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謙
(河南省虞城縣畜牧局,河南虞城 476300)
虞城縣牛羊標準化規模養殖現狀及對策
王存謙
(河南省虞城縣畜牧局,河南虞城 476300)
虞城縣位于河南省東部,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轄26個鄉鎮,可耕地面積9萬hm2,人口115萬。虞城縣地理位置優越,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虞城縣交通十分方便,隴海和京九鐵路、310國道、S324、S203省道在我縣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虞城縣地處黃河故道南岸,境內生態環境優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是典型的平原農區。
虞城縣;牛羊標準化;規模養殖
(1)規模養殖快速發展。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養殖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牛羊養殖朝專業化、規模化發展,規模養殖戶不斷增加。據調查統計,2011年底,全縣牛存欄22.48萬頭(其中奶牛存欄3.75萬頭),出欄14.85萬頭,牛肉產量2.01萬t,肉牛個體單產為160kg;羊存欄64.07萬只,出欄60.9萬只,羊肉產量0.73萬t。
(2)牛羊品質穩步提升。我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就開始牛羊品種改良工作,通過多年的發展,牛、羊的良種比例穩步提高,規模養殖戶基本普及牛羊良種化。據調查,2005年以來,全縣共引進牛凍精細管28萬支,累計冷配母牛56萬胎次,已產雜交牛28萬頭。從縣外引進優良種母牛12000多頭,從省外引進小尾寒羊、波爾山羊等良種羊5萬多只,改良本地本地山羊,逐步優化牛羊品質,目前全縣牛羊良種比率分別達80%和85%,其中規模養殖戶牛、羊良種率分別達85%和90%以上。
(3)生產條件逐步改善。2005年以來,我縣分別實施了肉牛基地縣項目、黃河灘區肉牛世行貸款項目,扶持建設了一批標準化牛舍、青貯窖和人工牧草基地。近年來又受牛羊產品持續高漲的市場價格刺激,許多養殖戶在欄舍建筑、糞污處理及飼養設施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修建了一批磚木結構、磚混結構的高標準牛羊欄舍,其中部分專業戶配套建設了糞污沉淀池和沼氣池,飼草機械、青貯窖和氨化池等牧草加工、貯存設施也逐漸推廣,牛羊養殖的生產條件逐步改善。
(4)飼養技術改進提高。隨著養殖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普及,養牛羊的技術水平逐漸提高。一是飼養模式改進。傳統的牛羊養殖模式以單一放牧為主,現逐步發展為放牧與舍飼結合的飼養模式。二是飼糧供給豐富多樣。原來農戶養牛羊靠采食草料為主,現在大多數養殖戶尤其是規模戶補飼了部分精料,少數養殖戶補充了由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組成的復合飼料添加劑,飼糧供給趨向多樣化,營養供給趨向全面均衡化,生產性能得到顯著提高。三是種草養畜的越來越多。由于牛羊產業的發展前景看好,加上農民種田效益日趨下降,而人工種植的優質牧草品質好、產量高,并能緩解冬春牧草貧乏的矛盾,種草養畜已逐漸成為牛羊產業的新熱點。據調查,全縣共有人工種草面積240hm2,其中今年新增人工種草面積133.33hm2,種草養牛、養羊戶增加了近百戶。
盡管我縣肉牛羊業發展較快,為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肉類需求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肉牛業仍面臨基礎母牛存欄量低、缺乏專用肉牛品種、投入水平低、產供銷銜接還不夠緊密、保障供應的壓力較大、質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等制約因素。同時,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開始顯現。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缺少支持肉牛、肉羊業發展的專項投資,農村金融體系功能不健全、服務不到位;政策性保險制度還不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產業建設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2)品改工作面臨新問題。牛羊品種改良已進行多年,品改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礎,但牛、羊冷配的材料、運輸和貯存成本高,覆蓋面廣,工作難度大,費用高,依靠收取農戶有限的勞務費難以保證品改站的正常運轉。可能會使依靠幾代人奮斗建立起來的牛品改體系崩潰。
(3)是技術支撐服務體系相對滯后。服務體系不完善、服務領域窄、服務能力弱、產業層次低的問題依然突出。畜牧業基層服務體系機構不明,職責不清,經費不足,畜牧技術推廣隊伍仍處于癱瘓狀態,基層服務主要依靠經營收入維持,難以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需要。
(4)是產業化經營水平總體偏低。主要表現為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帶動能力弱,尤其是與農民資本連接、服務支持、利益共享等一體化關系尚不完善,帶動農戶增收能力有限。
(5)飼草飼料來源潰乏。隨著標準化規模牛羊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如何保證牛羊飼草飼料合理全價供給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如果不加快牛羊飼草飼料建設的步伐,會在相當一定時期內制約著牛羊規模化養殖產業的發展。在飼料潰乏之時,牛羊養殖遭遇了無料可喂的尷尬。
(6)是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雖然穩步發展,但總量少、規模小、不穩定的發展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在政策傳遞、科技服務、信息溝通、產品流通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1)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牛羊產業的生產周期長,見效慢,比較效益低,必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繼續實施牛品改工作的財政扶持項目,鞏固品改成果。三要是扶持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場。要加大對牛羊養殖示范場建設的扶持力度,擴大扶持范圍,提高扶助標準,創建一批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達到養殖設施標準化,糞污處理無害化,提高牛羊產業的產業化水平,提升牛羊養殖的整體效益。
(2)建設草地,發展種草養畜。大力推廣人工種草,支持建設優質牧草基地,發展種草養畜,牛羊規模養殖場必需按其生產規模建設足額的人工牧草基地,并配套建設牧草加工貯存設備設施,實施人工種草補貼政策,實現草畜平衡。
(3)培育龍頭,打造產業航母。引進或扶持有條件的規模養殖場發展成牛羊產業的龍頭企業,以河南科迪集團為龍頭,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由公司統一供種、供飼料、供技術,統一回收產品,走合作道路,做大做強牛羊產業。
(4)完善體系,增強服務能力。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依賴于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要組建鄉鎮畜牧技術推廣站和村級服務點,選聘有實踐經驗的大中專畢業生加入隊伍,解決經費,增強基層服務能力。二是要建立畜牧業科技培訓和推廣的長效機制,將科技推廣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及時把新品種、新技術、新飼料送到廣大養殖戶手中,切實提高牛羊養殖的科技含
量。三是要進一步完善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機制,扎實做好口蹄疫等烈性傳染病的免疫接種,定期監測抗體水平,確保免疫效果。四是要拓寬市場流通網絡,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協會和個人參與市場建設,重點培育或引進一家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加工提高肉牛、山羊產品的附加值,帶動牛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1] 王琴.牛羊最佳養殖模式探討與發展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9):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