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5)03-0019-01
收稿日期:2015-01-18
作者簡介:宗廣成(1985-),男,黑龍江人,大學本科,初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農機流通與經營服務。
Misunderstandinginthe Applicationand Maintenance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ZONG Guang-che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LTD.,Harbin,Heilongjiang 15002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study were made on the misunderstanding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ince 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it was found that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regular maintena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veryimportanttoextendtheservicelifeofagriculturalmachinery,hopingtowarnrelevantprofessionalsmoreorless.
Keywords:agriculturalmachinery;naintenance;misunderstanding
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機的政策支持力度,農機的使用范圍也變得十分廣泛。農機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維護與農機經濟效益的提高和使用壽命的延長關系密切。因此,探究農機在使用和維修中存在的誤區對提升農機的經濟效益和使用壽命至關重要,一定要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國家還應當加大對農機的使用和維修的知識普及和政策激勵,引導和調動人們對維修和使用農機的興趣。
(1)在斜坡上拉緊手制動器后拆卸傳動軸。有些機手在使用農用運輸車的過程中,常將機車停在斜坡上,拉緊手制動器便拆卸傳動軸,此舉對車人及他人的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因為農用運輸車能在坡上穩穩停住,主要是依靠掛擋和手制動器產生的制動力來維持平衡,再通過傳動軸將這兩種力傳遞給農用機車的后輪。如果農機的傳動軸被拆掉,那么農機后輪的制動作用便會被解除,農用運輸車在受力失衡的情況下會出現下溜現象。因而,在斜坡上拆卸農機傳動軸時,不僅要拉緊手制動器,還要用三角木、磚頭、石頭等物體將車輪塞住,防止農用車下滑導致人身安全事故。
(2)機手違規操作。在操作使用的過程中,部分駕駛人員往往忽視交通法規和正確的操作規范,違規載重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農機駕駛員甚至將人員和貨物一起運載,加上機車上缺乏完備的應急設備,易引發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在北方地區的冬天,駕駛員對農機的不正確使用和不合理地操作,使得柴油機經常很難起動,而駕駛員為了不耽誤工作時間,使車能夠盡快發動,往往生一堆明火對發動機進行烘烤,使油箱的溫度快速上升,這十分容易引起火災的發生。
(3)超載現象嚴重。由于部分駕駛員對農機超載問題的認識不夠充分,往往只看重經濟利益,忽視了農機的合理承載能力,使得農機頻繁出現超載問題,不利于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據我國交通管理等部門多年的路檢路查中數據調查表明,我國每年80%以上的車輛均存在或多或少的超載問題。如果農車長期超負荷下工作,極易導致零部件的損壞,一旦主要零部件脫落或損壞,就會導致重大事故的發生。
(4)隨意改動高壓油泵。在一些私人運營企業中,企業員工為了減輕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往往擅自降低和簡化農機生產的時間和步驟,甚至隨意改動高壓油泵和農機調速器中的螺釘等。這樣雖然提高了發動機的轉速和車速,但是這種做法卻破壞了調速器原有的速度范圍,加大發動機的轉速,使發動機冒出大量的黑煙,甚至導致氣缸墊被燒毀、氣門斷裂等事故發生,進而引發交通事故。
(5)輪胎溫度升高后采用放氣和潑水降溫。在炎熱季節駕駛拖拉機、變型運輸機時,農機輪胎的溫度往往升得比較快,使得輪胎內部氣壓也隨之升高。然而,由于駕駛人員不了解輪胎的發熱量與散熱量在達到平衡時,輪胎內的溫度和氣壓就都不再升高的物理知識,
(下轉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