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百色533000)
肺癌在全球腫瘤相關死亡原因中占據首位,尤其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男性惡性腫瘤死亡中,肺癌的發生率更是首屈一指。肺癌的種類較多,其中最常發生的是非小細胞肺癌,而且當多數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治療難度進一步加大。目前臨床上對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化療、介入、手術、基因、免疫治療等等。本文就其治療現狀做一綜述如下: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化療藥物有順鉑、吉西他濱、多柔比星、紫杉醇、長春新堿等[1]。雖然治療肺癌的藥物較多,但是患者的生存率并沒有明顯改善,而且化療屬于姑息性的,主要目的是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質量。
1.1 破壞DNA結構和功能的藥物 順鉑、卡鉑、奧沙利鉑屬于鉑類藥物,主要是破壞DNA結構和功能,具體是作用于DNA的嘌呤和嘧啶堿基,抑制癌細胞的DNA復制,損傷其細胞膜結構[2]。鉑類化療藥物的特點是抗癌譜廣、作用強、與多種抗腫瘤藥物可以協同合作,并且無交叉耐藥,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效果極佳。相關研究報道顯示,用鉑類治療肺癌的總體有效率30%左右,中位生存時間10個月左右,年存活率35%左右。環磷酰胺是烷化劑類藥物,對G1期及M期細胞作用敏感,大劑量時可對各周期的細胞和非增殖細胞均有殺傷作用,其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常用于惡性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肺癌等,有一定的療效[3]。
1.2 干擾轉錄過程抑制RNA合成的藥物 多柔比星,一般又叫阿霉素,既能抑制RNA的合成,又能抑制DNA的合成,能夠作用于細胞周期的各個階段,抗瘤譜廣,而且對乏氧細胞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在治療肺癌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骨髓抑制脫發以及惡心嘔吐等[4]。偶可發生心臟毒性,引發心肌炎、心力衰竭。
1.3 影響蛋白質合成和功能的藥物 此類代表藥物是長春新堿。其作用于微管蛋白,干擾蛋白質代謝,抑制RNA多聚酶的活性,抑制細胞膜類脂質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細胞膜的運轉。長春新堿治療小細胞肺癌時所出現的神經毒性較大,而骨髓抑制和惡心、嘔吐現象不明顯。因此,治療期間需嚴格檢查血象。紫杉醇也屬于抗微管藥物,對G2和M期敏感,有放射增敏作用。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和心血管毒性、骨髓抑制。在治療肺癌時要注意患者是否發生過敏反應[5]。
1.4 影響核酸合成的藥物 治療肺癌常見影響核酸合成的藥物是吉西他濱和培美曲塞。吉西他濱其主要作用于S期的腫瘤細胞,阻止G期向S期進展,不僅有明顯的細胞毒活性,還有自我強化作用,進一步提高細胞內活性復合物濃度。培美曲塞是一種多靶點抗代謝類細胞毒藥物,借助還原型葉酸載體進入細胞,能高度親和葉酸受體,抑制多種葉酸依賴性酶,干擾DNA合成,使細胞無法復制,從而實現抗腫瘤的目的。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骨髓抑制和惡心嘔吐,當補充足夠的葉酸和維生素B12后不良反應減輕。
1.5 作用于DNA復制的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 代表藥物是伊立替康,為半合成喜樹堿的衍生物。在人體體內可被代謝為有活性的SN-38。SN-38與其可誘導單鏈DNA損傷,從而阻斷DNA復制叉,由此產生細胞毒性。此種細胞毒性呈時間依賴性的,并特異性作用于S期[6]。
肺癌的介入治療包括血管內介入治療和非血管介入治療。近些年經過介入途徑的治療方法又有了新改進,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基因治療和放射免疫治療。
2.1 血管內介入治療 主要包括經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術(BAI)、經肺動脈灌注化療術、經支氣管動脈肺動脈雙重動脈灌注化療術、經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及經肺動脈化療栓塞術等5種[7]。其中BAI是應用最早也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是基于原發性肺癌主要的支氣管動脈供血[8]。由于BAI將化療藥物直接注入腫瘤供血動脈內,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不良反應,因此其以操作簡單、局部療效好、不良反應小、可重復性好等特點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然而,由于不同患者腫瘤的血供類型、組織學類型、分期及其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不同,BAI的治療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患者血管分支細小、不易被發現,在治療過程中就容易誤入其內而引起肝腎損害神經毒性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9]。
2.2 非血管介入治療 包括經皮穿刺介入治療和經氣管介入治療。其中經皮穿刺介入治療可分為經皮穿刺瘤內局部注藥治療(經皮穿刺瘤體內注射無水乙醇、經皮穿刺瘤體內植入放射性核素微粒)和經皮穿刺腫瘤內局部消融治療。經皮穿刺瘤內局部注藥治療原理都是在影像設備引導下經皮穿刺腫瘤部位并直接將藥物注射入瘤體內,使局部腫瘤組織壞死。經皮穿刺腫瘤內局部消融治療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原位滅活腫瘤,使腫瘤組織壞死達到非手術切除腫瘤的效果。經支氣管介入治療可通過支氣管鏡局部注射化療藥物或經支氣管鏡高頻電燒灼微波治療或在鏡腔內放療。非血管介入治療對于肺癌中晚期患者是一種簡便有效、痛苦小、安全性大的微創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改善癥狀、控制患者病情[10]
2.3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是以阻斷腫瘤細胞膜上或細胞內特異性表達或高表達的分子作為靶點,阻斷其生長、浸潤、轉移或誘導其凋亡,同時降低了對正常細胞的殺傷作用。
2.4 基因治療 是借助分子生物學技術,把目的基因導入患者體內,糾正患者細胞錯誤的基因表達,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1]。進行基因治療一般為患有十分嚴重的疾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遺傳病和惡性腫瘤等。肺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基因參與的復雜過程:原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RN表達譜改變。基因療法主要有5種類型:(1)阻礙原癌基因過量表達治療:利用RNA干擾myc、neu、ra等靶基因,如將抑制c-myc基因的mRNA-45表達質粒轉染至ras基因異常表達的非小細胞肺癌細胞中,可以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2)補償抑癌基因表達治療: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正常的抑癌基因導入腫瘤細胞中,替代原有的突變失活的抑癌基因,或者干擾信號轉導通路的失調,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誘導腫瘤細胞凋亡。(3)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療:肺癌是血管依賴性腫瘤,腫瘤血管不存在平滑肌,血管基底膜有漏洞,容易導致腫瘤的轉移。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療主要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目的。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特異性最高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療手段是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基因治療。(4)自殺基因治療:此法是將表達外源性酶活性的基因導入腫瘤細胞,其表達的活性酶將腫瘤細胞周圍的藥物前體催化成為僅對腫瘤細胞有毒性的藥物,殺死腫瘤。最常用的自殺基因治療系統是胸腺嘧啶激酶基因/丙氧鳥苷系統。(5)免疫基因治療:將外源基因轉入腫瘤細胞中,使其細胞因子高表達,激化人體的特異性免疫作用,殺死腫瘤細胞[12]。
外科治療肺癌的原則是爭取及早擇期手術,對中、晚期肺癌病例,可先行化療或放療[13],等腫瘤病灶縮小后再擇期手術或是先手術再放化療[14]。臨床分期為Ⅰ、Ⅱ及ⅢA的肺癌可實施手術。T4腫瘤已侵犯人體主要臟器、大血管以及發生轉移、三個月內有心絞痛發作或梗死史者不宜進行手術治療[15]。肺癌的常用術式包括肺葉切除術、一側全肺切除術、支氣管袖式肺葉切除術、隆突切除重建術、肺葉部分切除術等[16]。當肺癌組織侵犯胸壁時可用鈦合金絲及鈦合金板對肺癌侵犯胸壁者行肺葉切除術后修補[17]。手術切除肺癌容易引發支氣管胸膜瘺,因此在手術時要注意支氣管殘端的處理,勿切割撕裂,用胸膜覆蓋殘端[18]。總而言之,對肺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需正確地進行手術前分期,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癥,減少手術創傷和合并癥的發生[19]。
肺癌的免疫治療可分為主動免疫(腫瘤疫苗)和被動免疫(過繼性免疫治療)。
4.1 主動免疫 是對腫瘤抗原進行識別,直接應用腫瘤抗原進行免疫治療。此類免疫治療方法主要適用于術后消滅微小病灶、改善免疫功能和生存質量[20]。常用的疫苗有肽/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樹突狀細胞疫苗和基因治療疫苗等。
4.2 被動免疫 即過繼免疫治療(ACI)方法,是對腫瘤患者輸注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免疫細胞,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或者通過激發機體免疫反應來間接殺傷腫瘤細胞[21]。此法所用到的細胞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CD3單克隆抗體激活的殺傷細胞以及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等。免疫治療是有望徹底消滅腫瘤細胞的惟一治療方法,然而免疫治療的一些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22]。
中醫中雖然沒有“肺癌”的病名,但關于肺癌的記載確有很多,如“石瘕”、“癖結”、“昔瘤”等[23]。對其原因的探討主要集中于外邪侵害、起居無常、水土不服、情志失調等。對于晚期肺癌的證型則有陰虛毒熱型、氣陰兩虛型、脾虛痰濕型、氣滯血虛型、肺腎兩虛型5種說法[24]。其治療重點是止咳化痰、解毒散結、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溫補脾腎等。晚期的腫瘤患者,正氣衰弱,不耐攻伐,如果單獨內服藥物效果不佳,需結合中藥外敷。中藥外用時藥物直達病所,避免了消化道的滅活作用,效果迅速可靠[25]。
肺癌是慢病、久病,《藥鑒病機賦》中述道:“久病兼補虛,而兼解郁,祛除濕熱,須燥補其脾胃,外濕宜表散,內濕宜淡滲。”采用中醫治療可實現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的目的[26]。
[1]湯宇,李博,楊興海,等.非小細胞肺癌脊柱轉移治療現狀及進展[J].脊柱外科雜志,2013,11(3):186-189
[2]胡蒙,楊清杰,郭明.第三代化療藥個體化治療現狀[J].臨床軍醫雜志,2013,41(11):1191-1194
[3]張毅,支修益.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治療現狀及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9,3(11):12-15
[4]程曉健,陳培豐.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現狀[J].浙江臨床醫學,2012,14(4):491-494
[5]齊全,趙文英.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化學治療現狀與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2,17(5):575-578
[6]盧軍,強光亮,劉德若.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現狀及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19):50-52
[7]趙真真,王忠敏,茅愛武.非小細胞肺癌的介入治療現狀[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23(3):272-275
[8]周劍平,高蓓莉.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藥物治療現狀和趨勢[J].中國肺癌雜志,2011,14(7):598-599
[9]楊健.肺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療現狀[J].微創醫學,2008,3(5):483-488
[10]陸月蘭,高文君,李杉.肺癌介入治療現狀與護理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3,13(1):65-67
[11]祖玲玲,劉紅雨.肺癌基因治療現狀與展望[J].中國肺癌雜志,2011,14(9):758-759
[12]支修益,劉寶東.肺癌射頻消融治療現狀與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9,3(11):1-4
[13]梁運寧,王永崗.非小細胞肺癌的手術治療現狀[J].廣西醫學,2008,30(10):1525-1527
[14]周遠,李峰,張立成.非小細胞肺癌的微創治療現狀與進展[J].實用腫瘤雜志,2011,26(5):549-552
[15]宋麗,范理宏.非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現狀[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1):83-85
[16]支修益,陳東紅.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治療現狀和進展[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9,30(3):299-302
[17]姚鵬,李月明,陶一勤,等.肺癌的外科治療現狀[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1):35-37
[18]韋德康,梁旭睿.非小細胞肺癌的外科治療現狀[J].中國藥業,2012,21(A02):432-433
[19]李輝.肺癌外科治療現狀和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8,2(1):1-3
[20]賀秋冬,聶躍華,楊立.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放射治療現狀和展望[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9,16(10):791-793
[21]夏紅艷,崔世超,林存智.肺癌免疫治療現狀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4):319-322
[22]楊雙寧,王麗萍,張毅.肺癌免疫治療現狀[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23(5):457-459
[23]王志成.肺癌中西醫結合治療現狀[J].結核病與胸部腫瘤,2008,37(2):135-138
[24]王梅.高齡老年性肺癌的治療現狀[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6):438-439
[25]單建國,李平,蘇麗,等.中醫對晚期肺癌的認識及治療現狀[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3,25(2):187-188
[26]潘平.重復癌診斷及治療現狀[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