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雅
近年來,廣東省河源市大力倡導發展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業,并涌現出一批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及示范點,近日,記者走訪了河源市首批入圍省級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示范點之一的廣東融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融和)種植基地。據了解,該公司是一家綜合型的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其創立于2010年7月,注冊資金為500萬元,項目投資總額達2.2億元,園區建設占地面積達9750畝,基地坐落在河源市東源縣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內的核心地帶——順天鎮沙溪村,公司經過4年的發展,基地規模不斷擴大,農業項目逐年增加,內容涵蓋方方面面,涉及的農業項目有珍貴苗木、名貴花卉、有機蔬菜、名優水果、健康水產、生態養殖等。
走在廣東融和的藍莓基地上,公司負責人歐小魯指著園區說:“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業項目相繼在園區落戶,公司通過發展生態型、科技型的農業項目,旨在打造科技創新與集成的示范基地,將農業與生態涵養、文化創意、休閑觀光相結合,實現全面融,互動發展的新型業態?!?/p>
藍莓產業的崛起
公司借助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大平臺,發展以綠化樹種為主營業務、藍莓深加工為特色的營業模式。該公司引入藍莓大規模種植與生產的理念,并通過試種選種、自種示范、技術推廣等方式發揮藍莓示范帶動作用,從而帶動周邊發展藍莓種植,同時積極投資藍莓儲運、加工產業,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藍莓產業鏈,實現了藍莓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精的迅速發展。
歐小魯告知,廣東融和當初選擇發展藍莓產業是鑒于藍莓營養價值高、產值效益好、省內種植規模小等情況,懷揣試種的態度開始嘗試種植藍莓。2012年初開始試種,種植面積3畝,引種30余個品種共1500株。前期試種取得了顯著成效,這給歐小魯增添了不少信心。2013年,廣東融和再次深入考察藍莓產業,經專家論證及市場調查,充分論證種植環境、經濟效益、社會帶動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了可行性生產計劃。同年,通過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引進藍莓技術人才,擇優巴爾德溫、奧尼爾、粉藍等10余種藍莓品種,于2014年正式開展大規模種植,第一階段種植面積1500畝,第二階段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0畝,第三階段輻射帶動種植面積10萬畝,現已完成第一階段33萬株1500畝藍莓種植計劃。
校企合作促發展
經過1年的科學篩選與改良,公司目前保留適應能力強、掛果量大、抗病害強的品種有13種,這些品種已完全適應燈塔盆地緯度、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現已進入拄果期。此外,公司不斷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集成、創新、展示和推廣,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同時,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正逐步搭建起擁有知識產權的藍莓資源圃。
歐小魯告訴記者,廣東融和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與院校的技術合作不斷改良種植方法,總結先進種植及養護技術,同時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增加科技推廣應用的力度,把示范區現代農業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培養出一批本土藍莓農技人才,為示范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藍莓產業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以減小農戶種植風險。公司還通過規模種植努力鑄造示范區“一區多特”的品牌效應,憑借種植技術及種苗技術,讓農戶看到了保障、看到了效益、看到了收入,從而輻射帶動示范區周邊10萬畝藍莓種植區域,期間預計帶動種植戶近萬人,人均年收益可達3萬余元。
廣東融和園區的發展展現了“企業+農戶”共同致富的現代農業理念,打造出了廣東十萬畝藍莓的獨特現代農業示范效果。先后獲得了廣東林業龍頭企業、廣東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科技創新中心等榮譽稱號。同時,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戶增收。
業內人士對廣東融和的發展模式贊賞有加,稱該園區是對河源農業品牌及河源旅游文化全面的大梳理、大整合及大展示,未來,廣東融和有望成為河源市燈塔盆地國家示范區一張靚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