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為清,葛正光
(江蘇省建湖建陽眼科醫院,江蘇 建湖 224700)
中西醫結合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療效觀察
蔣為清,葛正光
(江蘇省建湖建陽眼科醫院,江蘇 建湖 224700)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122例155眼分為中西醫結合組67例和西藥治療組88例,兩組均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療,中西醫結合組加用補陽還五湯。結果:總有效率中西醫結合組89.55%、西藥治療組76.1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較單用西藥治療效果更好。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中西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為供應視乳頭篩板前區及篩板區的睫狀后血管小分支發生缺血,致使視乳頭發生局部的梗死。是以突然視力減退、視乳頭水腫及特征性視野缺損(與生理盲點相連的扇形缺損)為特點的綜合征[1]。我們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122例155眼,均為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及門診患者,分為兩組。中西醫結合組54例67眼,男32例、女22例,年齡最小46歲、最大69歲、平均56歲,視力光感~0.2,病程1~7天。西藥治療組68例88眼,男42例、女26例,年齡最小47歲、最大66歲、平均54歲,視力光感~0.25,病程1~6天。
診斷標準:臨床表現為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完全失明,瞳孔直接對光反射消失,間接對光反射存在。眼底表現為視乳頭部分或全部水腫、邊緣境界不清,部分有少量火焰狀小出血,視網膜血管以及黃斑均無異常。視野檢查有與生理盲點相連接的扇形(象限性)缺損,水平或垂直性偏盲。眼底熒光造影早期視乳頭缺血區熒光明顯低于非缺血區,中期視乳頭呈彌漫性水腫、視乳頭均呈強熒光、缺血區和非缺血區無法區分,晚期視乳頭缺血區萎縮[2]。
西藥治療組:抗生素、皮質類固醇類藥物靜脈滴注或口服(靜脈滴注地塞米松5mg或口服強的松30mg,1日1次,7天為一療程)。維生素B10.1g、B120.5mg肌內注射,1日1次。葛根素0.4g或銀杏達莫20mL靜脈滴注。肌苷0.2、曲克蘆丁0.2,1日3次。
中西醫結合組:在與對照組治療相同的基礎上同時用補陽還五湯。黃芪30g,黨參20g,當歸12g,赤芍12g,川芎12g,丹參20g,地龍12g,雞血藤12g,路路通12g,桃仁7g,紅花7g。1日1劑,水煎400mL,分早晚2次口服。
治愈:矯正視力4.9及以上,或接近發病前水平,視野缺損范圍恢復70%以上,暗點消失,眼底視乳頭水腫消退,色澤淡紅,出血吸收。好轉:視力提高4行以上,視野缺損范圍恢復40%~70%,暗點消失,眼底視乳頭水腫大部分消退,色澤稍淡,出血大部分吸收。進步:視力提高1行以上,視野缺損范圍恢復15%~40%,眼底視乳頭水腫、出血有部分吸收。無效:視力、視野幾乎無增進或不足進步標準。
中西醫結合組治愈12眼(17.91%),好轉29眼(43.28%),進步19眼(28.36),無效7眼(10.45%),總有效率89.55%,平均治愈時間18.1天。西藥治療組治愈13眼(14.77%),好轉29眼(32.96%),進步25眼(28.41%),無效21眼(23.86%),總有效率76.14%,平均治愈時間23.5天。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屬中醫“暴盲”范疇。多因年老體弱,精血虧耗,氣虛血瘀,閉塞玄府,神光無以發越而致。基本病機為氣虛血瘀、脈絡阻塞、玄府閉塞,治當補氣活血通絡、開啟玄府。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補益脾肺之氣,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通經活絡。出血量大瘀重者伍以丹參、郁金等,視乳頭水腫重者加澤瀉、車前子等。全方共奏補氣活血、化瘀通絡,使目有所養而視物精明[3]。
中西藥合用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能提高視力、視野,療效優于單用西藥治療。
[1]惠延年.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185.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66.
[3]羅耀紅,朱惠安.中藥治療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04,14(3):153.
R774.6
B
1004-2814(2015)02-0107-01
201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