.0完成婦產科患者的臨床數據分析,選擇t檢驗以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P<0.05為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婦產科患者分別完成臨床護理后,在平均醫療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兩方面,C1組明顯優于C2組婦產科患者(P<0.05)。具體情況可見下表。
表1 C1組與C2組婦產科患者平均醫療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的臨床對比

表1 C1組與C2組婦產科患者平均醫療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的臨床對比
?
伴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醫院在實施臨床護理過程中,臨床護理路徑獲得了廣泛應用。此種模式的臨床應用,主要為了有效實施臨床護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以及流程化,保證臨床護理工作可以有效具有目的性、預見性以及計劃性。臨床護理路徑的有效應用,能夠有效防止在護理過程中表現出盲目性以及隨意性的特點,將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效豐富,最終將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護理人員的健康宣教意識以及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有效提高,將婦產科患者自身的知情權有效落實,將被動模式有效轉換為主動模式,最終獲得顯著的臨床護理效果[3]。
本次研究中,兩組婦產科患者分別完成臨床護理后,在平均醫療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兩方面,C1組明顯優于C2組婦產科患者(P<0.05)。從而證明臨床護理路徑的有效實施能夠將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有效縮短,將患者的醫療費用有效降低,最終有效提高婦產科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針對醫院婦產科患者,選擇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展開護理,最終能夠獲得確切的干預效果,凸顯臨床護理路徑對婦產科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
[1] 陳桂娥.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科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6(18):3519-3520
[2] 邢孟琴.探討婦產科臨床護理路徑的措施和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4,(7):248-249
[3] 羅小杏,張印蘭.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科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34):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