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世寅
(江蘇省東海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江蘇東海 222300)
談哺乳豬的飼養管理技術的看法
樊世寅
(江蘇省東海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江蘇東海 222300)
由于仔豬生理上的不成熟,因此,在其出生后的早期階段,常常因為飼養管理不當影響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因而,掌握初生仔豬的生理特點,根據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降低初生仔豬的死亡率,從而產生更大經濟效益。
哺乳仔豬;生理特點;飼養管理
哺乳仔豬的主要特點是生長發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從而造成難飼養,成活率低。
1.1 生長發育快、代謝機能旺盛
仔豬生長快,是因為物質代謝旺盛,特別是蛋白質代謝和鈣、磷代謝要比成年豬高的多。仔豬出生后20日齡時,每千克體重沉積的蛋白質,相當于成年豬的30~35倍,每1kg體重所需代謝凈能為成年豬的3倍。所以,仔豬對營養物質的需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高,對營養不全的飼料反應特別敏感,因此,對仔豬必須保證各種營養物質的供應。
1.2 仔豬消化器官不發達、容積小、機能不完善
仔豬出生時胃內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發達,缺乏游離鹽酸、胃蛋白酶,沒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質,特別是植物性蛋白質。只有腸腺和胰腺發育比較完全,胰蛋白酶、腸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腸內消化。所以,初生小豬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飼料。在胃液分泌上,由于仔豬胃和神經系統之間的聯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缺乏條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當食物進入胃內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而成年豬由于條件反射作用,既使胃內沒有食物,到時候同樣能分泌大量胃液。
哺乳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現是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較快,食物進入胃內 排空的速度,15日齡時為1.5h,30日齡時3~5h,60日齡時為16~19h。
1.3 缺乏先天免疫機能
初生仔豬沒有先天免疫力,因在胚胎期,母體的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生后仔豬只有靠食入母乳,特別是初乳而獲得被動免疫。在1~2周齡前,仔豬幾乎全靠母乳獲取抗體,隨年齡增長,從乳中獲得的抗體量下降。仔豬主動免疫在10日齡以后開始形成,并隨年齡而迅速增長。到6周齡以后主要靠自身合成抗體。在2~6同齡期間為被動免疫向主動免疫的過度期。
1.4 調節體溫的機能差
初生仔豬體溫調節機能發育不全,對寒冷的抵抗能力差,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物理調節能力有限,仔豬對體溫的物理調節主要靠皮毛,肌肉顫抖,豎毛運動和擠堆等方式進行。由于仔豬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熱能力差,且初生時活力不強,靠擠堆共暖的能力有限。二是化學調節效率很低,仔豬初生時雖然下丘腦、垂體前葉及腎上腺皮質等系統的機能已較完善,但大腦皮層發育不全,對各系統機能的協調能力差。因此,當物理調節不能維持體溫時,雖然體內也能通過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的分泌來提高物質代謝,主要是提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來增加產熱,但效率很低。因此,加強哺乳仔豬和早期斷奶仔豬的保溫工作是降低仔豬死亡率的關鍵措施。
2.1 抓好初生、乳食關
加強初生仔豬的護理工作,防止凍死、壓死、病死、甚至餓死的現象發生,是提高仔豬生活率和斷奶窩重的關鍵。
2.1.1 做好初生工作
從仔豬分娩開始,安排專人做好接生工作,防止仔豬凍死、壓死或難產而死在腹中,降低仔豬死亡率;及時搶救“假死仔豬”,可進行人工呼吸;出生24h內剪犬齒和斷尾,防止咬傷母豬乳頭、咬尾和爭斗發生。
2.1.2 吃足初乳,固定乳頭
及早固定乳頭,早吃初乳。初乳中含有較高的免疫球蛋白和鎂鹽,可使仔豬產生免疫抗體,排出胎糞,提高免疫力。一般在出生后2h內一定要讓仔豬吃足初乳。在出生后2~3d內要進行人工輔助固定乳頭,弱小仔豬最好吮吸靠前乳頭。 加強保溫、防凍防壓。仔豬的適宜溫度1~3日齡為30~32℃,4~10日齡為28~30℃,10~30日齡為26~28℃,一般采用紅外線燈保溫,防壓主要是設仔豬欄或護仔箱和保持母豬安靜。初生仔豬可在吃初乳前口服慶大霉素或其它抗生素以防仔豬黃白痢。
2.2 抓開食、補料關
及時補鐵、防貧血。一般在仔豬出生72h內每頭注射100~200mg鐵劑,7d內根據仔豬狀況可考慮第二次補鐵有利于仔豬生長。 及時補硒。仔豬在出生72h內和斷奶時,肌注0.1%亞硒酸鈉注射液0.5~1.0ml,以防仔豬白肌病和水腫病。 及時補水、補料。補料的目的是促進仔豬胃腸發育成熟。補料時間一般在5~7日齡開始,補料時要盡量少喂勤添,防止飼料浪費。每天要將剩余的部分清出喂母豬,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仔豬代謝旺盛,一定要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
2.3 抓旺食,過好斷奶關
母豬泌乳在3周時達到高峰,然后逐漸下降。這時單靠母乳不能完全滿足仔豬快速生長需要。故仔豬必須在10~15日齡時采食乳豬料來滿足其生理需要,促進仔豬快速生產,提高斷奶窩重,降低斷奶應激。 選擇營養濃度高且平衡、適口性消化性好的乳豬料。 少喂勤添,以適應腸胃功能,減少拉稀。 斷奶時避開疫苗注射、轉群、閹割等應激因子,減少斷奶應激。 斷奶時趕走母豬,仔豬原圈飼養2~3d。
我們了解了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做好仔豬期間的飼養管理,給哺乳仔豬創造創造干凈的環境,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保證哺乳仔豬的正常生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1] 申蘭.哺乳仔豬飼養管理把“三關”[J].現代農業科技,2005,(8):42.
[2] 汪義金.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