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軍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尚志鄉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朝陽 122000)
犢牛魏氏梭菌病的診療報告
劉興軍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尚志鄉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朝陽 122000)
魏氏梭菌也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是一種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條件性致病菌。在糞便、土壤和污水等處廣泛存在,常經過污染的乳頭、飼料和飲水進入消化道,并在小腸內大量增殖,產生強烈的外毒素,導致本病的急性發作。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病死率很高。魏氏梭菌病也叫“犢牛腸毒血癥”。2015年4月19日筆者接到朝陽縣尚志鄉二車戶村“旭豐”養牛場求診電話,接診后迅速前往,先將診療情況報告如下。
魏氏梭菌病;犢牛;診療
朝陽縣尚志鄉二車戶村“旭豐”養牛場飼養的38頭肉牛,春季相繼生產6頭犢牛,4月18日犢牛分別生長到10~20日齡,突然5頭犢牛發病,表現為精神沉郁、不食、喜臥不起、呻吟、怒責、弓腰、水樣腹瀉后轉為黃白帶血便,便中帶氣泡惡臭,之后完全血便。第二天死亡1頭,4頭病中。筆者緊急到現場診斷治療。
犢牛突然不食、精神萎靡、久臥不起、飲食停止、反芻停止、四肢乏力、弓腰怒責、水樣稀便黃白帶血、后來完全拉血,可視粘膜發紺貧血,體溫39.8℃,呼吸46次/min,心音91次/min。
眼觀可視粘膜蒼白貧血,剖檢可見小腸粘膜嚴重出血、壞死,腎腫大軟化被摸不易剝離,肺色深有出血點,氣管與支氣管內有泡沫樣白色粘液,心包積液、心外膜淋巴管擴張、冠狀溝縱溝和心耳邊緣有點狀出血,肝臟腫大顏色變淡、被摸下有出血點,膽囊膨大充滿膽汁,脾臟質地較軟且出血。
將備檢材料劃線于葡萄糖鮮血瓊脂平板上,做厭氧培養,從單個菌落或生長邊緣分得純培養物加以鑒定。發現革蘭氏陽性大桿菌、單在,不易見芽孢,有莢膜,不運動,生長迅速,菌落圓形整齊,溶血明顯的菌即可判斷。
根據觀察該牛場牛舍封閉、地面潮濕、通風不暢、不易排水、環境骯臟,更主要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并經與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會診最終確診為“犢牛魏氏梭菌病”。
治療原則為:排毒補液、抗菌消炎、收斂止瀉、強心補血、防酸中毒等。
(1)排毒補液:每頭用溫水1000ml灌腸促進毒素排出,5%葡萄糖液2000ml靜脈補液,每日1次。
(2)抗菌消炎:黃安甲基異噁唑(新諾明),片劑每片0.5g,每頭每次10片,配合三甲氧芐氨嘧啶,片劑每片0.1g每頭每次2片,兩種藥共同口服,每天2次。氟苯尼考30%、一支20ml肌肉注射每頭每次6支每天1次。
(3)收斂止瀉:氟哌酸粉劑每頭每次口服100g(凈含量2g)。
(4)強心補血:樟腦磺酸鈉、每支10ml每頭每次2支,每日1次;升血素10ml/支,每頭每次肌肉注射5ml,每日1次。
(5)防酸中毒:碳酸氫鈉每頭每次300ml靜脈注射,每日1次。經過5d精心治療和護理4頭病犢牛逐漸好轉一周后痊愈。
加強環境衛生,注意常規消毒,注意牛舍排水和通風換氣。
[1] 宋斌,付龍,王樹茂.犢牛魏氏梭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1,(3):47-48.
[2] 陸中華,李宗方.犢牛魏氏梭菌病的發生與診治[J].新疆畜牧業,20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