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璐娟
(黑龍江職業學院農牧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111)
豬支原體肺炎繼發豬巴氏桿菌病的診治
金璐娟
(黑龍江職業學院農牧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111)
豬支原體肺炎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消耗性的 呼吸道傳染病
豬支原體肺炎;臨床癥狀;診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某養豬戶在二棟豬舍內飼養育肥豬227頭,體重在100kg左右。2014年3月初豬群中個別豬出現咳嗽,特別是吃食時,畜主沒有重視,至3月末豬群突然發病,一周內發病37頭,最初發病的2頭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當地獸醫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療,效果不明顯,在治療期間先后死亡9頭。至來診時共死亡11頭。經察該豬舍環境條件較差,飼養密度偏大,約1m2/頭,舍內地面污穢,豬只體表較臟。
最急性的2頭無明顯臨床癥狀,死亡快。急性型的病程稍長,高熱,體溫41~42℃,精神不振,突出癥狀是呼吸困難,進入病豬舍就能聽到呼吸聲。病豬頭頸伸長,張口喘氣,有的呈犬坐姿勢,有的鼻孔有泡沫樣液體流出,耳部或全身皮膚有不同程度的發紺。心率110次/min左右,病程多1~2d,死亡率100%。亞急性型病程較長,共發病30頭,病豬體溫升高至39.5~40℃,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頭下垂。表現間歇性、連續性甚至痙攣性咳嗽,驅趕時及吃食時咳嗽明顯,臥地時出現腹式呼吸,觸診胸部有疼痛。心率未見異常。
共剖檢4頭病死豬,主要病變均在肺臟。肺臟膨大,顏色不一,有不同程度的水腫、氣腫和實變。兩肺的心葉、尖葉及膈葉的前下緣,呈淡紅色或灰白色顆粒狀,界限明顯,左右對稱,硬度增加,為明顯胰樣變,其余肺組織呈暗紅色,切面呈大理石紋。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腫大、充血、出血。2例胸膜與肺臟漿膜粘連。氣管和支氣管黏膜腫脹充血,內有多量泡沫樣液體。肝臟腫大,胃腸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癥。脾臟、腎臟均無明顯變化,頸部無明顯腫脹。
4.1 顯微鏡檢查
無菌操作采取心血、肺臟及病變淋巴結抹片,甲醇固定后分為兩組,分別進行堿性美藍染色和革蘭氏染色。經堿性美藍染色鏡檢見到多量兩極濃染、單在的球桿菌,并有莢膜;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見到多量與前述細菌形態一致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
4.2 分離培養
利用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同時進行分離培養。無菌操作取心血、脾臟分別接種兩種培養基,37℃恒溫培養24h。結果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無菌落生長,在血瓊脂平板上長出多量淡灰白色、邊緣整齊、表面光滑的水滴狀小菌落,無溶血現象。鉤取菌落應用堿性美藍染色,鏡檢見與病料抹片檢出菌形態染色特性一致的細菌,但莢膜消失。此特性符合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培養及形態染色特性。
4.3 生化特性鑒定
糖發酵試驗:取純培養物分別接種葡萄糖、單奶糖、甘露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發酵管,37℃恒溫培養24h~48h。結果該菌分解葡萄糖、蔗糖、單奶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產酸不產氣;不發酵乳糖和麥芽糖。
MR試驗:取純培養物接種葡萄糖蛋白胨水,37℃恒溫培養48h,加入MR指示劑呈紅色,結果為陽性。
VP試驗:取純培養物接種葡萄糖蛋白胨水,37℃恒溫培養48h,向培養基內加入等量VP試劑,37℃溫箱中30min呈紅色,結果為陽性。
吲哚試驗:取純培養物接種蛋白胨水,37℃恒溫培養24h,加入吲哚試劑呈紅色,結果為陽性。
硫化氫試驗:取純培養物以穿刺法接種醋酸鉛瓊脂培養基,37℃恒溫培養24h,結果沿穿刺線及穿刺線周圍呈黑色,結果為陽性。
以上各項檢驗結果與多殺性巴氏桿菌生化特性一致。
4.4 動物實驗
取脾組織2g加10ml無菌生理鹽水,制成1:5乳劑,吸取0.2ml皮下注射小白鼠,接種72h內小白鼠全部死亡。剖檢觀察可見敗血癥變化,同時取心血和肺組織涂片、染色、鏡檢,結果檢出形態染色特性與病料中檢出菌的形態染色特性一致的致病菌,動物實驗復制出該病原菌。
根據剖檢所見特征性病理變化即“兩肺尖葉和心葉有對稱性的胰樣變”診斷為豬支原體肺炎;根據實驗室檢驗結果診斷為巴氏桿菌感染,因此最后診斷為豬支原體肺炎與巴氏桿菌病混合感染。
將病豬集中隔離至一棟舍內進行治療。清理舍內地面糞尿及垃圾,加強舍內通風換氣,做好保溫防寒,每日用百毒殺噴霧消毒一次。對病豬按以下處方治療。
(1)1%鹽酸強力霉素注射液按1kg體重0.3~0.5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至愈。
(2)2.5%氨茶堿10ml,一次肌肉注射。
(3)林可霉素按日劑量50mg/kg肌肉注射,每天上午1次,土霉素按40mg/kg,每日下午一次肌肉注射,停藥3d后進行第二個療程。歷經5 d用藥治療基本上控制了急性感染,
(4)對末發病豬應用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鈉進行預防。按泰妙菌素20mg/kg、磺胺嘧啶鈉20mg/kg 拌料,連喂10 d。密切注視豬只精神變化,對出現癥狀者迅速轉入病豬群進行治療。
經以上二個療程治療,除死亡2頭病豬外,豬群再無新病例發生,疫性得到控制。在疫情穩定1周后,用2頭份劑量“口服豬肺疫弱毒苗”對全群豬進行一次免疫。
豬肺疫又稱豬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本病為條件性致病菌,在健康豬呼吸道中常有本菌存在,但數量少,毒力弱,但是當飼養管理不當,環境衛生條件差,豬群擁擠,圈舍潮濕,營養不良或氣候突變時,豬只抵抗力下降,巴氏桿菌乘機繁殖,毒力增強,引起發病。
該病屬于老病新發,同豬丹毒一樣,由于多年未發病,降低了養豬業者對該病的重視程度,放松了對該病的警惕性,該豬場疏于豬肺疫的免疫。而今年起,各地都有該病發生報道,猝死嚴重、急性發生、死亡率高,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成為今冬豬場重點防控傳染病之一。
由于該病屬于條件性致病,防制本病可以采用良好的飼養管理,配以營養全面的飼料,加強環境控制減少各類應激,不僅有利于提高豬群生產性能,同時還能極大地提高豬群的抗病性能,減少豬病的發生。
[1] 王玲初,黃正明,黃琴,等.豬支原體肺炎及其繼發性疾病的綜合防制[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