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
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 710003)
?
·文獻綜述·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醫藥治療進展
王海平
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 710003)
目的:論述近年來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醫藥治療方面的近況。方法:對近年來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情況進行歸類,分析。結果:指出中醫藥治療的優勢及不足。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 ang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種以中小動靜脈炎癥引起血栓形成為主要病變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大多數發生在下肢,偶爾發生于心臟,腦血管和腸系膜血管。寒冷地區的青壯年男性嗜煙者發病居多。祖國醫學將TAO歸屬“脫疽”的范疇。《靈樞·癰疽篇》記載有“發于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不則死矣。”南北朝《劉涓子鬼遺方》將“脫癰”改稱為“脫疽”,并延用至今。現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中醫藥治療近況綜述如下:
西醫認為本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而且尚不清楚,與發病有關的誘因很多,如吸煙、寒冷、內分泌紊亂、感染等。研究表明,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復合物的形成并在血管壁的沉積是TAO發生的重要病因[1]。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因素不外乎內外兩方面。在內為心脾肝腎虧虛,在外多與寒、濕、熱、毒侵襲有關。姜樹荊認為本病是由臟腑蘊熱于內,寒濕侵襲于外,熱與寒濕相互凝結,脈絡痹阻,沖任失養,致使營衛不和,陽氣不能下達所致。蔡炳勤認為素體心脾肝腎虧虛,復感寒濕之邪,致經脈瘀阻,陽氣不達四末,肢端筋脈失養,發為脫疽。莫爵飛等也將其病機歸納為肝腎虧虛,脾腎陽衰,情志內傷,外感寒濕,飲食不節,外傷染毒等[2]。
目前沒有統一的分型,大多數臨床醫生認同辨證分四型的傳統。寒型:有虛寒或寒濕之分。多屬于早期或恢復期階段,方選陽和湯加減。瘀型:屬營養障礙期或恢復期階段,方用桃紅四物湯加味。熱型:有熱毒或濕熱之分。多屬壞疽期,方選四妙勇安湯或顧步湯加味。虛型:屬早期或恢復階段,體質虛弱者,方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李志娟[3]的分型與傳統分型略有不同,其四型為:寒凝血滯型:采用烏頭桂枝湯、附子湯及當歸四逆湯隨證選用;氣血瘀滯型:選用身痛逐瘀湯,活絡效靈湯加味;陽虛毒陷型:選用陽和湯治之;陰虛化熱型:選用四妙勇安湯加味。而趙曉軍[4]則分為5型:脈絡陰寒型、脈絡血瘀型、脈絡瘀熱型、脈絡毒熱型、氣血俱虛型。其與傳統分型大同小異。
3.1內治法冼鋒[5]觀察112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創面均常規換藥處理,同時均口服腸溶性阿斯匹林片25mg,3次/日。治療組基礎方:當歸尾20g,川芎15g,赤芍15g,沒藥6g,乳香6g,皂角刺6g,穿山甲6g,金銀花10g,陳皮10g,白芷10g,甘草6g。辨證加減:氣血瘀滯證較重,原方重用當歸尾30g,赤芍20g,加桃仁10g,紅花10g,丹參10g,全蝎10g;若患肢伴發涼,怕冷,皮色蒼白,肌肉萎縮,原方去金銀花,加附子6g,肉桂3g,杜仲10g;若患肢腫脹,或出現條索狀硬結,或有表淺小潰瘍,原方去防風、白芷,重用金銀花20g,當歸尾30g,赤芍20g,加黃柏10g,連翹10g,紫花地丁10g,紅藤10g,敗醬草10g;濕邪重加蒼術10g,薏苡仁15g,每日1劑,水煎分服。兩組均以兩個月為1療程,總有效率達96.64%,明顯優于對照組。
3.2外治法鄭學軍對于Ⅰ期、Ⅱ期患者用脫疽熏洗藥(組成有伸筋草30g、透骨草30g、蘇木15g、川烏15g,草烏15g、紅花10g、川椒10g、附子10g、干姜10g)熏洗患肢,先熏后洗,每次20~30min,熏洗后注意肢體保溫;對于Ⅲ期患肢壞死組織脫凈時用愈冰散(組成有血竭、冰片、松香、乳香、沒藥研極細末,制成散劑),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上皮生長爬行,加快傷口愈合速度[6]。另外,也有醫家外敷生肌散、五五丹、金黃散、生肌玉紅膏等。
3.3針灸治療杜景辰等[7]采用電針L3-S1雙側夾脊穴治療30例,臨床觀察指標均有明顯改善。周長振[8]創新使用熱補法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取得滿意療效。
3.4醫家經驗有學者認為活血化瘀法應貫穿治療始終,并強調病至后期,不忘益腎填精,使藥效持久,正勝邪卻,并主張中西藥并用。門純德首創“興陽法”,并將其成功地應用于寒凝血滯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體現了重視補陽、護陽,善用溫法的特點[9]。祝紅宇等[10]認為本病虛為本,寒邪瘀滯為標,治療當以調補氣血,補腎活血通絡為主。趙尚華提出重點要辨清病在何期,證型何屬。急性進展階段應以袪邪為主,化瘀為輔。在好轉階段化瘀為主,以治其本,袪邪為輔,控制病情轉化。恢復階段,以補虛為主,活血為輔,促進氣血復元,創面愈合[11]。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因及發展機理至今尚不明確,仍被認為是一種難治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現代醫學雖然在病理研究及治療上有很大進步,在減輕患者疼痛等短期療效較好,但仍存在病情反復,病變本身繼續惡化的可能[12]。遠期療效不盡人意。然而中醫藥在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辨證分型,內服外敷,配合針灸,中藥制劑等綜合治療,療效較好,但有許多缺點,如中藥制劑的作用類同,在擴張血管方面不及西藥迅速等,但中藥在活血化瘀方面以安全可靠見長。由此可見,單純的中醫治療或西醫治療都存在很大缺陷,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體現了TAO治療理念的多元化,急性期使用溶栓,降纖酶,抗凝或手術治療等多種手段聯合應用,使動脈復通,避免急性缺血引起壞死,甚至截肢,發病初期或恢復期,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鞏固療效,進一步提高遠期療效,是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治療手段,也必然成為今后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最有效的方法。
[1]吳效普,薛景勇.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療效及相關指標的研究[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3,25(2):50.
[2]莫爵飛,楊軍,張裕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辯證論治及調護心得[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8):236-237.
[3]李志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中醫治療[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8):719-720.
[4]趙曉軍.中醫辯證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心得[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23):119-120.
[5]冼鋒.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辯證施治[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5):1300-1301.
[6]李曉亮.鄭學軍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經驗[J].山西中醫.2013,29(1):6-7.
[7]杜景辰,李令根.電針夾脊穴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10):43-44.
[8]周長振.針灸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8):306-307.
[9]李霞,門九章.興陽法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的應用[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5):443-444。
[10]祝紅宇,顧曉軍.益氣活血補腎法立方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J].醫學前沿.2011,1(12):26-27.
[11]賈穎,趙尚華.趙尚華教授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經驗[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12):12.
[12]郭發先,楊樹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防治機制研究進展[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7):93.
(收稿2015-05-15;修回2015-06-10)
R543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87
主題詞 血栓栓塞@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