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島區獸醫實驗室現狀
1.機構設置情況。黃島區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實驗室具體肩負著本區動物疫情監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工作任務,并對檢測、流調結果進行匯總和分析,及時掌握本地區動物疫情動態,及時作出預警預報,為政府部門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在維護無疫區建設安全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實驗室于2008年2月初次通過山東省質量監督局CMA認證。2010年10月初次通過國家獸醫實驗室考核。
2.實驗室設施設備情。
2013年實驗室由原使用面積200平方米擴增到400平方米,設立業務室和檢測室。檢測室分為病理解剖室、準備室、血清室、細菌室、RT-PCR檢測區、畜產品質量檢測室。2013年,投資65萬元對實驗室進行改造,增建RT-PCR監測,購置熒光RTPCR、普通梯度PCR儀、凝膠成像系統、生物安全柜等分子生物學檢測儀器。
3.實驗室人員情況。
實驗室專職實驗人員4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2人,中級技術職稱2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4人。
4.技術水平情況。實驗室可開展對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豬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檢測,能夠正常開展疫病監測和強制性免疫抗體檢測。嚴格按照實驗室計量認證體系運行,有嚴格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要求,實驗報告規范,結論表述科學、清楚,每年能夠較好地完成各級下達的各種疫病監測和免疫抗體檢測計劃。每年在省疫控中心組織的實驗室比對試驗中,試驗結果均一致。
5.存在的問題。
目前,實驗室還停留在完成每年上級部門下達的監測計劃,并未積極主動的針對當地畜牧業發展情況,開展配套的疾病診斷和防控技術指導,疫病防控社會化服務意識淡薄,無法與規模養殖場主、養殖戶和獸醫從業者建立良好管理體系。有些儀器設備被閑置,實驗室的活力不足,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的技術支撐作用未能充分發揮。這些問題制約了動物疫病防控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開展。
二、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必然性
1.公共服務社會化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國際社會提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健康”理念,OIE、FAO等國際組織將獸醫服務定位為全球性公共產品。我國先后出現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時刻提醒只有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才能保障動物源性食品有效供應和食物安全。獸醫工作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公共管理社會化的大勢所趨。只有通過公共管理社會化達到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來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才能不斷推動動物疫病防控服務的自我創新和服務水平。
2.養殖情況對構建動物疫病防控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黃島區是畜牧生產大區,生豬、肉兔、肉雞等產業發展迅速,有康大畜禽飼養加工企業,畜產品出口連年增長。2013年,全區大家畜存欄3.6萬頭,羊存欄8.3萬只,家禽存欄409萬只,生豬存欄54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6.8萬頭,生豬出欄92.1萬頭,肉兔出欄484.9萬只,家禽出欄1 380.78萬只,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3.92萬噸。畜牧業呈快速發展態勢,規模化率逐年上升,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技術支持需求也呈現出上升態勢,為獸醫實驗室社會化服務提供了空間。
盡管畜牧養殖業發展勢頭強勁,但是總體來說,黃島區養殖業仍存在散養戶多,規模小,疫病種類多,技術人員缺乏,業主防病意識差,缺乏生物安全管理意識的問題。這就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動物疫病防控的難度,這也為獸醫實驗室提供社會化服務展現了大量需求。
3.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的優勢。
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絕大部分實驗室人員已掌握了主要動物疫病的常用檢測診斷方法,熟悉當地主要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對當地的養殖業發展基本情況比較了解。因此,地方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在提供社會化服務中具有較大優勢。
4.獸醫實驗室提供社會化服務是一種必然選擇。
目前,獸醫實驗室主要承擔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監測診斷及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評估工作,重點是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任務,服務當地政府,因此對影響畜禽健康的大量二、三類動物疫病較少顧及。這種工作模式造成了實驗室沉淀了大量的公共資源,工作范疇相對單一。從中國行政管理改革趨勢看,今后政府將只會負責少數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絕大部分疫病的防控工作將交給社會,對疫病的診斷監測實行社會化服務。因此,如果繼續按照目前這種模式,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工作范疇將越來越窄,得到政府分配的資源將越發受到制約。
因此,要加快轉變獸醫工作方式,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管理手段,強化為基層服務的意識,大力探索規模養殖場動物疫病的防控規律,以服務養殖戶為立足點,以發揮專業技術支撐作用為切入點,構建專業、便捷、多樣化的動物疫病防控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公益性、社會化服務二維一體的服務格局,進一步提升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學化水平,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和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
三、推進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幾點思考
1.創新機制走出去。要想實現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提供社會化服務作用,必須按照“權、責、利”三者相對平衡的原則,從機制上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弊端。創造一種充滿生機、保障有力、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探索一種機制,與轄區內動物診療機構及大型養殖企業共建共享。
2.明確服務性質。
目前獸醫工作的社會性要求獸醫工作的發展必須明確其服務性質,基層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提供社會化服務要以服務公眾為根本目的,政府對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的支持和保障性措施要以凸顯獸醫工作的公益服務性質為出發點。只有樹立牢固的服務型獸醫理念,才能使獸醫工作的開展更貼近公眾的實際需要。
3.公益性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
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提供社會化服務應是非盈利的。疫控機構獸醫實驗室一方面要全面履行相關法律責任,為政府主導的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提供技術支持,這屬于公益性質;另一方面要在中小規模場未完成發展壯大及規范以前,為二、三類動物疫病防控提供非盈利為目的的社會化有償服務,這種服務是就以疫病監測、診斷和防控技術方案制定為主的技術支撐。可以與院校、企業進行合作,使實驗室的資源能充分運用起來。
(上接21頁)
染物長期穩定達標排放并符合總量控制的要求。同時,畜禽養殖場應當符合《動物防疫法》規定的條件,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因此,各級各職能部門應依法把好準入關,新建畜禽養殖場必須避開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教區、城鎮居民區,使養殖區的環境標準符合環境保護和動物防疫的要求。
3.加強技術研究,提高糞污處理技術水平。
盡管應城市部分畜禽養殖場建設了糞便處理設施,但處理效果仍不太理想,已建成的大中型沼氣池,根本滿足不了養殖場排放需求,且沼渣、沼液帶來的二次污染也很嚴重;已建成的污水深度處理設施,也因為運行成本高、效果差,而閑置;已建成的三級沉淀池,也只能簡單地進行沉淀排放,污染現象仍很突出。因此,研究出價格合理、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的畜禽糞污處理技術,是當前各級畜牧、環保科技工作者面臨的嚴峻挑戰,加強畜禽糞便處理技術研究,提高處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4.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建設糞污處理設施。
畜禽糞便污染治理工程是能源與環境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該類工程的社會、環境效益較其經濟效益更為明顯,對于進行畜禽糞便治理的養殖企業和個人,國家應在農信貸款、養殖用地、治理技術、工程資金、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同時,在對養殖業補助方面政府應重點考慮已建污水治理工程的畜禽養殖場,既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又要盡量使畜禽糞便處理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