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英王輝木謝琪艷
(1.玉山縣冰溪鎮農業技術綜合推廣站,江西玉山 334700; 2.玉山縣農業局,江西玉山 334700)
芻議中西醫結合治療犢牛腸炎
鄭文英1王輝木1謝琪艷2
(1.玉山縣冰溪鎮農業技術綜合推廣站,江西玉山 334700; 2.玉山縣農業局,江西玉山 334700)
犢牛腸炎是犢牛常發的一種胃腸道疾病,主要特征是腹瀉。目前對該病尚無一致的認識,中醫認為本病為外邪濕熱,疫毒之氣,管理不當,采食不潔之物,脾胃及腸道受傷,乳食水谷不得運化,內積胃腸,清濁不分,而致腹瀉。若邪熱內閉,可見高熱,神昏。熱甚動風,并見抽搞。腹瀉過甚則津氣耗傷。若正氣不全或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腹瀉。臨床統計犢牛發病多在1~3月齡。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126例,治愈率達90%以上,效果滿意。
犢牛;腸炎;病因;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
1周齡內犢牛最易感,2~3周齡時有發生,一般情況下單純感染大腸埃希氏菌不發病,與輪狀病毒、沙門氏菌、隱胞蟲混合感染時則可發病,多見于冬春舍飼季節,誘因多為產后未及時食初乳,或乳中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等。病牛和帶菌牛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糞、尿液及流產胎兒、胎衣和羊水均帶菌,排出體外則污染環境、水源和草料,經消化道感染健康犢牛。此外,子宮內感染,鳥類、鼠類的糞、尿污染水源和草料、魚粉和骨粉也可能傳播本病,帶菌母牛有時還可以通過乳汁排出病菌。未食初乳,乳汁不良,犢牛斷奶過早,過分擁擠,糞便堆積,長途運輸,氣候惡劣,寒冷潮濕等因素可促使本病的發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潮濕季節多發。
2.1 傷乳瀉
(1)癥狀多見單純性消化不良,精神稍差,吮乳減少,口色微紅,口內酸臭、舌苔厚膩,瀉下糞便白色,腸鳴腹脹。
(2)治則消食運腸,調中止瀉。
(3)方藥方用自擬曲麥散:山楂15g,神曲15g,麥芽15g,萊菔子10g,陳皮10g,茯苓10g,白術10g,甘草6g。共為末,開水沖調,候溫,加乳酶生、胃蛋白酶,灌服。同時肌內注射安痛定、慶大霉素、復合維生素B1。方中山楂、神曲、麥芽、白術開胃健脾為主藥,萊菔子、陳皮、茯苓下氣利水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消食寬中止瀉。隨證加減:口色青白、四肢寒冷者加干姜、厚樸;口色發紅者加柴胡、黃連、木香。
2.2 濕熱瀉
(1)癥狀精神沉郁,目光癡呆,食欲廢絕,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回頭望腹,里急后重,糞便惡臭,肛門松弛。
(2)治則強心補液,清熱解毒,化濕止瀉。
(3)方藥方用加味白頭翁湯:白頭翁10g,秦皮10g,葛根8g,黃連6g,烏梅6g,車前子6g,黨參15g,肉桂10g,山楂15g,甘草6g。文火煎湯,候溫灌服,1劑/d。便血者加炒金銀花、地榆;腹痛者加白芍;耳鼻俱冷者加附子、干姜。同時肌內注射慶大霉素或痢菌凈注射液,病情嚴重者及時強心補液,調節電解質平衡。
2.3 脾虛瀉
(1)癥狀腹瀉日久不愈,吮乳少,逐漸消瘦,精神萎靡,口色淡白。
(2)治則補脾養胃,和中止瀉。
(3)方藥方用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0g,白扁豆20g,陳皮10g,雞內金10g,一見喜10g,砂仁8g,白芍15g,山楂10g,甘草6g。諸藥水煎,候溫加乳酶生、活性炭灌服,1劑/d。同時肌內注射痢菌凈或氧氟沙星注射液。
例1:2014年4月5日,玉山縣南山鄉鄭某飼養的5頭3月齡公牛犢先后發生本病,臨床檢查病牛體溫基本正常,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腸鳴腹脹,瀉白色糞便、有腥臭味。診為犢牛腸炎。用自擬曲麥散治療,用法同“2.1.3”,1劑而愈。
例2:2015年8月16日,玉山縣雙明鎮趙某飼養的一頭母牛犢發病。癥見:患犢牛精神沉郁,目光呆滯,食欲廢絕,體溫39.7℃,心跳加快,回頭望腹,里急后重,糞惡臭。用加味白頭翁湯治療,用法同“2.2(3)”,連服3劑,痊愈。
(1)犢牛腸炎是常見難治的疾病,犢牛剛出生一段時間內,胃液酸度低,酶活性差,消化力弱,加之外界環境、管理等因素,使犢牛腸炎發病原因比較復雜。
(2)中獸醫認為本病因外感濕熱、疫毒之氣,或因飼管不當,采食不潔之物,致脾胃及腸道受損,水谷不得運化,清濁不分而致腹瀉。若邪熱內閉,可見高熱、神昏;熱甚動風,并見抽搐;腹瀉過甚則津氣耗損,若正氣不足或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腹瀉甚至衰竭死亡。
(3)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關鍵在于辨證施治,分清虛實寒熱,準確用藥,以免收得過急或補得太過,要標本共治,方能成效。
(4)日常的飼養管理,應保持牛床和牛舍衛生、干燥,加強通風換氣,盡量消除各種不良因素,維護機體健康;加強對飼料的管理,防止發霉變質,保證飼料、飲水的清潔衛生,嚴禁飼喂有毒食物;若母畜患有乳房炎時,在對母畜治療的同時,應停止犢牛的吮乳。發病期間,應將病畜及時隔離,并對其活動場所進行消毒。
綜上所述,幼畜腸炎是常見難治的疾病,幼畜剛出生一段時間大腦皮層的活動機能不健全,神經系統的調節機能不完善,胃液的酸度低,酶的活性差,消化力弱,殺菌作用不強,加之外界環境、管理等原因使幼畜腸炎發病原因比較復雜。中西醫結合治療應把好輕重緩急、虛實寒熱,辯證論治。不能嬌枉過正,二下能收的過急,補的太過。要表本共治,方能成效。
[1] 湯景峰.中西獸醫結合治療犢牛消化不良性腹瀉[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7):113.
[2] 沈培敏.中西醫結合治療牛腸炎[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