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的危害最為嚴重,它不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產品損失,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市場供應和對外貿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傳染病還可能給人類健康帶來潛在威脅,所以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十分必要。筆者結合基層疫病防控工作經驗,將本地動物防疫綜合防控工作總結為堅持“十步工作制”和做到“三個結合”:
一、堅持“十步工作制”
1.調查摸底制。
協同村社干部對所轄養殖情況進行調研,確定村級防疫員,了解防疫物資準備情況,特別是非重大疫病、地方流行病的掌握,對下一步的強制免疫工作打下基礎,因地制宜,合理編制春秋兩季防疫實施方案。
2.溫馨告知制。
通過廣播、電視、宣傳資料等形式,讓養殖戶對當前免疫病種、免疫程序、操作規程有初步的了解,告知養殖戶免疫后的飼養管理注意要點,及時應對動物免疫應激反應,并提醒規模養殖場按免疫程序進行免疫。
3.整村推進制。
組織防疫人員集中免疫,同一免疫病種按照1村1社單個完成,不跨區域免疫,不交叉用針,不交叉免疫,輪流統一性打針,避免交叉感染和漏免現象發生,減少免疫應激死亡。
4.定期補免制。
強制免疫結束后,規定每月25日做為定期補免日,集中力量對春秋兩季集中強制免疫漏免和新補欄畜禽進行補針,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
5.疫情會商制。
成立動物疫情會商領導小組,確定動物疫情會商時間、會商病種及疫情監測布點范圍,并強化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室監測工作,及時開展疫情分析會,為下步的防疫工作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發揮防疫技術支撐作用。
6.集中消毒制。
嚴格按照“兩統一、兩集中、兩規范”(即:統一藥物、時間,集中人力、物力,規范技術規程、行為準則)的原則,春秋兩防期間對全區所有畜禽養殖戶、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定點屠宰場、重點交通沿線等進行了一次全面徹底的集中消毒滅源,確保免疫效果。
7.小分隊培訓制。
開展以專家為組長的“小分隊”培訓、以示范為引領的“榜樣式”培訓、以信息為載體的“網絡化”培訓、以標準為基礎的“一幫一”培訓、以法律為準繩的“準入制”培訓,由疫病防控專家組成員分別帶技術人員深入到各鄉鎮、村社,宣傳疫苗新信息,傳遞周邊疫情新形勢,并實地指導畜禽防疫操作,增強從業人員防疫意識,提升從業人員業務技能,確保操作規程到位。
8.專家督導制。
開展疫病防控專家參與的督導活動,全面了解防疫工作開展情況,研究分析防疫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特別是操作規程的糾正和免疫程序的調整。
9.逗硬查處制。
監察室將組織相關股室人員明查暗訪春秋兩防工作,并結合測抗水平,對防疫不達標、亂作為、不作為的工作人員進行全區通報,并及時啟動責任追究,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10.績效考核制。
按照不同養殖規模和類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抓好防疫監督,對散養戶實行“一卡三責”(即:動物防疫明白卡、局機關與各中心站,各中心站與所轄鄉鎮畜牧獸醫站、鄉鎮畜牧獸醫站與村級防疫員簽訂的三種工作責任書),對規模養殖場實行“四化兩制三監管”(即:免疫程序化、消毒制度化、檢測常態化、監管網格化;防疫特派員制、疫情報告制),對養殖小區實行“四定六包”(即:定人員、定區域、定責任、定考核;包免疫密度、包免疫質量、包消毒滅源、包無害化處理、包疫情監測、包預警預報)。將動物防疫工作列為單獨考核,并列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一票否決”的前提之一,認真落實防疫監管責任,將防疫效果、疫情監測納入績效考核,并與績效工資掛鉤,有效保證了防疫質量,確保了全縣清凈無疫。
二、做到“三個結合”
1.集中免疫與常年免疫相結合。
鄉村干部實行包村包社責任制,按照“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要求,實行政府牽頭、駐村干部和村干部帶隊,防疫員分組分片集中免疫的工作方式,認真落實免疫責任,逐戶登記核查,在春、秋兩季集中免疫的同時,日常定期補免補免,切實做到“五不漏”,即:鄉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確保防疫密度達到100%,做到“應免則免,不留空當”,構筑有效免疫屏障。
2.疫情監測與消毒滅源相結合。
嚴密監測疫病,以監測、流動調查結果為切入點,堅持日常監測與應急監測、全面監測與定點監測相結合,每一季度召開一次疫情監測分析會,充分發揮村級動物防疫員的作用,確保動物疫情及時發現、及時核查、及時免疫,為全區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學化保障,并按照“兩統一、兩集中、兩規范”(即:統一藥物、時間,集中人力、物力,規范技術規程、行為準則)的要求,開展好集中大消殺活動,從源頭上控制疫病的發生,確保防疫實效。
3.疫病防控與科學管理相結合。
進一步完善動物防疫檔案,做到記錄真實、準確、完整、規范,全面推行“一卡三責”(即:動物防疫明白卡、局機關與各中心站,各中心站與所轄鄉鎮畜牧獸醫站、鄉鎮畜牧獸醫站與村級防疫員簽訂的三種工作責任書)和“專家式”(即:疫病防控專家參與)督導,找準動物防疫工作的切入點,按照“量化任務、明確獎懲、分級考評”的原則,鄉黨委政府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與各村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建立健全了防疫監督行政追究制,將春、秋兩季防疫工作納入年終目標任務考核,建立量化考評機制,全面提升動物防疫整體水平。
三、注意要點
1.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動物防疫良好氛圍。
提高動物防疫意識是搞好動物防疫工作的關鍵和前提,通過召開院商會、廣播電視、宣傳車、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加強《動物防疫法》及配套法律法規和疫病防控知識宣傳,對高致病性禽流感、豬口蹄疫、藍耳病、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重點宣講,增強養殖戶防疫意識,調動養殖戶防疫積極性,營造良好的防疫氛圍,確保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建立動物防疫長效機制。
2.加強基礎免疫,確保養殖清凈無疫。
緊緊圍繞“兩個確保”(即:確保清凈無疫、確保動物食品安全)目標,切實增強干部職工動物防疫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狠抓重大動物疫病基礎免疫工作,強制免疫工作做到強制免疫計劃、聯合免疫制度、月免疫日制度、免疫抗體監測結果運用、免疫操作規范五個落實,在抓好仔豬免疫的同時,注重母豬的免疫,在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工作的基礎上,認真抓好新增補欄畜禽補免,確保應免盡免,不留空檔,保證免疫密度和質量,及時構筑有效免疫屏障。
3.加強制度建設,確保公共衛生安全。
完善動物疫情監測、防疫操作規程、免疫測抗水平等相關工作制度是確保清凈無疫的基礎,建立防止外疫傳入的預警和防治體系、引進動物的跟蹤監測體系等,發揮測報體系作用,充分利用動物疫情測報站,對當地動物疫病監測、跟蹤及發展趨勢分析,特別是地方流行病的監測,加強疫情搜集與分析,推行操作規程和免疫標識制度,實施強制免疫后,張貼免疫明白卡,建立免疫檔案,強制佩戴免疫耳標,提高動物免疫率,確保動物衛生安全。
4.加強應急處置,提高動物疫病處置能力。
及早掌握動物疫情、盡早撲滅疫情是將疫病損失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關鍵,科學配備人員,協同相關部門組建應急反應小組,制定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預案,建立疫病報告、科學處置、疫情發布等一系列的應急反應機制,確保突發疫情后,能科學高效有序地做好疫病撲滅工作。同時,把重大動物疫病的應急處理納入綜合目標考核,明確責任,加強考核,嚴格處理。
5.加強專項督查,確保工作落實。
推行“量化考評督查次數,下達懲罰教育指標”的管理模式,強化春秋兩季動物防疫專項督查,找準關鍵環節,改進督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局督查工作小組每月開展兩次,每次督查不低于6個單位。同時,在督查防疫工作中,對檢查組下達懲罰和教育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