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睿
(寶清縣八五二農場林業科,黑龍江 寶清 155620)
黑龍江省是林業大省,擁有全國面積最大、占全省有林地面積83%的天然林資源,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黑龍江省林業由省林業廳系統管轄的地方國有林區與大興安嶺、龍江森工所屬的國家重點國有林區三大塊組成。以天然林為主體的黑龍江省森林資源構成了松嫩平原、松遼平原、三江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農牧業基地等天然的生態安全屏障,在阻擋西伯利亞寒流侵襲、蒙古高原黃沙推進及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障國家糧食主產區產能安全和國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由于對森林過度采伐和低水平利用,使天然林資源生態功能減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濕地退化等問題日趨嚴重,黑龍江省林業資源質量與數量較建國前大大下降。加強黑龍江省林業資源保護意義深遠。
(1)護林力度不夠。隨著國家林業全面商業性禁伐,林業局經濟效益下滑,很多林業局裁員導致現有的護林工作力度不足。很多林區的檢查站解散,缺少了對林區交通要道的盜伐監督,也容易滋生因檢查監督不足導致的人為森林火災。
(2)毀林建墳現象較多。黑龍江省林區自古就有在山上修建墳墓的習俗傳統。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亂占林地、破壞森林植被建墳有處罰辦法,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收效甚微。每在清明、正月十五等節日,上山焚燒、送燈等祭拜活動較多,火災隱患大。
(3)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資源環境質量下降。雖然近年來黑龍江省對林區的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有所加強,但是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資源環境質量下降仍然是黑龍江省日益嚴重的一個問題。在個別地區,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有“年年植樹不見林”的現象。
(4)林業資源保護法律觀念淡薄。護林防火,人人有責。黑龍江省林業資源保護,需要林區百姓提高林業資源保護法律觀念,自身做到不破壞林業資源,還要主動對違法亂紀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進行舉報和制止。
(1)為有效預防和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林業局、森林公安局要加大力度打擊盜伐、濫伐林木違法犯罪行為。在林區交通要道,恢復已棄用林區檢查站,配備執法人員對出入林區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檢查。廣大人民群眾要全力配合林業和森林公安部門的工作,積極舉報盜伐、濫伐林木行為,提供可靠線索。廣大人民群眾應積極舉報盜伐、濫伐等違法犯罪行為,對舉報屬實者將視情況給予表彰獎勵;對知情不報或包庇縱容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為破解林區墓地這一森林防火難題,探索建設“生態墓地”,即:在墳墓集中區周圍更換可燃樹種,栽植一定密度的常綠和阻燃樹種,建立生物阻隔林帶。此外,還要做好廣大群眾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推進殯葬改革,嚴格喪葬用地審批手續。最好是由林區管理方建立統一的公益性喪葬墓地,將喪葬墓地集中管理。
(3)近年來林區由于植被品種、種植技術或管理等問題,水土流失仍較嚴重。通過調查,發現不少地方在植樹造林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種植輕管理的現象。在植樹造林時必須合理布局,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松土,在地勢平整、土壤瘠薄的地方,造林密度不宜過大,可以采取帶狀或塊狀混交方式種植,水土流失較重的地方則應該密植。要加強對所種林木的管理,確保成活率。植樹造林必須注重質量,確保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避免“年年植樹不見林”的現象。
(4)要深入基層村屯、副業點進行林業資源保護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工作。強化陣地普法。利用電視臺、宣傳欄、網絡等陣地,將與職工群眾生產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定期載入其中,全方位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只有通過宣傳學習法律法規,轉變村民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不斷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提高村民對森林生態功能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認識的重要性,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切實做到科學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嚴軍華.淺談師宗縣林業保護和林業發展趨勢[J].現代園藝,2012,(8):20.
[2]張明浩.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J].林區教學,2010,(11).
[3]楊從全.關于如何做好林業保護和發展的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