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冷鮮禽市場份額已占半壁江山
近日,上海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說,市場上冷鮮禽的銷售量已經達到了50%以上,隨著市民對冷鮮雞的接受程度進一步提高,將會逐步取消活禽交易。上海冷鮮禽市場份額已占半壁江山。此前,上海市商務委曾下發通知,從2月19日(農歷正月初一)至4月30日,全市將實行季節性暫停活禽交易。暫停交易期間,定點活禽批發市場和定點活禽零售交易點禁止活禽交易。外省市活禽除運至本市活禽屠宰場進行集中宰殺外,不得直接入市交易。據悉,全市共有130個活禽交易點,其中靜安、楊浦、黃浦、閔行的
27家活禽交易點已經關閉。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吳星寶介紹,消費者對品牌冷鮮禽在口味等方面的認同度,與活禽的距離越來越近。“希望通過冷鮮禽市場銷售逐步引導居民不斷適應冷鮮禽的消費習慣,通過若干年的努力,使居民以冷鮮禽消費為主。”
廣東省督導組暗訪全省104個活禽經營市場
2月19-28日,廣東全省活禽經營市場臨時性休市。2月23-26日,廣東省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派出7個督導組,對全省21個地級市臨時性休市情況進行督導暗訪。在督導過程中發現,廣州市白云區凰崗市場、深圳市龍崗區第一市場、清遠市清城區南步市場和潮州市潮安區新內關市場等4個市場仍在銷售活禽;珠海市斗門區城東農貿市場、惠州市惠城區南門市場、江門市蓬江區江南白沙蔬菜禽畜批發市場、湛江市赤坎區北橋市場和清遠市清新區向群市場等5個市場有活禽存欄。此外,督導組還發現,廣東省活禽經營市場設施不足,有53個市場不符合“三分離”措施要求,占50.9%。防控措施的不落實以及設施的不完善,增加了感染H7N9的風險。
國家食藥監局抽檢肉及肉制品合格率95%雨潤再上黑榜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1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其中,共抽檢肉及肉制品樣品2 473批次,覆蓋28個生產省份的1 101家企業,合格率為95%,55批次產品不合格。本次抽檢的肉及肉制品主要包括速凍調制肉制品、腌臘肉制品、發酵肉制品、熏燒烤肉制品、熏煮香腸火腿制品、醬鹵肉制品和熟肉干制品。在55批次不合格產品名單中,有4批次“雨潤”牌產品被檢出不合格,其中包括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雨潤香鹵牛肉和美多薩拉米、江蘇雨潤肉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雨潤紅培根、甘肅雨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雨潤熏烤腸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食藥總局公布的2014年第二階段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中,有3批次“雨潤”牌產品曾上黑榜。據悉,在本次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國家食藥總局共監督抽檢了包括糧食及糧食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乳制品、酒類、焙烤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糖果及可可制品、調味品、飲料等23類食品的21 188批次樣品。
福建南平食藥監局:查獲死豬肉等問題肉品151公斤
近日,福建省南平市食藥監局查獲不合格肉品151公斤,立案查處2起,主要問題包括,銷售母豬肉未掛牌明示,違法銷售病、死豬肉,無檢驗檢疫證,豬肉外觀異常等。莆田市在抽檢過程中發現,部分牛肉攤點售賣的牛肉發白且多水,表面光滑無褶,經檢驗,該牛肉含水量超出正常牛肉,為注水牛肉。經過近一個月的跟蹤踩點,相關部門一舉端掉了涉嫌宰殺銷售注水牛肉窩點。
中國三分之二的進口豬肉仍來自歐盟
據外媒報道,2014年中國豬肉的進口一改此前4年的趨勢,豬肉進口量下降了3%。2014年中國豬肉的進口總量為564 000噸,仍高于2012年的水平。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長,中國人依舊將豬肉作為蛋白質消費的來源。但是豬肉供應商的供應能力卻有所改變。比如,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豬肉貿易商,而由于污染問題的影響仍在,尤其是萊克多巴胺的使用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的影響,2014年美國對中國的豬肉出口量下跌近2%。而不同的是,整體而言,歐盟對中國的豬肉出口略有增長,增至 368 700噸,占對華出口市場的65%。這主要得益于西班牙、丹麥以及英國的貿易增長,其中英國連續兩個貿易年持續增長,這些國家的貿易增長趨勢彌補了德國、法國和波蘭的低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