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明
(景谷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景谷 666400)
景谷縣動物防疫工作探析
羅正明
(景谷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景谷 666400)
通過對云南省景谷縣動物防疫工作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提高群眾防疫意識;搞好技術培訓,提高防控技術;加大投入,促進工作順利開展等對策措施。
動物;防疫;工作;探析
景谷位于云南省普洱市中部偏西,國土總面積7777km2,最高海拔2920m,最低海拔600m。全縣轄6鄉4鎮,137個村(居)民委員會、1955個村(居)民小組。2014年末,全縣總人口31萬人,其中農業人中占總人中的88.3%;我縣是多種民族聚居的自治縣,居住著漢、傣、彝等26個民族,傣族、彝族為主體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6.3%。201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9.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76億元。2014年,全縣生豬存欄32萬頭、牛存欄8.9萬頭、羊存欄6萬只、家禽存欄142.85萬羽。全年完成生豬出欄24.43萬頭,肉牛出欄1.63萬頭,肉羊出欄1.6萬只,家禽出欄家禽出欄172萬羽,實現肉類總產量2.15萬噸,完成禽蛋產量0.166萬噸,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6.32億元。
2.1 免疫開展情況
2014年景谷縣在春、秋防工作開展過程中,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抽調一批畜牧獸醫業務技術骨干分組掛鉤鄉鎮,負責集中免疫工作。開展免疫工作過程中采取了“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進”的方式,由鄉鎮政府組織成立免疫小分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逐村逐戶實施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四種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漏免或新補欄畜禽由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和村獸醫防疫員負責進行適時補免。
2.2 免疫任務完成情況
2014年春、秋季動物防疫在全縣10個鄉鎮132個村民委員會及4個社區1955個村民小組全面實行了“集中免疫、整村推進”免疫模式,覆蓋行政村達100%。2014年全年累計開展豬口蹄疫免數為55.45萬頭,免疫密度為93.83%;牛口蹄疫免疫17.54萬頭,免疫密度為91.75%;羊口蹄疫免疫9.27萬頭,免疫密度92.21 %;免疫豬瘟55.45萬頭,免疫密度為93.83%;免疫豬高致病性藍耳病55.45萬頭,免疫密度為93.83%;免疫禽流感274.27萬羽,免疫密度為91.22%。
2.3 免疫抗體檢測情況
科學有序的開展動物免疫抗體監測,確保畜禽始終處于有效免疫抗體保護下,及時防患動物疫病的發生和發展。2014年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檢測情況:W病免疫抗體監測數228份、免疫合格173份、免疫合格率為75.9%。其中豬免疫監測80份、免疫合格58份、免疫合格率為72.5%;牛免疫監測90份、免疫合格72份、免疫合格率為80%;羊免疫監測58份、免疫合格43份、免疫合格率為74.14%;豬瘟免疫監測101份、免疫合格99份、免疫合格率為98%。豬藍耳病免疫監測101份、免疫合格91份、免疫合格率為90.1%。禽流感免疫抗體檢測422份,合格353份,合格率為83.65%。雞新城疫免疫抗體檢測162份,合格133份,合格率為82%。
3.1 動物防疫經費不能滿足動物疫病防控需要
統計數據表明,全縣畜禽存欄飼養量約200多萬頭、只、羽,且山高路陡,飼養分散。國家規定的強制免疫病種增加,常年進行免疫的病種多達15種,其中國家依法規定強制免疫的5類6種。全縣136個村防疫員,春秋兩防需要注射400多萬頭(只/羽)次,據估算全縣每年動物防疫經費支出約需100萬元。縣級財政收入低,財政預算安排的全年動物防疫經費僅為20萬元,鄉鎮也因財政困難,動物防疫經費投入較少。導致春秋兩防業務工作經費、技術培訓和監督檢查工作經費難落實,免疫反應治療及免疫死亡補償經費難以及時兌現。
3.2 村防疫員待遇低,工作積極不高,隊伍不穩定
我縣村防疫員原每月補助65元,現市財政剛增加到每人每月平均補助200元。由于強制免疫疫苗種類多,免疫任務艱巨,與其它行業報酬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村防疫員思想波動大、缺乏熱情、工作不積極、人員變更頻繁,文化程度不高,水平參差不齊,防疫隊伍不穩定。造成免疫質量不穩定同時優秀人才留不住。136名村級動物防疫人員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為主,占總數72.8%;年齡偏大,40歲以上人員占56%。
3.3 農忙影響動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
近年來,我縣開展春防時,正處于春耕生產,耕牛無法及時開展免疫注射,對免疫進度影響很大。8-9月份開展秋防時正處于烤煙收烤和交售、茶葉采摘和玉米收獲期間,鄉鎮畜牧獸醫人員及村動物防疫員被大量抽調從事烤煙工作。農戶白天也基本外出勞作,家中無人,開展秋防工作困難重重。
3.4 養殖設施差
養殖業以農戶小規模散養為主,大多是設施設備簡陋、圈舍陰暗潮濕、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動物感染疫病的隱患較大。畜禽生產者和經營者防疫意識不強、防疫知識和飼養技術水平仍然不高。山區村組家禽主要以放養為主,晚上在房前屋后樹上棲息,難以捕捉和開展免疫注射。
解決以上問題,有利于順利開展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促進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確保農民增收及肉食品安全。要做好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必須做好組織領導、政策宣傳、科普知識培訓,加大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
4.1 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
動物防疫工作涉及千家萬戶,任務繁雜而艱巨,需嚴格按照“政府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要求”將動物防疫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將其作為政府階段性中心工作抓緊抓好。確保責任落實、任務落實、措施落實,確保動物防疫工作順利開展。
4.2 加大宣傳是前提
運用廣播、電視、展覽、制作宣傳標語牌、粘貼宣傳標語、科技進村、以會代訓、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繼續開展《動物防疫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宣傳,努力提高廣大養殖戶的防疫意識,為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氛圍。
4.3 加強技術培訓是基礎
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和新型職工農民培育工程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等項目開展實施,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業務技能的培訓工作,重點培訓生物藥品使用、生物藥品運輸和保存、免疫注射、過敏急救、檔案登記、數據統計、場地消毒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防疫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技術水
平,為確保免疫工作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4.4 加大投入是保障
首先是各組政府要在經濟進入新常態,財政增長困難情況下,要確保財政上對動物防疫工作投入,保障基層動物防疫站所有效運轉和有效開展工作。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防疫工作條件。其次是要穩定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在近期普洱市級財政已增加對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投入情況下,縣級財政也須克服困難,增加投入,盡快使每名村動物防疫員每年各項補助收入達6000~7000元左右。在已為村防疫員投意外傷害險的基礎上,爭取政策支持建立村防疫員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后顧之憂,穩定人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動物防疫工作中。
4.5 強化監測預警是有效手段
加強動物疫病監測,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消除重大動物疫情隱患的重要途徑。嚴防疫情報告制度執行不嚴、有疫不報、處置不力造成疫情擴散蔓延等問題,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的病原學監測,對檢測出的陽性畜禽,一律采取強制撲殺無害化處理措施,及時消除疫情隱患。充分發揮鄉鎮畜牧獸醫站和村級防檢員的作用,及時掌握縣境外疫情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早防堵,嚴防縣疫情傳入傳播。
[1] 黃勝昌,楊建業,徐愛友.動物免疫存在的問題及免疫證明在動物防疫中的應用[J].山東畜牧獸醫,2013,(1):67-68.
[2] 毛志忠.鄉村動物防疫工作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甘肅畜牧獸醫,2013,(1):28-29.
[3] 和麗云,董仲生,孫志敏.高寒山區動物防疫存在的問題及建設[J].養殖與飼料,2013,(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