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華,李文升,王萍
(1.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濟南250001;2.山東省電力公司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山東青島266000)
輸變電設備集中監控業務協同與應用優化研究
潘向華1,李文升2,王萍2
(1.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濟南250001;2.山東省電力公司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山東青島266000)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針對“大運行”建設后,省地縣輸變電設備大規模集中監控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科技創新,依托四大平臺,重點開展六大方面監控專業化管理,實踐職責、制度、流程、標準、考核“五位一體”大運行監控專業管理,從而實現專業管理和專業技術的實質性提升。
創新;專業化管理;運行監控
“大運行”建設后,山東電網電力調控中心地區監控班共負責5869座變電站的監控工作。隨著山東電網規模不斷擴大,各級調控中心主站負責監視的變電站監控信息總量不斷攀升,監控告警信息呈指數增長,繁多的告警信息大幅增加監控員工作量,嚴重制約監控業務的擴展。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對監控專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環節。
1)監控信息管理粗放。監控信息點表管理粗放,數據的唯一性、完整性無法保證;協同作業力度不夠,聯調驗收流程不暢,現場與主站之間配合、多方溝通不到位,相關資料、準備工作沒有按預期的時間節點完成,導致調試工作耗時耗力,增加雙方工作負擔。變電站監控信息接入流程不規范,部門之間、班組之間變電站監控信息點表的流轉、審核不規范,存在管理漏洞,調試作業的正確性與完整性不能保證[1]。
2)監控工作量與日俱增。近年來,電網規模不斷擴大,加之縣域110 kV電網監控業務上劃,地調監控變電站數量和信息總量急劇上升,嚴重制約山東電網監控業務的擴展。監控員除了對監控七大系統的監視,還要負責全電壓等級線路開關遠方操作的全過程實施,監控工作量與日俱增。
3)監控運行工作缺員。監控運行人員不滿足“三集五大”定員要求,公司普遍存在結構性缺員現象,難以及時補充調控運行人員,人員短缺與日益增加的工作量之間存在尖銳矛盾,亟需新的管理模式完善人力資源整合和人力潛能挖掘。
4)知識更新滯后。運行值班模式使得監控人員內部、專業間、與外部單位存在溝通壁壘,知識更新滯后,培訓管理模式過時,知識更新速度難以滿足公司發展需要。
創新研究省地縣公司輸變電設備集中監控業務協同與應用優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部門的專業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探索創新,以監控工作需求為導向,以監控信息標準化、告警策略最優化、缺陷處理協同化、數據分析可視化為目標,在監控業務支撐功能智能化、業務協同流程化等方面取得突破,通過科技創新,依托四大平臺,重點開展六大方面監控專業化管理,實踐職責、制度、流程、標準、考核“五位一體”大運行監控專業管理,從而實現專業管理和專業技術的實質性提升[2]。
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貫徹“大運行”體系建設要求,全面實現變電站分散監控到大規模集中監控的轉變,以“服務、問題、創新、效能”為導向,轉換思想、創新建立四大專業管理和技術平臺,以技術提發展,以技術促管理。
1.1變電站監控信息專家系統
以全過程管理為主線,依托變電站監控信息專家系統,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規范變電站監控系統設備規劃設計、選型配置、安裝調試、驗收投產、運行維護、技術改造、裝置入網管理等方面的全過程技術管理,使負責變電站監控系統設備規劃、設計、設備招投標、基建調試、生產管理、調度、運行維護的單位和部門在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全過程技術管理的各環節中各施其職、各負其責,提升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全過程管理。
1.2應用調度管理系統OMS
山東電網省地縣一體化OMS監控運行業務流程全面上線運行,通過開展地區調度核心應用功能實用化活動,通過對調控業務流程的實用化考評,提升OMS在“大運行”調控管理的作用。
依托省地縣一體化OMS系統,規范地縣調監控運行核心業務流程,對監控遙控操作、監控值班日志、缺陷處理等實施統一標準管理。構建省地縣一體化安全監督平臺,開展省調對地調、地調對縣調的OMS各項業務流程遠程監督檢查,包括值班日志、操作票、電話錄音、缺陷管理,實現對調控中心各項生產工作安全掌控。
1.3建立電網信息智能分析系統
山東省電力公司全方位開展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監督和狀態評價,確保電網信息智能分析系統中起始數據正確無誤,就要掌握變電站監控設備的初始狀態。因此,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要密切參與包括設計、訂貨、施工等一系列設備投入運行前的各個過程,在變電站監控設備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技術監督。設備投運前的兩項技術管理重點是:加強變電站監控設備的交接驗收,保證設備初始狀態健康,監控信息完善、正確、可靠。在監控設備運行之前,建立完善的變電站監控設備臺帳,確保關鍵設備信息正確無誤,提升了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管理智能化水平,推進了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監督和狀態評價工作開展。
1.4開發監控培訓仿真系統
開發監控培訓仿真系統,以真實的電網模型,開展監控運行人員實訓。監控培訓仿真系統能夠全面模擬本網絡、電力設備及其運行狀況,電網事故情況下系統的潮流分布和變化過程,設備異常時各種監控信息,給監控提供一個逼真的培訓環境,既不影響實際電力系統的運行又能培訓監控,提升了監控運行人員技能水平。
山東省電力公司以管理優化為抓手,縱向開展省地縣集中監控業務協同,橫向開展基建、運檢和調控管理協作。重點分析電網發展與運行的客觀要求之間的矛盾,以及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管理相對分散的決策、組織、實施模式,與電網運行一體化特性的矛盾,探索變革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管理模式,轉變現行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管理層級多、鏈條長的組織方式,進一步強化統一調度,切實保障大電網安全運行,充分發揮調控中心資源優化配置能力[3-4]。
2.1監控信息規范管理
信息治理“雙管齊下”。從主站和站端分別對監控信息實現優化治理,主站側減少無效、頻發告警信息,降低監控信息數量;站端縮短缺陷處理周期,進一步減少監控告警信息。
缺陷處理“三措并舉”。采用3項措施處理站端缺陷:對一般缺陷采用傳統缺陷處理手段,即“監控→變電運維室→變電檢修室”;對緊急缺陷由設備監控專責直接通知變電檢修室;對監控信息進行“日統計”,設備監控專責定期將統計分析結果發送至變電檢修室并督促其進行缺陷處理。
2.2監控信息調試驗收管理
依托OMS系統監控信息接入流程,形成聯調驗收工作和OMS系統并軌運行的模式。通過OMS建立規范化、網絡化的點表管理平臺,統一點表格式,實現點表上線管理,保障點表數據源的唯一性。
緊密結合OMS系統,調試工作全過程與OMS流程中的各個環節緊緊掛鉤、同步進行,實現從申請接入、各專業會審、接入驗收、監控運行等階段的流程化、標準化、精益化管理。
制定調試作業指導規范,從技術上消除RTU配置的局限性,從作業要求上保障調試工作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促使調試人員轉變觀念、提高認知,嚴格履行規程規定、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細化作業流程,調試作業遍及主站每套系統、分站每臺RTU以及每條通道鏈路,實現作業過程的冗余調試。
2.3缺陷處置管理
建立和積累“缺陷處置經驗庫”,通過對“缺陷處置經驗庫”的檢索,提取以往同類型或類似缺陷的原因、處置方法及缺陷等級、合理處置時間等信息。通過流程發起的方式,要求具備檢索權限的人員使用系統檢索后,通過操作票導入或人工填寫的方式,將該次缺陷處置的結果增補到經驗庫中,經過逐層審核后發布,擴充完善數據庫。使用人員也可以申請對“缺陷處置經驗庫”內容進行修訂。
2.4監控運行管理
山東省電力公司大力開展監控信息優化管理工作,按照“不遺漏信息”、“優化信息”、“反映設備實時狀態”3個原則,規范信息分類,對信息進行優化治理,并優化顯示界面。
開發調控操作智能約束防誤系統,實現調控操作智能約束防誤系統對監控遠方操作的防誤閉鎖,嚴把監控操作票審核關,嚴把操作前模擬關,操作時嚴把防誤裝置解鎖關,操作時嚴把全過程雙監護關口,建立防止人員失誤的硬件“五防”保障,打造管理技術支持。
2.5監控許可管理及信息優化
將監控許可管理作為首要工作,把好集中監控關口;分析信號結構,找到減少數量的切入點;嚴把信息審核,源端減少信號數量;通過“技術減負”完成監控信息優化:其中,針對短時頻繁動作、復歸的保護動作信號,采用“5s+‘5s’”邏輯進行技術精簡;針對頻繁越限、恢復的遙測數據,采取延時告警措施;開發信號上屏計數功能友好界面;過程中,從前、中、后3個階段層層把關。加強監控許可管理,切實把所有隱患消除在建設、改造過程中,提升大規模集中監控質量。
2.6監控專業技術管理
隨著堅強智能電網快速發展,變電站監控系統設備(監控主機、數據服務器、綜合應用服務器、站控層交換機、通信網關機、圖形網關機、測控裝置、時間同步裝置)呈現設備多、跨專業、更新快等特點,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管理亟需加強。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深化“兩個轉變”,鞏固提升“三集五大”體系,優化落實“五位一體”,堅持“服務、問題、創新、效能”四個導向,通過實施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全過程管理,開展變電設備智能狀態評價分析等做法,借助“調控管理系統OMS”、”電網信息智能分析系統”和“監控信息專家系統”,開展變電站監控專業技術全過程、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全方位推進監控專業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強化變電站監控系統保障電網安全的能力。
3.1實踐“五位一體”大運行監控專業管理
監控信息“一條主線”:以監控信息為主線,構建“基礎管理、信息優化、統計分析、缺陷處理、績效考核”全過程管理體系。
基礎管理“四個統一”:統一工作標準,統一管理制度,統一地縣調控平臺,統一監控信息描述。
全面實現“五個提高”:提高變電站集中監控覆蓋率,提高集中監控效率,提高監控信息接入質量,提高監控告警信息質量,提高監控缺陷處理效率。
創新培訓模式,建立健全監控員培訓常態長效機制,實現監控運行管控和風險防控能力提升,提高監控運行精益化管理水平。
形成“監控崗位有職責、技術管理有規范、監控信息有系統、監控操作有程序、決策過程有智能、狀態評價有流程”的變電站監控專業全過程技術管理體系,使整個變電站從建設、施工、驗收、投運都有據可依,整個流程能控、可控、在控,實現省地縣公司輸變電設備大規模集中監控業務協同的流程化、規范化、精確化。
3.2經濟效益
通過實現監控設備“人為監控”向“智能監控”的轉變,提高變電站設備健康運行水平,降低設備隱患缺陷,減少設備停電檢修次數,延長設備檢修周期,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5],減少巡檢成本400萬元/年,減少維修成本850萬元/年,減少設備投資成本4 600萬元/年,減少負荷損失7 300萬元/年。
各級調試人員協同作業力度加強,聯調效率顯著提升,調試作業的質量得到保證,驗收周期明顯縮短。以一個典型220 kV變電站新建工程為例,從提交入網申請到驗收結束時間縮短為不超過原來的一半。
監控告警信息規范分類,告警信息大幅減少,監控工作效率顯著提高,發現電網缺陷的速度明顯加快,電網設備巡視時間有效縮短。在日均每站告警數量為107的情況下需至少每值增加1名監控員,才能保證在現有的電網規模和監控條件下實現對電網的可監控性。根據“五值三運”制度,僅全省地市公司及以上單位,相當于節省監控人員1×5×19=95(名),按照人均薪資9萬元/年計算,累計可節省人工成本9×95=855(萬元/年)。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針對“大運行”建設后,省地縣輸變電設備大規模集中監控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結合公司運營、電網發展和運行的實際情況,創新集中監控管理理念,強化協同與管理互佐、堅持技術與應用相合、實現數據與決策貫通,實踐大運行監控專業管理。通過深化省、地、縣三級監控專業職責、制度、流程、標準、考核“五位一體”管理體系,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固化業務流程、突出問題導向、狠抓稽查考核”,建立了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緊密聯系監控相關各級各單位各部門的管理協同機制。依托四大智能電網監控管理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監控信息規范管理、業務流程管控、信息智能分析、人員超前培訓、設備狀態研判、主動監控等深化應用。課題實質性的提升了省地縣公司輸變電設備大規模集中監控業務管理水平,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升優質服務能力,提升集中監控業務的規模效益和效果,進一步鞏固“三集五大”體系建設成效。
[1]郭清華.中國電業“三集五大”體系下地市供電單位指標管理的挑戰與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2,10(5):31-33.
[2]毛青原.電網管理體制改革歷程及其思考[J].電力技術經濟,2009,21(1):21-24.
[3]程嘉許.“三集五大”體系的理論內涵與戰略意義[J].國家電網,2012,22(11):78-79.
[4]李捷.管理創新—電力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J].電力技術經濟,2003,15(5):18-20.
[5]鄭厚清.全面實施標準成本,實現電網企業成本管理的標準化和精益化[J].能源技術經濟,2010,22(3):1-4.
Centralized Monitoring Business Collab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PAN Xianghua1,LI Wensheng2,WANG Ping2
(1.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Jinan 250001,China;2.State Grid Qingdao Power Supply Company,Qingdao 266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Comprehensive Operation"construction,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of provincial and county massive monitoring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need to be dealt with.In order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ubstantive promotion,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practices"five in one"operation monitoring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responsibilities,systems,processes,standards and assessment,relying on four platforms,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ocusing on six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novation;professional management;operation monitoring
TM72
B
1007-9904(2015)12-0046-04
2015-09-17
潘向華(1976),男,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相關工作;
李文升(1978),男,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相關工作;
王萍(1973),女,高級工程師,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