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汽車維修的根本任務是恢復和維持汽車的良好技術狀況和使用性能。汽車維修企業技術的高低,標志著企業生產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汽車維修質量和維修成本,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如今的中小型汽車維修企業有兩個管理和發展方向:一是先進的檢測維修設備和維修資料的應用;二是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與電腦管理,信息化和電腦技術能夠把汽車維修企業引向現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企業發展的根本在于人,在于管理,“服務”將成為未來競爭最重要的手段。良好的服務包括維修服務、售前服務及售后服務。這種主動服務,就是建立穩定的客戶關系,依賴于客戶信息和維修檔案的建立進行管理。而大量的企業經營數據信息,僅憑人工來完成是難以想象的。利用電腦技術,建立企業網絡數據庫才是必由之路。
(1)維修技術力量薄弱。目前我國的汽車維修企業數量較多,各個企業的維修技術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加之部分汽車維修企業不重視人才的培養,汽車維修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跟不上現代汽車診斷技術的發展,從而導致汽車維修技術人員技術水平有限,對現代汽車故障診斷設備的使用不熟練,不能充分發揮故障診斷設備應有的作用,最終,維修過程中的遇到的疑難問題依然存在。
(2)安全管理存在隱患。當前我國多數汽修企業存在安全管理上的隱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一部分汽車維修商雖然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識,但是卻沒有具體的管理舉措;另一部分企業雖然制定了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卻執行不力。二是一些企業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不足,導致沒有加強安全管理的經濟條件。三是缺少科學的管理標準與預警體系,一旦產生問題,就會變得難以應對,安全管理工作也無法開展。
(3)汽車維修服務質量規范體系尚不完善。汽車維修需要規范服務內容和服務流程。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統一的汽車維修服務標準、規范或是評價體系。汽車維修4S店有生產廠家統一制定的服務規范,包括進廠接待、維護作業、結算交車、客戶回訪等。但僅對本廠品牌有約束力,不同品牌之間差異很大,也不夠全面;其他二類企業,特別是三類企業,根本就沒有專業化、規范化服務的意識,更談不上建立相應的維修服務規范。
(1)改革專業院校的辦學模式,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國的學生普遍存在“理論基礎較強而實踐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從培養人才的長遠計劃來看,第一,我們必須改革普通教育和大學培養制度,改革傳統的辦學模式,讓專業院校與企業走聯合辦學之路;第二,要將人才培訓納入國家及行業的計劃,采用分級培訓方式;第三,充分利用每一次設備采購機會,接受工程機械生產廠家的使用,代理商的使用,維修培訓等。企業可采取內部培訓和外部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讓地方的區域維修服務企業可以與生產廠家進行合作,成立專門的教育、培訓中心來培養修理、技術服務和售后服務方面(包括設備安裝、調整和小修)的熟練工人;第四,企業制定培訓計劃不僅要滿足自身的要求,最好還要符合專業認證的要求,以免工人進行技術的重復培訓。
(2)強化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上,一定要正確意識到這種管理形式在汽車維修當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不僅要實施全面的安全培訓,而且還應當全力發揮輿論工具的作用,注重于宣傳的成效,在內容上應當更為注重知識性以及趣味性,從而形成濃郁的安全管理氛圍,讓員工們在其中真正樹立起安全理念,一步一步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之后再發展到“我會安全”。同時,在汽車維修企業的安全管理中,一定要注重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運用相應的措施來提升從業人員對落實安全管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全體員工的實際安全管理能力,并在安全管理當中讓員工們找到當家做主的感覺,從而建立起安全管理的共同意識,讓安全管理能夠深入實施。
(3)建立完善汽修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建立和完善汽修行業維修質量管理網絡應由政府部門牽頭,讓車輛管理部門管理車輛的安全檢測和綜合檢測,交通汽車維修管理部門管理汽車維修企業,環保部門管理汽車造成的污染問題,社會公眾全面監督汽車維修質量管理網絡,充分發揮各個方面的作用。其次,督促指導汽修企業建立并完善內部質量管理機構和制度,實行企業一把手親自管理、質檢部門具體抓、全體員工齊參與的汽修質量管理機制。最后,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引導汽車維修企業積極采用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把“三類”汽修企業開業條件與ISO9000認證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汽車維修行業的ISO9000認證工作。
總而言之,汽車維修企業一定要采取各種措施來保證其維修質量。汽車質量不僅是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基礎,也是促進汽車維修企業管理現代化和技術創新的根本。面對著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維修市場,只有通過不斷改善、進步,才能提高汽車維修服務的質量,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