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緒強 劉月姣
甘肅是全國馬鈴薯的重要產區,種植面積和鮮薯產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立足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把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六大產業之一,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馬鈴薯生產、貯藏、加工和營銷一體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已成為保障全省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柱產業。
圍繞優勢打造優品
甘肅省地處西北內陸,大部分地區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干旱多災、水資源短缺、自然條件嚴酷,但發展馬鈴薯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據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楊祁峰介紹,甘肅省發展馬鈴薯產業有三大優勢。一是生產的馬鈴薯品質好。主產區土層深厚而疏松,富含鉀素,獨特的生長環境造就了甘肅馬鈴薯與眾不同的品質優勢,個體均勻,口感醇厚、淀粉含量高,耐貯藏運輸,是各種工業淀粉和食品生產的上乘原料。二是屬脫毒種薯的最佳生產區。甘肅省的高寒陰濕區海拔高、氣溫低、短日照、氣候濕潤、無霜期短、病蟲害輕,便于進行隔離和田間管理,是繁育脫毒種薯的最適宜地帶。三是主產區雨水和熱量與馬鈴薯塊莖膨大期同步。全省主產區70%的年降水集中在7、8、9三個月,與馬鈴薯塊莖膨大時的需水高峰期正好吻合,氣候條件非常有利于馬鈴薯生長。同時,馬鈴薯是抗旱耐旱和抗災作物,高產穩產,已成為甘肅省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的必然選擇。2014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1062萬畝,鮮薯總產折合主糧240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占全省糧食作物的25%和23%,馬鈴薯已成為當地第三大糧食作物,隨著脫毒種薯全覆蓋工程的實施,馬鈴薯將為甘肅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
圍繞優品做強產業
近年來,甘肅省每年整合中央和省級資金1億多元,重點支持種薯擴繁、種薯貯藏、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等環節,突破制約發展瓶頸,加快產業化進程。
一是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產業基地初步建成。目前,甘肅省已初步形成了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黃灌區全粉、薯條(片)加工型,隴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區脫毒種薯生產等四大優勢生產區域,優勢產區種植面積占到全省的70%以上。
二是良種選育步伐加快,繁育體系基本建立。先后培育出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的隴薯、甘農薯、莊薯、武薯、天薯和臨薯6大系列40多個新品種(系),建立健全三級種薯擴繁體系。2014年生產原原種9億粒以上,原種7萬多畝,生產用種薯近120萬畝,實現脫毒種薯全覆蓋。
三是種薯貯藏能力明顯提高,種薯安全貯藏體系初具規模。已建成原種和生產用種薯貯藏庫共460座,種薯貯藏能力達到46萬噸,農戶貯藏窖達13804座,有效減少了貯藏損失、提高了商品薯質量。
四是市場監管體系不斷健全,監管能力不斷提高。制定了《馬鈴薯種薯生產、經營許可審查細則》,啟動了種薯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種薯的包裝和標簽管理等活動,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種薯市場監管體系,有效地規范了種薯生產和經營行為。
五是種薯質量檢測體系初步建立,種薯質量穩步提高。已建成1個省級、4個市級、28個縣級馬鈴薯種薯質量檢測中心,全省初步建成三級種薯質量檢測體系。頒布實施了《甘肅省馬鈴薯脫毒種薯質量管理辦法》、《馬鈴薯種薯生產、經營許可審查細則》等規范性文件,在全國率先確定了馬鈴薯種薯質量管理實行標簽真實性認定制度、開展馬鈴薯種薯田間檢驗及室內檢測。
六是市場加工營銷體系逐步形成,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全省已建成有一定規模的馬鈴薯產品加工企業100多戶,年加工鮮薯能力430萬噸。其中,精淀粉加工企業30家,加工能力60萬噸;全粉加工企業7家、加工能力5萬噸;變性淀粉加工企業2家、加工能力8萬噸;建成批發市場10多個,購銷網點1500多個,每年銷往20多個省的鮮薯達350萬噸以上。
據了解,今后甘肅省將積極推進馬鈴薯主糧化進程,促進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形成馬鈴薯與谷物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努力把全省建成全國重要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商品薯生產基地和馬鈴薯精深加工基地,努力推進甘肅省由馬鈴薯大省向馬鈴薯強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