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5)03-0129-02
收稿日期:2015-02-19
作者簡介:陳國禮(1964-),男,新疆昌吉人,大學本科,畜牧師,主要研究方向:畜牧獸醫。
An Investigation into Measures to Improve Cow Breeding Performance
CHEN Guo-li
(Xinjiang Changji Shenghua Trade co.,LTD.,Changji,Xinjiang 831100,China)
Abstract:The breeding performance of cows can be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inheritance,environment,feeding,reproduction technology,health conditions,etc. Any normality in any link of cow breeding,abnormal,ca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mapct the ability to reproduc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cows from the managementofcowfeeding,calvingphasecontrolandpostpartumnursingandother aspects.
Keywords:cowbreeding;reproductiveperformance;cowfeeding
母牛繁殖性能下降,產犢間隔時間及空懷或不孕期間較長,這勢必增加母牛的飼養成本及管理費用。母牛的產犢數量下降,將直接影響牛場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要積極尋找相應措施,不斷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
1 飼養管理
(1)牛群結構。牛群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牛群的繁殖數量。牛的生產類型不同,母牛占整個牛群的結構比例也不相同:如乳用牛母牛要占到整個牛群的50%- 70%左右;役用牛、肉用牛或者乳肉兼用牛,母牛占牛群的比例要在40%- 60%左右。只有在科學合理的比例范圍內,才更加有利于牛群的配種,以增加母牛的繁殖能力,不斷擴充牛群數量,保證較高的出欄率。
(2)飼養環境。母牛的飼養環境對其生殖性能的影響也非常重要。如,要保證母牛能得到充足的陽光和適當的運動,其每天的日程安排也要科學化;對懷孕期的母牛更要加強管理,防止妊娠意外終止;牛舍內要保持干燥、清潔及良好的通風;夏季要預防母牛中暑,做好防暑降溫,冬季要防止母牛著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等。
(3)飼料管理。母牛的飼料管理非常重要,如果母牛營養不良,很容易出現不孕現象,因此在飼養環節,要滿足母牛的多種營養需要,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要保證適量供給,既不能不足又不能過剩。當母牛營養不良時,會表現出體型瘦弱、性發育緩慢、性機能減弱、性周期異常、孕期容易胎停發育甚至流產等;當母牛營養過剩又缺乏適當運動時,會表現出過度肥胖、卵泡發育受阻、胚胎進入子宮受阻、妊娠期子宮收縮障礙、難產甚至發生產后酮病等。因此,在母牛的日常飼養過程中,要保證營養均衡,維持中上等的身體狀況是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的基礎。在產后母牛惡露排凈之前,不可過量喂精料,否則將影響母牛的產后恢復及產后發情。不可因片面追求乳牛的產奶量而過度增加精料,否則會引起母牛的營養不均衡而造成不孕。要適當增加青粗飼料比重,補充母牛日常所需的纖維素、維生素等,避免由于母牛維生素A或維生素E缺乏而引起不發情、流產、死胎等情況。成年母牛因飼養不當造成的不孕,大都能通過科學喂養自愈,在牛犢期或者成長期因營養不良或者疾病造成的生殖能力障礙,則難以補救,因此,對牛犢及其生長期的喂養要科學合理。
(4)孕牛使用。正確使用孕牛也是母牛正常繁殖的保證,比如對于乳用奶牛,不能一味追求一胎次的產奶量,如果沒有做到實時干乳,甚至干脆取消其干乳期,長期擠乳,勢必會影響母牛的體質,甚至造成母牛生殖性能紊亂。對役用母牛也不能過度使用,尤其在其配種期或者懷孕期,過度使用將造成母牛的生殖機能衰退或者終止妊娠。因此,要正確使用母牛,科學安排生產,以保證母牛能夠正常繁殖。
2 產犢期控制
在母牛的產犢期要對其進行有效的調控,科學安排母牛的配種、產犢,有計劃地安排牛群的發展,努力實現產銷協調;牛欄及養殖設備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飼料的供應與牛群需求相互協調;恰當處理好母牛的繁殖與役用之間的矛盾等,以不斷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1)乳用牛。乳用牛主要提供鮮奶及相關乳制品的原料,均衡供應很重要,因此母牛要在全年均衡繁殖。如果乳牛主要提供鮮奶供應,則可在鮮奶銷量相對較低的夏季降低繁殖密度,秋末冬初增加繁殖密度。這樣做,出于產奶盛期的母牛在夏季比重較少,均衡全年鮮奶供應。當牛犢斷奶后,要通過豐富的牧草科學喂養,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
(2)肉用牛。飼料供應條件較好的地區,可根據市場行情、生產計劃及養殖能力等,安排產犢期;飼料供應條件較差、氣候惡劣的地區,如半農半牧區、山區等,母牛的發育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常在牧草返青的幾個月后是母牛發情季,因此應當將6~8月安排為母牛配種,來年春末夏初產犢。
(3)役用牛。對役用牛,要合理安排,做到役用、繁殖兩不耽誤。通常安排在春秋季節配種,春季是4~5月期間,秋季是9~10月期間。選擇春季配種,是考慮到這個季節青草供應好,母牛的膘情能很快恢復,發情旺盛,配種容易成功,且農忙季節時母牛還能夠適當役用;選擇秋季配種,考慮到這個季節母牛膘情好,配種易成功,來年6- 7月產犢,對牛犢的成長及母牛的恢復都比較有利。
(4)母牛的適時配種。要準確鑒定母牛的發情、排卵,做到適時配種,這是提高母牛的受配率和受胎率的重要措施。在我國的牛養殖業中,因不能適時配種而導致的母牛繁殖性能下降比疾病引起的不孕要多。根據養殖業相關規定,母牛冷凍精液配種技術要求受配率達到70%、受胎率達到80%,因此加強對母牛的發情觀察及鑒定非常重要。對發情異常的母牛要及時采取措施,可采用藥物促其發情,以提高母牛受配率。對產后母牛要注意觀察,通常產后1~3個情期發情排卵,如果3個情期內配種失敗,則需要進行直腸檢查,準確掌握母牛的排卵時間,適時輸精。母牛配種后,還要做好妊娠初期的檢查,對未孕母牛及時進行復配,也可有效提高母牛的受胎率。
3 產后護理
對母牛的產后護理工作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加強護理及飼養,以利于母牛的體質及生殖系統近況恢復到孕前狀態,預防產后疾病的發生。如剛生產完的母牛,要用溫肥皂水或者0.1%的高錳酸鉀溶液等沖洗并擦干其外陰及周圍,因生產污染的牛欄要及時清理干凈,保持牛欄的干燥、清潔、溫暖。要密切關注生產母牛的胎衣及惡露的排出狀況,胎衣應在產后24h(夏季12h)內排出,否則應按照胎衣滯留及時進行處理;惡露如果在產后15天后還有,應及時進行相關治療。母牛生產10天以后或者分娩不足10天但發生難產、胎衣不下、產褥熱、分泌物異常的母牛,要對其繁殖機能進行檢查。
剛生產完的母牛身體比較虛弱,消化功能等較差,加上產道、乳房水腫等尚未恢復,因此產后半月內需要喂養易消化吸收、具有軟便作用的飼料,以促進產后母牛的體質恢復。產后3天要喂少量的麥麩及干草為主的混合精飼料,一天一次溫熱的益母膏麥麩湯,能加速惡露排出,并能及時補充生產造成的水分流失。產后1周內要每天喂養溫水。
要想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需要合理組建牛群結構、提供適合母牛繁殖的飼養環境、科學的進行飼料管理及孕牛使用;同時母牛的產犢期及產后管理也不容忽視,只有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不斷提高母牛繁殖率,促進我國的養殖業發展。
(上接第128頁)
性胃毒殺鼠劑、緩效殺鼠劑等,其中急性胃毒殺鼠劑會產生二次中毒,對天敵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時也會使害鼠產生抗藥性,對社會和環境都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諸如毒鼠強類的殺鼠劑已經被禁用;緩效殺鼠劑以溴敵隆為主,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殺鼠劑之一,其主要作用原理是通過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來使鼠的血管壁變脆,害鼠在不斷取食帶此類藥劑的食物后,最終會因血管壁破裂導致死亡。不孕劑。害鼠的繁殖能力都很強,通常情況下,害鼠以3~8月為繁殖期,每窩能產下4~8只幼鼠,因此降低害鼠的出生率,可以有效控制害鼠的數量。實踐證明,在害鼠生育的高峰期時使用不孕劑,可以大大降低害鼠的種群數量,目前使用的不孕劑主要為MG-復合不育劑。C型肉毒梭菌素。C型肉毒梭菌素是一種嗜神經毒劑,它的作用原理為阻滯膽堿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造成肌肉麻痹,其中毒癥狀出現時間與毒素攝入量密切相關,當毒素的攝入量較大時,中毒癥狀出現的時間較早,二者呈正相關。因此把C型肉毒梭菌素添加到適口性好的毒餌中,讓害鼠不間斷地取食,害鼠會在取食后的3~6小時內出現口鼻流血、行走不穩、全身麻痹、食欲廢絕,并在2~4天后死亡,死亡時肢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該藥劑防治效果較好,且對害鼠天敵和環境的危害性不大,在常溫下易分解,是目前我國林區大力推廣的一種防治鼠害的生物藥劑。
(4)利用天敵。在利用天敵進行防治前,首先必須停止使用廣譜化學殺鼠劑,否則天敵會因為取食中毒害鼠而死亡,從而使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遭到破壞。害鼠的生殖能力很強,且繁殖速度很快,其種群在短時間內就能造成鼠害的頻繁發生。通常情況下,林區所招引和飼養的天敵是貓頭鷹和隼類等,可為其設置適于棲息和孵化的人工巢箱,保護好它們的棲息環境。
(5)物理防治。可以使用器械對害鼠進行捕殺,如在老鼠籠內放毒餌將其捕獲后殺死,該方法防治的缺點是每次只能夠捕殺一只害鼠,不適用于鼠害大量發生時。當然,解決這一不足可以將大飲料瓶的上半部三分之一處截掉,然后將其埋在地下,在內部放誘餌,可以實現一次捕殺多只害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