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岑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畜牧獸醫站,江蘇南京 211300)
鴨黃病毒病的診治
孔麗岑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畜牧獸醫站,江蘇南京 211300)
鴨黃病毒病是近年新發現的流行性很強的急性傳染病,各日齡各品種的鴨均可發病,以產蛋鴨為主。主要導致產蛋鴨開產延遲或產蛋率急劇下降或者死亡。本文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提出具體治療方案,并總結一些建議,為今后診治該病提供參考。
鴨黃病毒病;產蛋下降;診治
2015年8月初至9月上旬,我區鴨場暴發了一種傳染性非常強的疾病,幾乎所有的鴨場都感染發病。經我站工作人員臨床診斷后,又經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實驗室確診為鴨黃病毒病。現以椏溪一養殖場為例將發病情況及診治經過報道如下,為業內同行及養鴨場提供參考。
2015年8月17日接到求診電話,筆者隨站里三名工作人員立即到現場進行了實地調查,該場位于丘陵山區的小水庫邊,為新建鴨場,周邊一公里內無其他鴨場,環境條件較優。據場主介紹:發病鴨群存欄數6000羽,現107日齡;8月13日開始發病,突然比正常狀態減食三分之一,17日采食量更少,不到正常采食量的三分之一,患病鴨精神不振,不愿走動,反應遲鈍,有10多只鴨癱腿,從8月14日至17日,每天病死一只鴨,已死亡4只,原本開產的鴨,現已完全停產。經調查了解發現,該場在相鄰塘口還養有另一棚小鴨,此棚鴨5100羽,20日齡。目前生長良好,未見發病。囑其:加強消毒,做好兩批鴨的隔離工作,防止小鴨也感染發病,密切注意鴨病的發展動態,有情況及時匯報。8月20日場主電話告知,第一批鴨采食已正常出現好轉,停止死亡,前后共死亡14只。但第二批小鴨開始發病了,且病情較嚴重,隨后筆者多次到現場采樣送檢與病情觀察,直到鴨群基本康復。小鴨于19日開始發病,患病鴨不采食,體溫升高,打堆,21日死亡30多只,22~25日每天死亡增至50多只,26日主動淘汰病重鴨300多只,27日,采食量開始上升,28日明顯好轉。前后病程9d,死淘病鴨約600只。
患鴨進食飲水量明顯減少或不飲不食,體溫升高,打堆,不喜戲水,有的運動障礙、共濟失調,行走不穩,甚至雙腿癱瘓。有的患鴨出現較為明顯的神經癥狀,頭頸搖晃,或全身震顫。少數病鴨腹瀉,糞便稀薄,呈綠色水樣。
8月17日將當日死亡的一只107日齡鴨進行剖檢,皮膚、氣管、臟器均未發現肉眼可見病變;8月20日剖檢23日齡死亡鴨數只,發現肺、脾、肝偶有出血點,心肌出血。個別鴨盲腸內容物呈污綠色。
取病料劃線于鮮血瓊脂培養基上,37℃培養24h,未見菌落生長。可排除大腸桿菌及其他細菌性感染。
通過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結合病理剖檢,初步診斷為鴨黃病毒病。場主送樣至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實驗室確診為鴨黃病毒病。
養殖人員在發現鴨群異常后,已進行了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混飼喂服。由于此病為病毒感染,因此治療手段應該以清熱、解毒、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細菌繼發性感染為原則。使用清解全劑兌水500L飲用,小柴胡散1kg拌料500kg進行喂養,抗生素繼續使用,再添加水禽專用干擾素(1000羽/瓶)飲水。同時注意養殖環境衛生,及時消毒,將狀態極差和已經癱瘓的鴨挑出另外飼養治療。第一批次癱腿的10只鴨在18日、19日全部死亡,其余鴨病情好轉,進食量恢復。第二批小鴨,由于采食量極少,口服給藥,不能湊效,多數因飲水采食困難衰竭死亡,死淘率較高。9月1日回訪,鴨群情況穩定,都不再死鴨,整體恢復到發病之前的狀態。
6.1 該病例總結
該病例在感染的整個過程中,無大腸桿菌及禽流感等繼發感染或并發癥,對于大鴨主要影響是開產和產蛋率,死亡率0.2%;對于小鴨則危害較大,多數因高燒及飲水采食困難衰竭死亡,死淘率達12%。由于死亡鴨未開產,剖檢未發現卵巢、輸卵管的典型病變。病后一周就開始逐漸恢復,整個病程從發病到轉歸經過7~10日。
該病傳播速度快,發病急,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在此前后的1個月內,我區及周邊地區的大多數鴨場感染此病。
6.2 討論與建議
鴨黃病毒病是一種新型的病毒性急性傳染病,目前還沒有較好的預防手段,相關參考資料雖提供了一些治療方案,但并不實用,也無明顯效果。作為急性病毒性疾病,首要考慮的是用特異性抗體進行治療,即用康復鴨血清或卵黃抗體進行注射治療。但考慮到鴨場禽流感帶毒等潛在風險,及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不敢冒然使用,也未見相關報道,建議有條件的鴨場可自制康復鴨血清或卵黃抗體進行試用,或許有效。
6.3 綜合防控措施
(1)首先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實行全進全出飼養制度。平時要做好隔離和消毒措施,嚴禁非養殖人員隨意出入,對場地和循環使用的蛋框要嚴格消毒。做好養殖場周圍衛生,及時清除污水、垃圾,減少蚊子的孳生。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飼養密度。
(2)合理制定免疫程序,雖然鴨黃病毒病國內沒有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可用,但是禽流感,鴨瘟等病可以進行免疫,也可增強鴨群抵抗力,防止混合感染。平時不要長期盲目添加抗生素,只有鴨群出現異常使用,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1] 劉霞,張永安,徐秀榮,等.一例鴨黃病毒感染的診治[J].山東畜牧獸醫,2012,33(9):101-102.
[2] 楊小強,毛坤明.一例產蛋麻鴨黃病毒病的診治[J].福建畜牧獸醫,2014,36(2):45-47.
[3] 楊雪梅.一例疑似種鴨黃病毒病的診治[J].福建畜牧獸醫,2014,36(5):52-53.
[4] 林元潮,王支葉,施希祥,等.蛋鴨新病—鴨黃病毒病[J].養殖與飼料,2011,(7):41-42.
[5] 劉弈,熊軍陵,喬雪艷,等.湖北蛋鴨黃病毒病防治效果分析[J].湖北畜牧獸醫,2011,(5):25-26.
[6] 黃海迪,劉霞,張再輝,等.肉種鴨黃病毒病治療方案探討[J].中國家禽,2013,35(1):50-51.
孔麗岑(1988—),女,本科,助理獸醫師,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