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又名“爛腸瘟”是一種古老的疾病,病原體為豬瘟病毒,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具有傳染性強、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該病列為A類傳染病、在我國也被列為一類傳染病來預防和控制。發生豬瘟疫情的養殖場豬只之間連續傳播的幾率非常大,育肥豬、妊娠母豬、仔豬均會發病,急性感染者1周左右死亡、慢性感染者形成僵豬而影響生產性能。目前治療豬瘟沒有有效的方法,只有把預防做在前面才能有效控制該疾病。國家對于豬瘟疫苗的接種也有要求,散養戶每年春秋季接種、規模化養殖場按照既定程序接種,最終達到預防該病的目的。在豬瘟免疫過程當中免疫失敗情況時有發生,疫苗品種選擇、疫苗使用方法、免疫程序設計、母源抗體影響、免疫抑制類疾病的干擾等均會造成免疫失敗。
豬瘟疫苗的研究也是經過了漫長曲折的過程,我國在1954年成功研制出了豬瘟兔化弱毒苗,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生物制品之一,該疫苗毒株來源于石家莊地區、接種大耳白兔傳代幾年后發展為穩定的弱毒株,該疫苗對于控制豬瘟流行、保證養豬業持續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大部分養殖場都會接種豬滅活苗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制,適用于疫情穩定的豬場(特別是種豬場),其主動免疫保護率為96%,被動免疫率為85.1%,免疫途徑是后海穴注射,免疫后14天產生保護力。
5.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佟有恩等研制的TGE-PED二聯弱毒苗適合用于豬場的緊急預防接種,其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的保護力均能達到95%以上,注射7天后即產生免疫保護力。
6.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G5型)三聯活疫苗。目前由哈獸研研制的的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G5型)三聯活疫苗(弱毒華毒株+弱毒CV777株+NX株)已經上市,活疫苗能同時誘導機體產生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應答,可以用于緊急預防接種。
7.轉基因植物疫苗。Kang等通過農桿菌介導蛋白轉入法將PEDV S基因中的一段蛋白基因(稱為COE基因)與合成的中和抗原表位基因一同導入煙草的基因中表達,表達得到的蛋白在轉基因煙草總可溶性植物蛋白中分別為0.1%和2.1%。該研究為以后的PEDV口服轉基因植物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礎。
8.重組乳酸桿菌疫苗。葛俊偉等人先后成功構建了表達PEDV N基因和中和抗原表位基因的重組干酪乳桿菌,并免疫小鼠。研究結果顯示重組菌既能誘導局部黏膜免疫應答,也能刺激機體引起特異性免疫應答。胡桂學等將導入了含PEDV纖突蛋白COE基因的重組乳酸桿菌口服免疫斷奶仔豬,結果顯示仔豬血清中的IgA和IgG含量明顯上升。以上研究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參考。
綜上所述,開發針對PEDV的快速、準確且便于操作的實驗室診斷技術對于PEDV的診斷與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PED的防制措施主要依靠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應用,豬流行性腹瀉具有發病急、發病日齡小以及死亡率高的特點,豬腸道的局部免疫反應系統在對PEDV的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能有效刺激機體黏膜和全身免疫應答的新型疫苗將是PEDV疫苗研發的一大趨勢。瘟疫苗,但該病始終沒有被消滅和凈化、免疫失敗導致疾病暴發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文章分析豬瘟疫苗使用現狀、發現豬瘟疾病頻發原因。
早期豬瘟疫苗稱為“豬瘟兔化弱毒脾淋苗”,即將兔化豬瘟弱毒株接種于兔子之后,收獲豬瘟病毒含量較高的淋巴組織和脾臟通過減毒操作后制備成疫苗。該疫苗的安全性和保護性比較好,抗體產生快、持續時間長,經過后來改良技術采用真空凍干包裝后也易于保存。但此類疫苗制備過程中也存在很大一些工藝方面的問題,比如作為繁殖病毒的大白兔個體差異的問題、再如大白兔淋巴和脾臟產量低、1只家兔只可制備300頭份疫苗、疫苗制造成本較高,也有些企業為降低成本而在組織疫苗制備過程中添加細胞抗原、這種情況在獸藥監察所抽查過程當中也有發現。后期將此類疫苗做了升級改善,將豬瘟兔化弱毒株接種在幼兔身上,之后取肌肉及實質器官作為原料制備疫苗,此類疫苗稱為豬瘟兔化弱毒組織苗,此類疫苗便于制備、免疫效果和保護性較好。
1975年開始各個機構逐漸開始研制細胞苗,此類疫苗在歐洲和日本也有應用。將豬瘟病毒接種在牛睪丸原代細胞培養、之后收取病毒制備的疫苗稱為豬瘟牛睪丸原代細胞苗。此類疫苗制備成本低、1只幼兔可制備1 500頭份疫苗、可批量生產、適宜于規模化生產。但由于不同的睪丸原代細胞來自不同的供體、會存在批間差異的情況,另外由于引入了外來的細胞、一旦感染其他病毒會引起免疫抑制而造成接種失敗,如病毒性腹瀉病毒與豬瘟病毒存在競爭關系、會抑制豬瘟病毒在細胞中的生長而造成抗原含量不足。有些豬場接種此類豬瘟疫苗后仍然暴發豬瘟流行可能與此有關,獸藥監察所抽查此類疫苗發現有20%左右的產品存在其他病毒污染的問題。
目前國際應用比較多的技術為應用ST細胞傳代培養病毒后制備的豬瘟傳代細胞苗。此類疫苗采用適宜豬瘟病毒繁殖的ST細胞作為基質,批間差異小、穩定性好、病毒含量高、易于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此類疫苗效價高、是豬瘟牛睪丸原代細胞苗的數十倍,免疫保護性好、數倍稀釋也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持續時間長、一次免疫后效果可持續1年左右。
多聯疫苗可達到一次接種預防多種疾病的目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就是這種類型的疫苗。把豬瘟兔化弱毒株接種細胞后收獲的細胞培養病毒液與豬丹毒桿菌弱毒菌液、豬源多殺性巴氏桿菌弱毒菌液混合,加穩定劑制成三聯疫苗。該疫苗一般不用于首免,可用于60日齡后的肥育豬的加強免疫。
近些年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載體疫苗、標記疫苗等新型疫苗也逐漸研制成功和應用。
國際上對于豬瘟疫苗有嚴格的質量要求,RID(兔體感染量或兔體反應量)是衡量豬瘟疫苗好壞的重要標準。按照國際標準,豬瘟疫苗的RID要達到400才具有很好的保護性。在我國商品化疫苗每頭份豬瘟細胞苗抗原含量國家標準已經升為750 RID、高于國際標準,脾淋苗抗原含量國家標準為150 RID、低于國際標準。
接種疫苗后要做抗體水平檢查以評估免疫接種效果,不同疫苗種類免疫抗體水平會有差異。有研究表明豬瘟脾淋苗免疫抗體合格率最高、其次是豬瘟兔化弱毒苗、豬瘟細胞苗最低。豬瘟脾淋苗免疫效果比較好、免疫抗體合格率最高;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國際公認最理想的豬瘟疫苗,只要不是假冒偽劣產品,三類豬瘟弱毒疫苗都可以放心使用。但豬瘟脾淋苗成本較高,主要應用于豬瘟的加強免疫、豬瘟的緊急免疫接種以及控制慢性豬瘟、非典型豬瘟、溫和型豬瘟。
不同階段豬注射疫苗后的保護性也有區別,繁殖母豬、后備母豬免疫抗體合格率最高達,育肥豬達次之,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達最低。種公豬、繁殖母豬、后備母豬至少經過3次以上的加強免疫,所以做好加強免疫,是提高免疫效果的關鍵。母源抗體會影響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的免疫效果,應該20~30 d第一次注射、60 d再注射一次。
也有試驗表明,疫苗抗原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疫苗的使用效果。無論是基礎免疫還是二次免疫,不同抗原含量的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差別。疫苗抗原含量高,免疫效果較理想,抗原含量低的疫苗,首次免疫效果不理想,不能突破母源抗體的干擾。疫苗抗原含量高的疫苗能突破母源抗體的干擾,免疫效果優于低效價的疫苗。豬瘟原代細胞苗由于其生產工藝的不穩定性,疫苗效力標準檢測方法落后,造成批間存在一定差異。
對于規模化豬場免疫程序可考慮母豬斷奶時注射豬瘟脾淋疫苗或集中統一免疫,注意配種后15 d內、產前15 d內的母豬不注射,15 d后加以補注。公豬一年免疫二次,后備種豬使用前注射豬瘟脾淋疫苗1~2頭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