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陳德明 徐玉玲/四川省興文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動物血液樣品采集制備與保存的方法
陳靜 陳德明 徐玉玲/四川省興文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隨著國際國內動物疫病形式復雜多變,我國養殖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升,廣大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做好轄區內動物疫病監測對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樣品采集,樣品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監測結果的準確與否,而在基層采集數量最多的則是各種家畜家禽的血液樣品。本文對幾種常見畜禽血液樣品的采集、制備及保存的方法作了闡述,供同仁參考。
(一)家禽的采血方法
1.心臟采血。
對于雛雞,采血者可獨立完成,仰臥保定,左手抓雞,右手持采血針,平行頸椎從胸腔前口插入,回抽見有回血時,即把針芯向外拉使血液流入采血針。成年禽的心臟采血可采用側臥法和仰臥法。側臥法:助手抓住禽兩翅及兩腿,右側臥保定,采血者在觸及心搏動明顯處,或胸骨脊前端至背部下凹處連線的1/2處消毒,垂直進針2~3 cm,回抽見有回血時,針芯外拉收集血液。仰臥法:助手仰臥保定禽,采血者用手指壓離嗉囊,露出胸前口,用裝有長針頭的注射器,將針頭沿其鎖骨俯角(既胸骨前端與兩側鎖骨融合形成“V”字的地方)刺入,順血針的穩定性,進針不宜過深,針頭的切口面應向上,先刺入皮下再刺入血管。如刺破血管,皮下很快血腫,則采血失敗。抽血速度要慢,因為靜脈血管回血流速較慢,過快容易導致血管內壓突然降低造成血管壁塌陷而阻塞針頭,影響采血量。如需反復采血,應自遠離心臟端開始,以免發生栓塞而影響整條靜脈的采血。除此以外,家禽血液樣品采集的方法還有雞冠采血法、頸靜脈采血法、跖骨內側靜脈采血法等。
(二)豬的采血方法
1.耳緣靜脈采血。
適用40 kg以上的中大豬或種豬,采集少量的血液。動物站立或橫臥保定,助手用力在耳根捏壓靜脈近心端,或用酒精棉球反復涂擦耳靜脈使血管怒張。采血者左手拉平耳朵并使采血部位稍高,右手持注射器或采血針,針頭與豬耳水平面呈10~15度角進針,如見回血再將針頭順血管向內送入1cm,松開捏壓,緩慢抽取血液或接入真空采血管。黑色皮膚豬的耳靜脈不易看清,可用手電筒照射耳腹面。此法也可用于采集家兔的血液。
2.前腔靜脈采血。
公母豬和中大豬,站立保定,助手讓豬前肢剛好站立在地面上,使豬的頭頸與水平面呈30度角,露出右腋窩。采血著體中線方向水平穿行,刺入心臟抽取血液。如刺入心臟,采血者可感到心臟跳動,稍回抽針芯可見回血,否則,應將針頭稍拔出調整角度再刺入直至抽出血液。生產實踐中,由于家禽品種和個體大小不同進針位置和深度也會有細微的不同,操作時需作適當調整。
心臟采血可大量采血,但容易造成死亡,不宜連續使用。特別是對雛禽,常因針頭刺破心臟或傷及肺臟導致出血過多而死亡,而且心臟的修復能力特別差,對畜禽后期生長發育影響較大。為此,采血時,我們要找準采樣部位,跟著心臟的跳動頻率緩慢抽取血液,切忌抽血過快。
2.禽翅靜脈采血。
翅靜脈采血法是家禽采血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種。助手側臥保定禽只,使翅膀展開,露出腋窩部。拔掉該處羽毛,可見由翼根進入腋窩的翼根靜脈,其遠心端則是較細的翼下靜脈。采血者左手拇指壓迫血管近心端,待血管怒張后,用裝有細針頭的注射器,由翼根向翅方向平行刺入靜脈,即可緩慢抽取血液。選擇的采血部位可是翼根靜脈,也可是翅中部較直的一段翅下靜脈。
由于禽類翼下表皮很薄,血管較細,采血時要保證禽只和手持采針對準頸部最低凹陷處,用針垂直刺入,回抽針管內芯,若針頭扎中前腔靜脈,可見血液流出。如果抽不到血液,說明針頭沒有扎中,可上下輕微移動針頭,直到針管中見到血液為止。20 kg以下的小豬,采血部位選擇豬兩前肢與氣管交匯處(即兩側第一對肋骨與胸骨結合處的前側方呈兩個明顯的凹窩)。助手仰臥保定豬,把前肢向后方拉直。采血者使用裝有長針頭的注射器采血,針刺方向為向后內方與地面呈60度角刺入2~3 cm,當進入約2 cm時可一邊刺入一邊回抽針管內芯;刺入血管時即可見血液進入針管內。
需要注意的是,豬前腔靜脈的粗細及位置的深淺與豬的體重大小、肥瘦程度有關,此血管越往頭部越淺,但也越細;越靠胸部越粗,但也越深,所以,采血應選擇適當的部位,一般小豬應稍靠后,中大豬和種母豬,應略靠前。同時,我們還應選用合適的針頭,建議100 kg以上的大豬,選擇14#×38 mm針頭,40 kg~100 kg的育肥豬,選擇12#×30 mm針頭,10~40 kg小豬,選擇12#×25 mm針頭;10 kg以下乳豬,選擇9#×20 mm針頭。總之,豬前腔靜脈采血進針的部位、深度、角度因豬只的不同而有細微差異,初學者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熟練掌握采血技巧。
(三)牛、羊的采血方法
1.頸靜脈采血。
將動物站立保定,使其頭部稍前伸并稍微偏向對側,采血者站于頸側,在頸靜脈溝上1/3與中1/3交界處剪毛消毒,左手拇指(或食指與中指)壓迫采血部位下方頸靜脈血管,使其充盈怒張。右手持采血針頭,沿靜靜脈溝與皮膚呈45度角,由下向上方刺入,血液順器壁流入容器內,防止氣泡產生。結合實踐經驗,牛的皮膚較厚,采血刺入時應用手腕的彈撥力瞬間刺入;采血時一定要等血管充分怒張后才進針,且采血期間按壓的手指不宜放松,否則,針頭易滑落。
2.牛尾靜脈采血。
將牛引其自鎖頸枷內,借以保定,采血者左手抬起牛尾往上翹與水平面呈45度角。右手在離尾根10 cm左右,第 4、5尾椎骨交界中點凹陷處消毒,將采血針針頭垂直刺人約0.5~1 cm深。如針頭觸及尾骨則需略微退點再進行抽血。此法與牛頸靜脈采血相比,有易操作,用工少,應激小等優點,可普遍推廣。
二、血液樣品的制備與保存
(一)抗凝血的制備
抗凝血常用作細菌學或病毒學的樣品檢驗。采血前,應預先在真空采血管或其他容器內按比例加抗凝劑濕潤內壁,并放置在45℃~60℃干燥箱中烘干備用。常用的抗凝劑有0.1%肝素或3.8%檸檬酸鈉,血液每10 ml需要抗凝劑的量為1 ml。也可直接購買抗凝試管。血液注入容器后,立即輕輕搖動試管,使血液和抗凝劑混勻。這樣的抗凝血即為全血??鼓缃涍^靜置或2 000~3 000 rpm離心10 min(血樣采集后半小時之內進行)使血細胞下沉,其上清液則為血漿。
(二)非抗凝血的制備
即不加抗凝劑采血,等血液凝固后析出的血清常用來作血清學試驗檢測。血清的制備,首先是將血液室溫(20℃~25℃)傾斜45~60度角放置2~3 h,血清將自然析出;或將血液室溫傾斜靜置半小時以上,2 000~3 000 rpm低速離心10 min;也可將凝固的血液傾斜放置4℃冰箱約1 h,然后3 000~4 000 rpm離心3~5 min。如果是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分離血清,應針芯后拉抽入少量空氣,便于凝血。
(三)樣品制備的注意事項
為了避免溶血,血液存放的容器(如試管)必須清潔無菌;血清未離前,血樣應避免震蕩,血液凝固后方可轉移至冷藏箱,送往實驗室。同時,還應注意消毒采血部位后,要等酒精干后才能采血。偶爾也會遇到采集的血液離心后呈膠凍狀,這是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不能完全參與凝血,血清變為膠凍狀的纖維蛋白凝塊。造成的原因可能是采血時動物剛進食不久,飲水過少,或者脂肪堆積過多,以及血液靜置時間不夠,血液纖維蛋白收縮不完全就離心。要避免此種現象,建議空腹采血,采血后靜置時間充足。確實出現這種情況時,也可用滅菌的針頭或用槍頭將膠凍物挑出,再離心或靜止也能提取出少量血清。
(四)血液樣品的保存
采集的血樣經分裝密封后做好標記,立即4℃冷藏送往實驗室。而不同溫度下血液樣品保存時間長短則不同,所以我們應根據試驗時間的安排,選擇恰當的保存條件。病毒檢測樣品:- 20℃以下保存。細菌檢測樣品:4℃保存,不宜冷凍。一般情況下,20℃~25℃血液樣品的保存時間不超過8 h;4℃全血或血漿的保存不超過48 h,血清的保存不超過一周。血液樣品如需長時間保存,應采集完畢后立即- 40℃快速冷凍后再轉移到- 20℃或- 70℃下保存,均不可超過三個月。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各類血液樣品解凍時應先放置4℃條件下溶解1 d,再移入室溫,切忌反復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