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犁/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世界經濟發展總體趨勢:全球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低于預期。
世界經濟保持溫和低速“平庸”增長態勢,呈現出明顯分化的特征,增速明顯低于預期。新興市場風險已經增大;先進經濟體低于預期的通脹水平給經濟活動帶來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已經重新浮現。
2014年前三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2.1%、4.6%和3.9%;日本GDP環比折年率6.0%、-7.1%和-1.6%,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2%、0.1%和 0.2%。2014年 一、二季度俄羅斯經濟增長0.9%、0.8%、0.7%,印度增長4.6%和5.7%,南非GDP增長1.7%和1%,巴西GDP增長1.9%和-0.9%。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近年來,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顯著提高,連續十個季度在7%~8%之間運行。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結構調整陣痛期的“三期疊加”階段。2014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長7.4%,同比放緩0.3個百分點;1~9月,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增加16萬人;CPI溫和上漲2.1%,PPI下降1.6%,連續31個月下跌。
習近平總書記5月在河南考察時提出“新常態”,7月再次強調。此次APEC會正式定義新常態: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新常態帶來的新機遇:首先,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第二,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于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第三,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第四,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結構性就業矛盾、生態環境惡化、食品藥品質量堪憂、糧食安全難度加大、社會治安狀況不佳。具體表現:一是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周期,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二是產能過剩的局面尚未改變;三是地方性債務負擔增加,財政收支壓力較大;四是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金融風險加大;五是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長過快,面臨去庫存壓力。
展望未來,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會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而釋放改革紅利、政策創新、基礎設施投資等因素將推動外圍經濟穩定增長。總體來看,2014年我國宏觀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平穩增長的態勢。
預計2014年GDP增長7.3%左右,物價呈現溫和上漲態勢,CPI上漲2.1%左右,PPI將下降1.7%。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外貿出口將分別增長15.5%、12%和6.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