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燦
(福建省德化縣葛坑鎮畜牧獸醫站,福建德化 362509)
兔大腸桿菌的綜合防治
林思燦
(福建省德化縣葛坑鎮畜牧獸醫站,福建德化 362509)
作為腸道內寄生常見菌——大腸桿菌,在家兔體內經條件成熟情況下,可迅速繁殖和擴散,侵入家兔的上皮細胞,誘發組織器官病變,最終誘發腹瀉。大腸桿菌的危害體現在方方面面,而要做好此病的防治工作,“防重于治”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介紹此癥流行病學特點,針對性提出相關的預控措施,以供參考和借鑒。
大腸桿菌;預防;治療
兔大腸桿菌,又稱粘液性腸炎,為家兔養殖中病死率較高的腸道傳染疾病。其典型癥狀,為排出黑色糊狀的稀便,帶有腥臭味,有的呈膠凍狀。慢性感染病例中,可見小糞球,又稱“老鼠屎”。個別感染病例中,不見排稀便,即可見死亡病例。病原為大腸埃希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該菌為兩端鈍圓的中等大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抵抗力中等,在水中能存活數周到數月,一般消毒藥能將其迅速殺死。
兔大腸桿菌四季可發,冬春季頻發。家兔有較強的易感性,不分品系、日齡、性別等,均有較強的易感性。仔兔發病率高在1~4月份,特別是斷奶前后,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相對都要較高些,高可達80%以上。就致病菌大腸桿菌而言,此菌種為腸道內寄生常見菌,通常情況下發病率不高。作為條件性細菌,一旦遭遇氣候突變、飼料更改、條件突變等,導致家兔抗病能力降低,可導致大腸桿菌在適宜的環境中,迅速得到繁殖和擴散,逐步侵入家兔的上皮細胞,誘發組織器官病變,最終誘發腹瀉。此病傳染源為病兔,致病菌大腸桿菌經糞便排泄后排出體外,毒力加強,侵染食槽、飼料、飲水等,成為重要的間接傳染源,進一步導致消化道感染,誘發大腸桿菌病流行蔓延,加重病死率。
主要以下痢和流涎為特征,個別病例未見任何癥狀即突然死亡。病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亂,由于脫水導致體重很快減輕、消瘦,腹部膨脹;劇烈腹瀉,肛門和后肢的被毛常沾有粘液或黃色水樣稀糞,糞便中常帶有膠樣粘液和一些兩頭尖的干糞;四肢發冷,磨牙,流涎。血液化驗中血細胞比重增加,紅、白細胞數增高。急性者,一般1~2 d死亡;亞急性者,一般經7~8 d死亡。
胃膨大,充滿多量液體和氣體;各部位腸道都充滿氣體、液體或膠凍樣液體;胃腸黏膜均有出血、充血,腸道漿膜充血、出血、水腫;膽囊擴張,黏膜水腫;肝臟及心臟有小點狀壞死灶。
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等,可作初步診斷。確診,結合細菌學檢查,無菌取膠凍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可進行確診。
(1)重視母兔管理,尤其懷孕期、哺乳期,是致感敏感期。期間,應重視飼養管理,定期清掃圈舍,加強通風管理,注意清潔衛生。消毒工作落實到位,每周至少1~2次。經確定的飼料,固定飼喂下去,不要輕易更換。即使有飼喂調整,也應有計劃的,分步驟的逐步落實,循序漸進的開展,避免驟變帶來的不良應激。
(2)重視仔兔管理,注意分娩消毒,高錳酸鉀溶液、新潔爾溶液,都是不錯的選擇。分娩前后,注意用上述藥劑消毒外陰部,避免致病菌的感染。重視仔兔管理,尤其注意保暖,及時清掃兔圈,確保衛生潔凈,避免致病菌感染,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下生后仔兔,及時補充初乳,按時進行哺乳。有出現腹瀉癥狀的仔兔,及時進行隔離,積極進行治療。嚴格斷奶管理,期間注意用大蒜水、氟哌酸等,混拌喂料,皆為不錯的防病措施,可借鑒嘗試。
(3)注意接種免疫。預控兔群大腸桿菌病的流行蔓延,最為重要的防病措施是加強大腸桿菌疫苗的防疫接種工作。家兔繁殖期間,配種前接種大腸桿菌三價苗,通過接種效力的作用,一則可避免母兔懷孕期應接種不當誘發的流產,另一方面更有效提升仔兔的抗病能力。
(4)加強飼養管理。工作人員進入兔舍要更衣換鞋、洗手消毒,外來非疫區的參觀者必須更衣換鞋、洗手消毒。對外地引進的兔應隔離觀察3~4周,多次檢查沒有大腸桿菌方可轉入兔場合養。做好兔舍和籠具消毒;產箱、墊草、食槽要及時清洗、消毒、曝曬;轉群前后和出售后要及時對空籠進行火焰消毒;及時清掃,兔糞須堆積發酵,防止病原擴散。大群體進行空氣噴霧消毒,每天開排風扇,加強空氣流通。
臨床治療兔大腸桿菌,本著抑菌、止瀉、補液的原則進行。??蓞⒖嫉慕梃b藥物,參照如下:鹽酸洛美沙星,濃度2.5%,肌肉注射,用0.2ml/kg,每天2次;穿心蓮注射液,濃度10%,肌肉注射,用0.2ml/kg,每天2次;牛至油,每只用2~3ml,口服,每天2次。經上述治療,注意補充體液,用葡萄糖生理鹽水,濃度5%,劑量每次10~50ml,外加VC,劑量1ml,每天2次。方可獲得不錯的療效。后期康復期間,繼續用藥3d,可有效預防大腸桿菌的復發。
總之,大腸桿菌作為腸道內寄生常見菌,一旦氣候突變、飼料更改、條件突變等外界不良應激,將導致家兔抗病能力降低,致使大腸桿菌在適宜的環境中,迅速繁殖和擴散,侵入家兔的上皮細胞,誘發組織器官病變,最終誘發腹瀉。普通的感染病例,可見黑色糊狀的稀便,帶有腥臭味,有的呈膠凍狀。個別感染病例中,不見排稀便,即可見死亡病例,由此而帶來的危害甚為慘重。結合地方防病經驗,鹽酸洛美沙星、穿心蓮注射液、牛至油,均為可借鑒治療藥物。但是,防控重點,還是應該放在——重視母兔管理,重視仔兔管理,注意接種免疫等幾方面,控制疫情蔓延,降低經濟損失。
[1] 杜貴柳,魏國楨.一起兔大腸桿菌病的診治與體會[J].福建畜牧獸醫,2014,(5):35-36.
[2] 張海容.肉兔大腸桿菌病診斷與防治[J].中國獸醫雜志,2010,(7):74-75.
[3] 田慶河,袁國紅,王重凱,等.可復性小腸梗阻新西蘭白兔模型的建立[J].實驗動物科學,2012,(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