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銀河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
目前中國農業面臨兩大困局和三個變革:第一個困局是糧食安全問題,即未來的中國誰來種地、養殖;第二個困局即食品安全問題。三個變革分別是:土地經營權變革、從事農業的人群變革(培育新型農民,改變農業從業者老齡化現狀)以及商業模式的變革(推動農業向互聯網轉型)。
在糧食安全方面,我國對進口糧的依存度過高(大豆90%、食用油4%、棉花20%依靠進口,玉米、小麥等主糧的進口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國內供給方面卻出現了問題,耕地面積的減少,水、空氣污染。此外,我國在糧食產量統計方面的數據和統計方式的有效性需要進一步證實,與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相比,中國農業數據對市場的影響力非常有限。而數據的真實有效對于國家而言,有助于提高預測糧食安全程度,對企業則可以改善經營效率甚至創新商業模式。另一個關系到糧食安全的問題就是未來誰來種地。目前我國農民老齡化現象嚴重,年輕人進城打工。如何讓年輕人回農村以及如何培養未來新型農民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一大關注點。
在食品安全方面,從物資資源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種質資源污染(轉基因污染、生態環境破壞)、種植養殖過程污染(化肥、農藥、除草劑、抗生素、激素的過度使用)到加工運輸污染最終都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困局,我國農業正在進行三個變革。
土地變革:三權分離(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十八屆三種全會確定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小農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過渡)。截止2014年6月份,土地流轉面積已經占總耕地面積的30%。
經營主體變革:培育新農人,政府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引導規范運行,著力加強能力建設。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出資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服務。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的教育培訓力度。
商業模式變革:互聯網農業(智慧農業),在大互聯網時代,傳統行業與(移動)互聯網加速融合是大勢所趨,同時我國農業面臨糧食與食品安全雙重困局,也同時經歷土地、經營體制的深刻變革。互聯網將對整個農業產業鏈進行改造,從農資銷售、中介服務、土地流轉到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整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上都已經出現了(移動)互聯網的身影。
我國農業正經歷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雙重危機,也同時經歷從經營主體、經濟體制的雙重變革,危機與變革才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因為食品安全,中糧肉食、圣農發展這樣的企業脫穎而出;因為糧食安全,“土地流轉”成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