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安定 743000)
安定區畜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楊 萍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安定 743000)
發展畜草產業,既可以有效規避水土、氣候、自然災害等外部風險,又適宜于千家萬戶和連片規模經營,具有“投資小、周期短、效益高、風險低”的特點,是當前推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必然途徑。作者以安定區近年來畜草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基礎,總結經驗、分析不足、提出對策,為其他區域發展畜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提供經驗。
畜草;現狀;對策
安定區屬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區,農業人口38萬,耕地面積少。從全區農業內部結構來看,以馬鈴薯、玉米為主的種植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受自然條件、土地面積、技術水平、產出效益等因素制約,目前收入已基本保持在穩定狀態。畜草產業是安定區的傳統產業,自古以來廣大群眾就有發展畜禽養殖的傳統習慣。近年來隨著各級政策效應逐步釋放、養殖效益的不斷增加,進一步激發了農戶發展養殖的積極性,群眾越來越認可畜禽養殖這個增收渠道,全區畜草產業發展和勢頭良好。
現代畜牧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小康社會建設進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過幾年的發展,安定區畜草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現代畜牧業發展模式漸具雛形。全區飼草料種植達8萬hm2以上,年產各類飼草200多萬t,建成青貯氨化池58萬方,購進投放各類加工機械1.5萬臺。累計建成養殖場企460余家,培育養殖專業村78個,建成標準化圈舍7.2萬間。
近年來,我區的畜草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畜牧業,與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強的現代畜牧業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2.1 優質畜禽比重偏低
一是優質畜禽比例小,其中優質肉羊僅占肉羊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比重較低。特別是深受市場歡迎的雜交肉羊生產無論從區域的集中上還是規模上都形不成優勢。二是我區生產的羊肉無污染,衛生質量具備綠色或有機食品標準,由于企業和基地大部分沒有申請質量認證,形不成有影響力的品牌,產品優勢不能充分體現。
2.2 養殖融資難度大
一方面部分養殖場(小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投入資金大,隨著飼料價格及勞動力成本上漲,養殖成本逐年加大,加之養殖貸款難,自籌資金又不能充足供給,導致己建成的規模養殖場(小區)飼草料不足,養殖數量不能達標生產,養殖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嚴重挫傷了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使得撬動非農資金向規模養殖投資的力度不大,投資鏈條時有中斷。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財力困難,對規模養殖的扶持僅限于省上和國家的一些項目,扶持資金少,覆蓋面小,扶持帶動規模養殖發展力度不大。
2.3 部分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不相適應
一是在動物防疫過程中,區級動物檢疫檢驗設備不完善,加之配套經費短缺,例如肉品監測等工作無法開展;二是村級防疫設施設備配套不健全,開展技術服務范圍小、面窄,特別是發放到村級防疫員手中的疫苗不能規范保存,質量難以保證,嚴重影響了疫病防控成效;三是我區沒有專門的畜產品經營市場和活畜禽交易市場,市場管理不規范,疫情防控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大;四是受資金和技術限制,畜牧信息平臺建設滯后,幾乎空白,與市場對接不及時,對實際生產指導意義不突出。
2.4 流通加工業發展滯后
全區現有的加工企業數量少,技術落后,層次低。畜產品大多數以原料外銷為主,產業鏈條短,帶動能力不強。區內畜產品銷售主要以分散的個體銷售為主,沒有形成專業化、組織化的銷售團體,產品從生產到流通銷售出現斷層,呈現無序化運營。農戶信息封閉,生產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形不成團體效應,市場效益不高,農戶利益得不到穩定保障。
(1)強化政策引導。出臺省級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完善現有的規劃中,對于產業發展中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草產品加工、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市場建設、科技配套應用等方面的指導性意見和標準體系。
(2)積極推進健康養殖,促進畜牧業向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方向發展。大力改善養殖設施、加強環境污染控制、扶持養殖場(小區)建設、推進畜牧業經濟發展。
(3)創新生產組織方式,促進畜禽養殖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壯大龍頭企業,規范利益分配關系,繼續完善產業化經營。多方引導,合理規范,積極推進畜禽養殖的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和服務作用。
(4)加強科技創新和推廣,提升產業整體素質。要進一步強化畜牧業科技攻關,增強發展后勁。要加強畜牧業高新科技的產業化應用,促進畜牧業產業升級。要建立多元化的畜牧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畜牧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要進一步完善畜牧人才支撐政策,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發展成為畜牧經營主體,將其納入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陽光工程”等培訓計劃。
(5)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解決養殖融資難的瓶頸問題。金融服務是畜牧業服務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推動農村金融以小額信貸的形式發放,擴大貸款發放范圍,延長貸款期限,切實緩解規模養殖戶、種養新型農戶、中小企業等融資難的問題。
[1] 謝守榮.干旱區草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畜禽業,2014,(12):52-53.
[2] 宋慶偉,胡宏偉.蘭州地區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草業與畜牧,2011,(1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