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探討
徐歡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荊州434000)
摘要: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對“三農”帶動最大的支柱產業之一,對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要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的水平,一定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規劃和分析,根據我國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情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體系。
關鍵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路徑
農產品加工業是指以農產品(包括農、林、牧、漁4大類)為原料進行直接加工和再加工的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對“三農”帶動最大的支柱產業之一,對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前,農產品加工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出現了聚集的情況,這大大提升了農業工業化的水平,同時,這種大范圍的農產品加工聚集,可以提升我國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競爭力,也可以充分發揮農產品的資源配置效果,實現資源集約化的利用。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有助于構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經濟轉型。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大大提高了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加快了農村城市化進程,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對于農業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農村農民的收入都有積極正面的效果。只有農民和農產品加工行業同時得到進步,農業的整體效益才能夠得到提升,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利益。
(1)農業生產設施較為落后。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農業歷史,深刻影響了當今農業現代化發展,目前部分農村還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農民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低下,主要靠人工勞作,導致生產效率和質量不佳。由于傳統農業生產設施落后,容易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只能靠天吃飯,農業生產靈活性不大,無法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保持穩定生產。總而言之,由于我國農村范圍廣闊,農業生產設施無法快速更新,傳統的生產方式依然存在,影響了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
(2)農業生產結構不夠合理。目前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主要是由政府來倡導實行的,很多地方性政府在進行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上還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農業具有區域性特點,每一個區域農業資源不盡相同,地方政府如果不按照當地農業資源情況進行分析,照搬其他地方的農業生產結構,最終會影響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地方政府在進行農業經濟產業調整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到政治目的和需要,而非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民的收入。在這個情況下,有關部門做出的有關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決策,都不是基于對市場的有效調查做出的,決策的可參考性也不大。在政府對產業結構做出調整并與農民雙方簽訂合同時,并不能夠給農民一個有效的保證,所以當最后出現農產品滯銷時,受損失的往往是農民自身。在錯誤的產業結構規劃下進行生產,農民不辭辛勞生產的農業產品很多時候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和反響,滯銷的情況屢屢出現,政府此時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低價收購,不管是采取何種措施,最終都無法挽回農民的損
失。農產品加工行業在這樣的農業發展規劃下必定會夭折,農民的收入也會大大的減少。
(1)建設原料基地。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建設加工專用原料基地作為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第一要務來推進,首先要保證農業的基礎目標能夠實現,繼而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來保證農產品加工的專業化和技術化,打造更多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的農產品原料基地。
(2)優化產業結構。我國應重點打造“三大千億(元,下同)產業”和“三大特色產業”。“三大千億產業”就是全力打造糧食、肉食(畜、禽、水產品)、果蔬三大千億產業,充分發揮三大千億產業對我國各個省份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三大特色產業”:就是做優做強油料(菜籽油、茶油)、茶葉、生物制藥等三大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升產業整體市場競爭力。要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不斷提升我國各個省份農業整體市場競爭力。
(3)培育龍頭企業。以實施“百企千社萬戶”現代農業發展工程為抓手,選擇“百企”中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在“三大千億產業”和“三大特色產業”中排名靠前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培育行業領軍企業,打造我國農業標志性企業。通過強強聯手,盡快形成一批在全國同行業有影響的大企業大集團。每個省份每年重點確定100個左右的大型加工項目,列入農業產業化“百企”推進重大發展專項,在資金和用地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4)延伸產業鏈條。緊緊圍繞“初加工、精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3個層次做文章,特別是精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著力提高加工裝備、技術水平,充分挖掘市場新需求,開發精、優、特新產品,實現農產品加工增值最大化,力爭到“十三五”末我國大部分省份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由目前的2:1提高到3:1以上。
(5)搞活產品流通。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必須要有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作支撐,實現產品供求信息對稱,采摘、貯存、保鮮、初加工、運輸的全程科學化。把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搞上去,以果蔬等農產品為重點,加大財政投入,增強分級、貯存、保鮮能力,達到延長加工期和銷售期的目的。建立發達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鼓勵生產企業與超市、社區、酒店對接,加快產品進入市場速度。
(6)推進產業融合。在每一個農產品加工產業區,要積極發揮重點龍頭企業的模范帶頭作用,把當地的農民、養殖大戶、合作組織等農產品生產主體帶動起來,聯合各方的力量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加工原料基地。此外,還應該積極的將農業加工和休閑農業發展起來,構建農莊式的開發格局。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o-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XU Huan
(School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00,China)
Abstract:Agro-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fastest developing pillar industries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drive the“Three rural”most,it play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shorte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solving the i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 and rural area,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level of agroproduct,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lan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o-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and further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agro-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agro-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processing industry;development path
作者簡介:徐歡(1980-),男,湖北黃岡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農村與區域發展。
收稿日期:2015-08-17
文章編號:2095-980X(2015)09-0092-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