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君/黑龍江職業學院農牧工程學院
近年來,隨著市場的需求,羊的養殖規模逐年擴大,羊群的流動異常頻繁,羊巴氏桿菌病日趨成為嚴重危害羊群的疾病之一。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傳染病,也稱為出血性敗血癥,綿羊多見。臨床上以敗血癥和肺炎為特征。本病的發生無明顯的季節性,多呈散發或地方流行性,病羊和帶菌羊是此病的主要傳染源,病原隨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體外,經消化道、呼吸道或損傷的皮膚黏膜而感染。飼養管理不當、氣候劇變、營養不良、悶熱、潮濕多雨等因素成為本病的誘因。筆者于2014年10月診斷一起綿羊的巴氏桿菌病,現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雙城區永勝鄉一農戶家中飼養綿羊50多只,連日來陰雨綿綿,氣溫急劇下降,昨天早晨主人發現突然有3只羊死亡,其中2只幼羊,1只成羊。昨天放牧時又發現有5只羊精神沉郁,不尋找食物,反芻停止,口角流出白色泡沫,呼吸急促,伴有咳嗽,驅趕時癥狀較為明顯,其中有2只患羊出現腹瀉癥狀。當地獸醫診斷為肺炎,使用頭孢塞呋鈉、黃芪多糖及安乃近等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后呼吸道癥狀有所減輕,但治療效果不佳,于是來到動物醫院就診。
羊群中懷孕母羊、羔羊和體弱的羊只發病較多。患羊表現為發病突然,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停止,體溫高達40℃~42℃,心率每分鐘達120次以上。呆立或臥地不起,被毛臟亂,軟弱無力,行走不穩。頸部、胸前部皮下水腫,可視黏膜潮紅,眼有黏性分泌物,流淚,打噴嚏,鼻鏡干燥,鼻腔流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呼吸困難,氣喘。有的患羊出現腹瀉癥狀,糞便中混有血液。個別患羊排紅尿。病羊常在嚴重腹瀉后虛脫而死。病程長者,可見關節炎和腦膜炎癥狀。
病死患羊血液凝固不全,腹部嚴重臌氣。皮下有小點狀出血。全身的漿膜、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頸下、胸部皮下有膠胨樣出血性浸潤,下頜淋巴結水腫、出血。心包膜上有纖維素絮片,心包積液,心臟內外膜均有出血點。胸腔內充滿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液,氣管內有大量淡紅色帶有泡沫樣的液體,肺淤血、出血,間質增寬,切面有大量漿液流出,肺臟中有大小不等的壞死灶,肺門淋巴結出血腫脹。肝臟腫脹明顯,質脆,表面有出血點和壞死灶。脾不腫大,有淤血,質軟。胃腸道有出血性炎癥,腸系膜淋巴結出血性腫脹。個別患羊關節腫大,有多量的混濁滲出物。
根據羊群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變化等初步診斷為羊巴氏桿菌病。用患羊的心、肺、肝、脾、淋巴結等組織器官觸片,美蘭染色后鏡檢,均可見有兩極濃染的小桿菌。無菌將病料接種于血液培養基和普通培養基,培養箱37℃培養24h,均形成濕潤的露滴樣小菌落,血液培養基上,菌落周圍呈β溶血,挑取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為兩極濃染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確診為羊巴氏桿菌病。
1.土霉素或氟苯尼考20mg/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上午一次;磺胺嘧啶鈉50~100mg/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下午一次。
2.全群羊只肌肉注射羊巴氏桿菌高免血清,成羊50mg/次,幼羊30mg/次,必要時12h后可再進行一次注射。
3.病情嚴重患羊靜脈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鹽水、樟腦、VC、能量合劑等,1次/d,連續 3d。
將采取上述治療措施后,除5只較重的患羊死亡外,治療3d后不再有患羊發病,7d后病羊痊愈。
1.巴氏桿菌為條件性致病菌,在健康羊只的呼吸道存在這種菌,由于不良因素的作用,常可誘發本病。因此,預防本病的根本辦法,消除降低機體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當環境改變,如氣溫突變、運輸、飼料改變時要采用藥物方法進行預防。
2.加強飼養管理,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外引新羊帶入病原。提高羊群的營養水平,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飼料,給予清潔飲水,提高羊的抗病力。防止飼草、飼料發霉變質,及時清除糞便,保持欄舍干燥。污染的環境、用具用20%漂白粉或5%燒堿進行徹底消毒。
3.定期對羊只進行驅蟲,殺滅圈舍內外的蚊蠅等寄生蟲,防治本病的傳播。同時每年春、秋兩季給羊群接種羊巴氏桿菌滅活苗1~1.5ml/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