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柏芳

阮儀三,1934年生,蘇州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所做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保護規劃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遺產保護委員會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
7月的雨籠罩著的泰寧,別有一番風味。雨后初晴,這座古城迎來了數十位從事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專家學者。人群中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明代建筑尚書第前駐足,格外引人矚目。
阮儀三,他的姓名與平遙、周莊、麗江、鳳凰等世界級的“中國名片”聯系在一起。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他走過100多處古村鎮,在許多古城留下捍衛歷史文化遺產的足跡。
這一次,阮儀三到泰寧縣參加的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是福建自2013年以來第三次舉辦。之前的兩次,分別于2013年、2014年在連城和屏南舉辦。
“像我們今天看到的泰寧古城明清古建筑群,歷史信息豐富,氣勢宏大,這在全國也極為少見。”阮儀三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把像泰寧古城這樣專屬于中國古城鎮的文化基因記錄下來,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福建文化積淀厚重,一代代福建先民在這塊沃土上拓荒創業,繁衍生息,營造天人合一的生存環境,在福建的青山綠水間,留下大量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是福建悠久農耕文化的結晶。”阮儀三說。
抗倭歷史中留下的土樓和土堡、“海絲”文化中孕育的蠔殼厝、因處于地震帶而產生的出磚入石獨特建筑風格的磚石厝,還有凝聚海外華僑華人及80%以上臺胞思鄉情結的紅磚厝……正如阮儀三所說,歷史留給這片土地的古村落,是八閩大地獨特的文化記憶。
但伴隨著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古村落消失的速度逐漸加快,許多古村落的原生個性正在失去,不少傳統村落還處于沒有規劃、缺乏管理的狀態。
“保護傳統村落就是留住鄉愁,就是保護民族文化的根?!睘榇?,阮儀三數十年如一日,步履不停?!暗断戮绕竭b”“誓死保周莊”都曾是他的“豐功偉績”。

福州三坊七巷景區能獲評國家AAAAA級景區,阮儀三的“護寶”規劃功不可沒。

阮儀三評價和平古鎮是“全國少有、保留數量最多的古民居群體,堪稱古建筑的‘活化石’”。
阮儀三對福建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曾為福建多處古村落、古建筑做過保護規劃。
前些日子,三坊七巷景區獲評國家AAAAA級景區,填補了福州在這方面的空白。三坊七巷能走到今天,與阮儀三的“護寶”之舉脫不了關系。
“我有很深的福州情結?!比顑x三說,他與福州的緣分,始于上世紀50年代?!吧洗髮W時,班上有七八個福州同學,有一年我剛好在福州,同濟大學開校友會,校友來了700多個。”
1961年,阮儀三大學剛畢業,同導師一起編寫《中國城市建筑史》,全國各地到處跑,這其中少不了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福州。
畢業后,阮儀三留校任教。1990年,他帶著12個研究生、30個本科生,前后花了兩年時間對福州市進行調查,制定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他曾對學生說:“要看坊巷格局,全中國只有福州獨一處?!?/p>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是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教材,阮儀三曾參編。他將福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中一個典型個案,寫入了書中。遺憾的是,這個規劃雖然通過了專家評審,但最終并未獲當地政府批準。
2005年11月,身為同濟大學教授的阮儀三,和清華大學教授張杰分別牽頭編制了《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與《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兑巹潯反_定將三坊七巷從普通的文物保護規劃升格為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后來也就有了我們如今所見到的三坊七巷。
除了三坊七巷,南平邵武的和平古鎮、晉江的福全古村等地的保護規劃,內里也有他的手筆。
十幾年前,阮儀三到福建考察,評價和平古鎮是“全國少有、保留數量最多的古民居群體,堪稱古建筑的‘活化石’”。他承攬下編制和平古鎮保護和整治的規劃任務,用了近9個月時間,終于編制出數十萬字的《和平古鎮保護與整治規劃》。
福全古村位于晉江市金井鎮東南沿海,東臨臺灣海峽,有千年歷史,現留存有大量的傳統民居、寺廟、祠堂、丁字形街巷、城墻、石刻、古樹、古井等物質文化遺產。
兩年前,村委會在保護規劃確定范圍內大興土木,在阮儀三的努力下,這一非法行為被叫停,當地干部群眾也受到了一次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教育。
而這次到泰寧,阮儀三說:“這幾天收獲很大,看到了福建全省上下保護傳統文化遺存的信心與決心。”
福建的鄉間如珍珠般散落著大量古村落,他認為,對這些寶貝要好好珍惜,留住原來的歷史形態,“它們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記憶活體”,要修舊如故,以存其真。同時,把歷史傳統的藝術運用在現代建筑上,這是一種新的開拓,可以讓人們追憶美好的情愫,留住鄉愁。
面對日漸消亡的古建筑,81歲的他仍在奔走呼告,在一場又一場保衛戰中,他始終以一種不妥協的姿態,守護著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守護著都市的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