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丹
(河北省承德市解放軍第二六六醫院采供中心 河北 承德 067000)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原發性心肌病變和心室因長期壓力或容量負荷過重,使心肌收縮力減弱,不能維持心排出量,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又稱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特別是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肺水腫,咳嗽痰多等。嚴重威脅老年患者生命,制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為探究相關護理方法,我院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了舒適護理干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4年1-6月收治的80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45名,女性35名,年齡65-80歲,平均年齡(68.5±3.2)歲,病程1-3年。經病理檢查得知,80名患者當中,伴有冠心病26例、擴張型心肌病24例、高血壓心臟病22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8例。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取了抗慢性心力衰竭常規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心衰護理,觀察組采取舒適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由于老年患者在長期的疾病反復治療過程中,心理情緒非常的焦慮和煩躁。為減輕患者負面情緒,避免患者病情加重,順利展開治療護理工作,醫護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要定期與老年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通過耐心、熱情的交流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消除老年患者的躁動心理,用通俗的話語向患者解釋他們的疾病狀況與發展階段,排除老年患者對疾病的的恐懼感,幫助他們建立戰勝疾病的信息。由于老年群體的特殊性,在日常交流過程中,醫護人員營房充分掌握患者的家庭狀況和經濟狀況,對于子女不在身在照顧的老年患者更要重點照顧,消除老人內心的孤獨感和陌生感,使其依從護理人員;對于經濟條件有壓力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還應當積極協助患者解決相關醫保報銷,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干預。
1.2.2 舒適環境護理:為老年患者盡量創建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室內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確保病房良好的采光;定期開窗透氣,保持病房空氣清新。護理人員在病房開展護理活動時,保持動作輕柔,步伐舒緩,避免不適的聲音影響老年患者休息。規定探視時間,規范家屬陪護管理制度,保證老年患者充分的睡眠時間,協調病友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病房環境[1]。
1.2.3 輸液舒適護理:心理衰竭患者對輸液的速度和劑量非常的敏感,在患者輸液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避免輸液過快使老年患者短時間內心臟產生巨大的負荷,從而加重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癥狀[2]。每天都要進行輸液治療,所以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避免多次穿刺給老人帶來痛苦。同時再三叮囑患者家屬,切勿隨意調整輸液的速度。
1.2.4 體位護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氣喘和水腫現象,所以要對床頭的高度進行相關調整,讓患者大部分時間保持半坐臥位,以患者舒適高度為宜。由于上時間保持這種體位,患者臀部容易產生疼痛感甚至引發褥瘡,所以最好患者家屬可以陪伴左右,協助患者調整為側臥位,用溫熱的毛巾為患者熱敷臀部,每天為患者做一定時間的臀部按摩,緩解老年患者臀部不適感。或者在老年患者臀部下面加方柔暖的海綿墊子,最大限度的降低臀部壓強,減輕患者疼痛不適反應。
1.3 療效判斷標準:本研究療效評判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標準進行:心功能糾正為Ⅰ級,相關癥狀基本消失,各項檢查基本正常,則為痊愈;如心功能糾正為Ⅰ級,相關癥狀明顯改善,則為療效顯著;患者心功能未糾正到Ⅰ級,相關癥狀有所改善,則為有效;心功能和癥狀都未得到明顯變化,則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所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后可知,觀察組患者接受舒適護理干預后,治療總體有效率為9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舒適的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達到90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0分,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和滿意度對比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多數心腦血管疾病的歸宿,也是嚴重造成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加劇,老年慢性心衰的發病率也不斷攀升,在臨床上上給予老年心衰患者舒適的護理干預,有助于幫助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達到最舒適的程度,減輕老年心衰患者的痛苦,促進老年心衰患者康復,降低心衰死亡率[3]。
本研究通過對80例老年心衰患者分別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和常規心衰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舒適護理干預有效提高了患者舒適度,改善了護患之間的關系,獲得了較好的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傳統心衰護理干預,具有統計學意義。不僅如此,觀察組患者通過舒適護理干預,患者的恐懼躁動心理得到很好的排除,對醫護人員信任度大大提高,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心衰指標等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中治愈患者概率達到10%,總體有效率達到95%,顯著高于對照組水平,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周瑜利,劉亞平,劉藝華.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J].吉林醫學,2014,12:2664-2665
[2] 吳綺華.舒適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2,35:157-158
[3] 杜劍蘭.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