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5)03-0092-02
收稿日期:2015-02-25
基金項目:2013年度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珠江三角洲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關鍵技術示范項目》(2013GA780112)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曾艷英(1966-),女,廣東東莞人,碩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管理、物流管理。
An Investigationinto Cold Chain Networke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inthe Areaof Pearl River Delta
ZENG Yan-ying,LI Xu-dong
(Guangdong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08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 mainlyinvestigatedthecoldchainlogisticsmode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intheareaofpearlriver delta,and ventures a predi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and developing prospect of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of fresh agriculturalproductsinourcountry,andputforwardthesuggestiontomakethecoldchaintransportationtechnology 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intheareaofpearlriverdeltanetworked.
Keywords:pearlriverdelta;thecoldchain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networked
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屬于經濟科技發達的地區,生鮮農產品冷鏈相對來說構建和發展也比較完善。運輸技術也十分發達。不過隨著我國的網絡信息化建設,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技術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現代人的而需求。因此,必須要將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技術由傳統轉變到網絡化,才能逐漸滿足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民眾對于生鮮農產品產業的要求。同時,也由于我國正在全民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生鮮農產品冷鏈也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于現在物流商的缺陷,我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在運輸的過程中,農產品極容易損壞變質,造成大量的浪費,從而浪費我國的農業資源。具不完全的統計,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每年的農產品腐壞率已經高達20%。這就意味著每1kg的農產品中就會有0.2kg造成浪費。這樣會使生鮮農產品運輸的成本增加,從而導致生鮮農產品的售賣價格提升,為民眾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大的負擔。
1 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現狀
生鮮農產品冷鏈指的是由農產品,如禽、肉、水產、蛋以及蔬菜和水果等等生鮮的農副產品自產地采收開始,經過產品的加工、運輸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都必須在低溫的環境下進行,從而達到保護農副產品的新鮮程度和質量安全的一種特殊的供應鏈。這種供應鏈與其他普通的供應鏈相比的優勢是產品相對來說不容易腐壞,處于低溫環境中可以有效保證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同時,又能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防止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而劣勢是這種技術由于較為先進,不論是使用的材料的交割還是運輸的費用都比較昂貴,許多環節在進行管理和運作時都需要配備專業設施,會大大增加運輸生鮮農產品的投入量,增加企業的投入成本。
而我國的生鮮農產品的運輸現狀主要分為四點。一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方式與其他的普通的運輸方式相比成本輸出量較大,會需要專業的機械設備,但是這些機械設備的價格昂貴,對于農副產品行業來說投資量過大,而且回報期略長,所以現在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的技術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利用,只在我國諸如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達地區利用率稍高。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的生產與消費分裂開來,導致農副產品市場上的價格變動較大。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也較多,很容易就會造成生鮮農產品的價格的差異化。三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需要冷鏈中的各個環節需要有極強的協調性,以保障運輸和交易的環節中的次數,并保障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四是生鮮農產品冷鏈在運輸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信息技術來支持產業鏈的質量,由于我國正在全面地建設信息化,所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也要進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設,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信息化的供應鏈對生鮮農產品冷鏈進行實時的監控,保障生鮮農產品的質量。
2 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過程中的問題
(1)市場化的程度較低。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鮮農產品現在主要還是以傳統的常溫運輸的方式為主,連鎖的生鮮農產品企業的運輸業務多用自給自足的方式來完成,生鮮農產品市場的規模較小,而且區域性特征也比較強,因此生鮮農產品的服務網絡與服務信息系統都不健全,又缺乏及時性以及準確性,同時,也非常缺少正規化和規律化,沒有形成連貫而成型的高效率運輸方式,導致我國生鮮農產品在整個銷售體系的流程中的生產、貯藏、運輸,以及配送和銷售的過程中會損耗大概20%的產品量。
(2)生鮮農產品冷鏈在運輸過程中沒有分類分等。不同類型的生鮮農產品對于運輸過程和貯存過程中的中的濕度以及溫度的要求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據了解,我國冷庫的溫度一般有兩種。一是在0~4℃之間,二是在18~- 22℃之間。而只有極少數的冷庫溫度能夠達到- 28℃以下。這種冷庫的溫度適合大多種類的生鮮農產品的貯存溫度的要求,但對與少數種類的生鮮農產品來說,這個溫度并不是運輸和貯存的最佳溫度。所以,若要提升生鮮農產品的抗腐壞度,并有效地延長生鮮農產品的保質期限,就應該對冷鏈體系進行詳細的區分,對不同種類的生鮮農產品使用最佳的運輸和貯存溫度。
(3)生鮮農產品的運輸配套設施落后。據我國目前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的情況來看,現在的冷鏈運輸設備普遍都處于陳舊階段,而且生鮮農產品的運輸配套設施的發展與分布十分不均衡,國內大型的生鮮農產品市場和區域性的生鮮農產品的運輸和配送中心等等的關鍵的運輸地點也缺乏專業的運輸設備和專業的冷鏈運輸設備,使生鮮農產品不能承受溫度升高而造成腐壞,冷鏈運輸設備不能保障各生鮮農產品帶來低溫的保護,這是使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冷鏈運輸方式落后的關鍵原因。而除了技術水平略低的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硬件設備,例如運輸和儲存的基礎設備不足的原因,網絡信息技術缺乏有效的管理,并且管理的水平較低也是阻礙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我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的方式有80%都為公路運輸,生鮮農產品都采用普通的卡車運輸;而在少量的鐵路運輸中,有60%以上是加冰的冷藏車。在生鮮農產品的貯存環節,國內的冷庫貯存量只占庫存容量的20%左右。在最終的銷售環節,大部分的生鮮農產品企業都沒有貯存冷藏冷凍的專業設備,這使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和保鮮效果都受到很大威脅。
(4)運輸環節繁瑣。我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通常會有五個環節:由生產者生產,然后到達產地市場,之后運銷批發商,接著銷地批發商,最后到達零售商處,最終就是消費。由于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環節較為繁瑣,經歷的時間較長,加上流通推廣的速度較慢,而且流通的環節還在不斷增加之中,這就會使運輸鏈的長度不斷增加,重復的運輸步驟和迂回的運輸步驟都會經常發生,同時,運輸的信息在多次的傳遞之后便會逐漸衰減,導致信息失真和信息梗阻,這樣就使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效率大幅度降低。
(5)缺乏完善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規則和標準體系。我國現在還沒有建立一套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中的各個環節的主體行為規則和標注體系以及法律法規,我國的政府也沒有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的的運輸問題起到足夠的重視,這就使政府在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過程中的監控缺乏有效的理論依據和制度依據,讓很多不良的商家找到漏洞,有機可乘。而且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的各環節設備、溫度的控制以及人員操作的方式都缺乏一個統一標準,這樣就會使生鮮農產品的信息資源不能進行有效的銜接。
3 推進珠江三角區生鮮品冷鏈網絡化運輸對策
加快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鮮農產品運輸技術的發展進程,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并積極地保障了消費的安全。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技術的網絡化發展,既能保護生鮮農產品的質量,減少生鮮農產品的營養流失,保障食品安全,又能減少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有效帶動生鮮農產品的跨季節均衡銷售,促進農民增收,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同時還助于提高我國出口的生鮮農產品的品質,突破國際貿易壁壘,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1)提高冷鏈專業技術。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的專業技術,主要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冷藏技術,二是包裝技術,三是配送技術。我國應該借鑒其他國家的成熟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的成功經驗,盡快淘汰技術落后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的專業設備,不斷地提高生鮮農產品的鮮度和和貯藏的能力。開發出一種鮮活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的運輸規范,合理地包裝生鮮農產品,利用透氣性好密度高的聚乙烯食品包裝材料,保持生鮮農產品原有特色和原有營養成分,提高運輸的效率。實現鮮活的產品運輸和儲存。
(2)推進冷鏈運輸的網絡化建設。我國目前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技術缺乏網絡信息化的統一的平臺,有將近90%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的網絡信息化僅僅只是承擔企業自身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的過程的中濕度、保鮮度的控制的職責。而假如產品一旦交付給下家之后,企業就不會再進行網絡化的信息跟蹤。所以,我國需要建立一個區域性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的公共網絡信息平臺,真正實現網絡上的信息交換和信息資源的共享,同時優化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信息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