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產品安全
6月13日,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三部門發布了今年以來食品安全監測“黑名單”。
今年上半年,農業部組織91家檢測機構,對兩個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抽檢31個省(區、市)、4大類食用農產品共計96個品種。20 948個樣品的94項指標監測結果顯示,總體合格率為96.2%。其中,水產品監測合格率最低,為94.8%;畜禽產品監測合格率最高,為99.4%。蔬菜、茶葉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5.2%和96.4%。其中,畜產品“瘦肉精”監測合格率99.9%。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抽檢涉及糧食及其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產品1 159批次。其中合格1 125批次,不合格34批次。不合格率約為3%。目前,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分別對38家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立案調查,20家企業進行整改。
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今年1~5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來自179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實施檢驗檢疫監管,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927批次、4 142噸,價值1 275萬美元。不合格進口食品涉及79個國家或地區,并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包括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糧谷及制品、酒類、水產品、乳制品、調味品、干堅果等。其中,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標等安全衛生問題的食品數量最多,達到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批次的46%。
6月9日,農業部網站公布了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諾氟沙星4種原料藥各種制劑的征求意見。意見指出由于這四種原料藥及其制劑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且已有動物專用的替代產品,因此決定禁用。其實,農業部早在幾年前已經開始在出口和供港動物產品中禁用此類抗生素,因此養殖場用量逐年下降,本次徹底禁用后,對獸藥廠和養殖場都不會影響太大。據悉,此次禁用4種藥物均屬于喹諾酮類抗生素,根據藥監所網站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禁令實施后將取消5 000多個獸藥批準文號,涉及企業幾百家。
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情況摸底結果近日出爐,顯示人和養殖動物大量服用的抗生素絕大部分以原形排出體外,進入水環境中,再通過水產等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增加人體耐藥性并影響健康。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承擔。受調查的全國58個流域中,北方的海河、南方的珠江流域抗生素預測環境濃度值最高,單位面積的排放量每年平均超過79.3 kg/km2,比雅魯藏布江等西部流域數值高出幾十倍。總體而言,東部流域的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
抗生素主要應用于人類和動物的疾病治療。但抗生素濫用導致的細菌耐藥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問題。2013年我國抗生素總使用量約為16.2萬噸,其中人用抗生素占到總量的48%,其余均為獸用抗生素。應光國團隊調查發現,36種抗生素中,在國內被使用最多的抗生素前五位分別為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林可霉素、青霉素、諾氟沙星。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阿莫西林的使用量都是最大的。“這些年在大醫院里已經對抗生素使用有了控制,但在畜牧業中還沒有任何對策。抗生素的殘留本身不是大的問題,關鍵是抗生素污染排放過程所引起的對環境微生物耐藥性。而環境中的微生物耐藥性,最終還是會影響到人類本身。”應光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