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5)03-0084-02
收稿日期:2015-02-19
基金項目:西藏自治區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成果。
作者簡介:張燕東(1987-),男,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區經濟。
An Investigationintothe Developmentof Bee-keeping Industry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ZHANG Yan-dong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bet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Xianyang,Shaanxi 712082,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characteristicapicultureinTibetautonomousregionmakesitpossibletoexplorethebee-keepingtechnologyandaccumulatebee-keepingexperienceincoldareas,buildthebrandofcharacteristicapicultureanddevelopcharacteristicapicultureinTibetautonomousregionaswell.Worksinvariousaspectsshallbedonewellwhendevelopingbeeindustryin inTibetautonomousregion:toplantheoverallindustrialdistributionwell,tocultivatebee-keepingtalents,toestablishresourceprotectingbases,tocultivatedominatntenterprisesand brandsandtoenhancethesupportingforceofgovernmentpolicies.
Keywords:tibetautonomousregion;beekeepingindustry
1 西藏自治區養蜂產業的歷史及成果
1975年,為落實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西藏自治區林芝縣(現林芝市)曾從內地引進10多群意大利蜂進行飼養,但是不知道原因沒有飼養成功。2004年首次代嘗試人工規模化飼養蜜蜂,從最初的35箱蜜蜂開展越冬試驗,直至現在擁有2000余箱蜂,年產值100余萬元,戶均收入達4萬元。
2005年到2008年間,西藏自治區通過各種渠道及技術,將高原養蜂技術推廣應用到全區海拔4000m以內條件合適地區,充分利用西藏自治區得天獨厚的蜜源植物資源和干燥無污染的自然條件,生產出品質優異的蜂產品。西藏自治區蜂蜜已在AAAA亞洲養蜂大會上以優秀的品質取得最佳蜂產品稱號,2009年產品市值達268萬元。
2009年到現在,西藏自治區全區擁有引進和繁殖的西方蜜蜂蜂群5000群左右,改良的中華蜜蜂蜂群1000群以上。全區主要有四大蜜蜂源,分別為中華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和西藏蜜蜂,中華蜜蜂分布在藏東南的察隅、波密、墨脫、昌都等地,黑大蜜蜂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隆子、錯那、墨脫、亞東等縣,大蜜蜂在我區分布較少,西方蜜蜂為引進種類,分布在拉薩、山南、日喀則與林芝部分地區。
2 西藏自治區養蜂產業存在的問題
(1)養蜂產業沒有形成規模成片發展。在西藏自治區中,養蜂產業只是一個零星嘗試性的發展狀況,沒有號召當地百姓加入到這個養蜂產業的大軍中。
(2)沒有建立起相應對抗風險的組織。這樣可能會使養蜂的蜂農沒有團隊歸屬感,致使蜂農可能不會預知即將到來的風險及收益下降等情況。雖然蜜蜂源多樣化,但缺乏專業研究人員的指導。蜂農在養蜂的過程中,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使自己對即將到來的問題束手無策,喪失養蜂的積極性。
(3)蜂產品深加工欠缺。沒有形成一個帶有凝聚力的龍頭企業,缺乏與蜂農之間必要性的聯系,帶動性比較差,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沒有形成,給養蜂產業帶來的收益有限。同時,缺乏一個帶有西藏自治區的民族養蜂品牌。這樣不利于與其他內地養蜂企業的競爭,從而影響一系列的養蜂問題。
(4)沒有制定扶持保護性政策。法律法規不健全,扶持政策不明了,從而影響產業發展與蜂農的利益。沒有相應法律作為保障,一般的蜂農都不知道這樣做是否違背西藏自治區的一些政策法規。
3 推動西藏自治區養蜂產業發展的途徑
(1)實施科學技術培育蜂產業的戰略。①在西藏自治區的養蜂產業中,應加強養蜂人員的技術培訓,保證養蜂人員能夠科學的飼養蜜蜂,使養蜂效益達到現有條件的最大化。從而增加蜂農的家庭收入,有利于帶動周邊農民養蜂的積極性,進而形成一股養蜂潮流,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②在養蜂的蜂農中間,加大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同時加大科學技術的運用力度,保證蜂蜜的質量,建立起當地蜜蜂的品牌,這樣可以更好的與內地蜂蜜品牌的競爭。③加大與農科單位的結對子策略,加快科學技術轉換成生產力,提高養蜂的水平,保證蜂蜜的質量,建立民族養蜂產業品牌,把一整套養蜂技術手把手的教給蜂農,從而推動當地養蜂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2)培育出一批養蜂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的企業。養蜂產業在西藏自治區這樣一個高海拔的地方,絕對是一種特色產業。要想形成一定的氣候,必須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和一條龍服務的大型企業,這樣才能做大做強西藏自治區的養蜂產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專門成立養蜂產業的合作社及股份制企業,實現彼此之間利益與風險共享的模式,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一條龍服務的企業要根據國內與國際市場的需求,積極正確的引導蜂農發展生產,并解決蜂農生產、加工、銷售的后顧之憂,這樣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蜂農生產的積極性。
(3)建立資源保護基地。據專家介紹,中華蜜蜂為西藏自治區自治區特有的中華蜜蜂亞種,為保護和利用此特有昆蟲資源,西藏中華蜜蜂保護區正在積極籌劃中,保護基地也正在積極建設。主要研究項目包括藏東南西藏自治區中蜂資源及蜜源植物資源調查、中華蜜蜂養殖技術改良及培訓、中華蜜蜂產品分析及開發利用、中華蜜蜂資源保護措施研究及西藏自治區的中蜂遺傳多樣性分析等。西藏自治區農科院計劃目標完成藏東南中華蜜蜂和蜜源資源調查,并建立中華蜜蜂產品生產基地,開展蜂產品生產加工技術培訓,開展中華蜜蜂資源保護措施研究,建立中華蜜蜂保護區,通過自治區相關部門審批制定中華蜜蜂資源保護辦法,建立健全相關保護措施。
(4)加強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西藏自治區政府部門應該出臺一些政策,加大宣傳區內金融機構對養蜂產業的扶持力度。假如某銀行自助相應一個養蜂產業的大型企業的貸款,可以減輕相應的稅收。以此作為榜樣,相續對金融企業進行宣傳,達到相互結對子的局面。這樣不僅解決了養蜂產業中出現企業和蜂農資金短缺的問題,也相應的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5)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保障蜂農利益。根據當地養蜂的實情,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而來規范蜂蜜產品的市場次序,更好的來保護蜂農的利益,為養蜂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大環境。
4 加快西藏自治區養蜂產業建設的重大意義
西藏自治區地域遼闊,物產資源多樣,蜜源資源相當的豐富,蜜源相關的植物將近100種,為養蜂產業提供了基礎性保證。西藏自治區獨特的、無污染的環境,為其打造綠色特色蜂產品創造了國內一流的自然條件。這樣與西藏自治區大力提倡的發展綠色經濟政策不謀而合,實乃是皆大歡喜發展養蜂產業的機遇。
蜜蜂產業發展不僅能獲得蜂蜜、蜂王漿、蜂膠等各種蜂產品,而且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第一,養蜂產業是一項投資規模小、見效快、不占地方,并且有利于一些種植業的結果與增產;第二,蜂產品有利于人民更好的健康生活,西藏自治區很多地方都是高海拔地區,不利于很多作物的生長限制當地人民的收入,從而可以在養蜂中得到所需要的經濟效益;第三,養蜂產業是一項符合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的現代生態農業,可以促進當地人民的增收,還可以增加自然界植物的繁衍,不僅僅有社會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
可以肯定,養蜂產業將為西藏自治區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西藏自治區的特色蜂產品將會是唯一不會飽和的蜂產品,市場前景看好。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追求生活的品質將大幅度提升,這樣為西藏自治區的特色蜂產品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上接第78頁)
全局的思想來管理整個行政系統,統一協調地控制各行政部門與整個行政過程,從而使各種異質的、重疊的機構和行為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發揮行政系統的整體功能。在整合行政的理念下,行政機關可以通過政策制度層面以及組織機構層面的這兩方面整合,來實現對整個行政體系的全方位整合。我國的“大部制”改革以及越來越強調政策間的配套與銜接,都是整合行政理念的一種體現??傊闲姓娬{行政系統內的各要素、各環節的分工合作、有機配合,共同完成組織使命與總體目標,從而促進公共行政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