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華曹恩剛慕乾科
(1.莒南縣相邸水庫管理所,山東 莒南 276600;2.莒南縣陡山水庫管理處,山東 莒南 276600)
莒南縣大水網總體規劃研究
劉立華1曹恩剛1慕乾科2
(1.莒南縣相邸水庫管理所,山東莒南 276600;2.莒南縣陡山水庫管理處,山東莒南 276600)
本文以莒南縣大水網工程構架總體規劃為背景,從水資源可利用量、涉及工程的自然地理狀況、潛在的用水市場需求量等方面分析了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及綜合效益,論述了莒南縣大水網工程跨時空統一優化配置全縣水資源的重要意義。
大水網;總體規劃;可行性分析
莒南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魯蘇交界處,東與新興港城日照市相鄰,緊靠嵐山港,南與江蘇省連云港市接壤,西與臨沂市河東區毗鄰,北與日照市莒縣相接??偯娣e1752km2,轄18個鄉鎮、938個村居,人口99萬。2014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52.09億元,同比增長11.2%。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水資源需求量呈逐年遞增趨勢。根據莒南縣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未來10~20年莒南縣城區將進入高速發展軌道,對全縣水資源保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緩解莒南縣水資源緊缺狀況,充分利用當地雨洪水資源、做好縣域內水資源優化配置工作至關重要。
莒南縣地處低山丘陵區,地表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量4.40億m3。水資源量在年度內分布極不均勻,其中70%多發生于汛期;在年際間懸殊較大,豐水年多為枯水年的3~5倍;在空間上分布極不平衡,東部山丘區徑流量明顯高于西部沿沭平原。
受自然水文地質因素制約,莒南縣可供開發利用的地下水資源較為貧乏,因此,要開發利用富余水資源,構架“三庫串聯、沭水東調、河庫聯通”的“大水網”工程,做好全縣地表水資源時空統一調配工作,盡最大能力做到蓄豐補缺、調豐濟缺,使之發揮更高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2.1縣域內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資源
莒南縣現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43座,中小河流12條。三座大中型水庫流域面積623km2,95%保證率下來水量為1.30億m3。陡山水庫為多年調節的大型水庫,根據歷年統計資料分析,在滿足現狀生產生活用水自給的基礎上,尚富余一定的水量。沭河是縣域內最大的過境河流,境內流域面積892km2,根據統計資料分析,沭河龍窩攔河壩以上多年平均過境水量為6.14億m3,95%保證率下沭河來水量為1.70億m3,目前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因而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空間。
2.2三庫串聯運行方案
陡山水庫、石泉湖水庫、相邸水庫地勢由北向南依次降低,適合三庫串聯,調豐補缺。陡山水庫興利水位127.00m,興利庫容1.70億m3,死水位108.40m,流域面積431km2,多年平均徑流量1.51億m3;石泉湖東庫興利水位122.87m,興利庫容2820億m3,死水位111.87m,流域面積72km2,多年平均徑流量2380萬m3;相邸水庫興利水位79.5m,興利庫容3357萬m3,死水位65.00m,流域面積120km2,多年平均徑流量 3960萬m3??梢钥闯觯畮煺{蓄庫容均較大,陡山水庫與石泉湖水庫最大水位差15m,石泉湖水庫與相邸水庫最大水位差43m,具備自流輸水條件。同時,原有的引陡濟石調水工程和陡山水庫至縣城供水工程,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可使陡山水庫的水直接流入石泉湖水庫,具備一定的工程基礎,三庫串聯技術上可行。
2.3潛在水資源總量適宜沭水東調
經考察,規劃在沭河一級支流潯河入沭河口下游3km處新建橡膠壩進行攔蓄,配套動力提水輸送至石泉湖東庫。該處河床高程為78.00m,左岸河堤高程87.00m,右岸河堤高程98.00m,河道順直,河槽狹窄,適宜興建攔蓄工程。建址處河床覆蓋層1.10~ 2.60m,基巖為微風化片麻巖,節理欠發育,工程水文地質適宜橡膠壩建設。經估算在正常蓄水位85.00m時一次蓄水可達1020萬m3,年復蓄系數3.40左右。
2.4水資源需求市場廣闊
莒南縣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新時期,部分項目相繼落在莒南經濟開發區,需水量將越來越大。
正在規劃的文疃煤電廠項目建成投產后,年需要水量4000萬m3以上(包括部分中水);正在建設的臨港產業園區熱電廠等企業,年需要水量600萬m3以上。從縣外看,臨港經濟開發區工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充足的水資源支持,其域內水資源量無法滿足生產生活需要,迫切希望莒南縣西水東調。上述因素為莒南“大水網”工程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發展機遇。
莒南“大水網”工程總體規劃旨在實現“三庫串聯、沭河攔蓄、河庫聯通、服務全縣、兼濟外地”的構想,規劃在沭河莒南段建三座橡膠壩,攔截沭河實施調水,將陡山、石泉湖、相邸水庫三庫串聯運行,供應全縣農業、工業、生活用水及臨港經濟開發區等地生產生活用水,統一科學調度,調豐補缺,形成“南北貫通、東西輻射、庫河相連、蓄引結合、城鄉一體”的“大水網”。
3.1莒南東部供水工程
莒南東部供水工程是大水網一期工程,自相邸水庫放水洞引水,在坊前鎮寺前村后新建裝機1500kW提水泵站1座,設計日供水能力25萬m3,鋪設管道45.70km。
3.2三庫串聯工程
石泉湖、陡山、相邸三庫串聯工程是大水網二期工程。在石泉湖水庫左岸開鑿扁山隧洞5.50km至相邸水庫,自扁山隧洞出口鋪設管道1.80km至相邸供水泵站;利用陡山水庫至縣城供水管線(良店)鋪設管道5.80km,供水至扁山隧洞入口;石泉湖水庫庫水自流至扁山隧洞。
3.3“東、擴、攔”工程
沭水東調、三庫擴容、龍王河攔蓄工程簡稱“東、擴、攔”工程,是大水網三期工程。新建朱家莊橡膠壩,年引水5000萬m3;朱家莊橡膠壩6km明渠至魯溝閘,在魯溝閘新建泵站提水至石泉湖水庫,鋪設管道18km;陡山、石泉湖、相邸三庫擴容4000萬m3;龍王河攔蓄調水工程,年攔蓄調水1000萬m3供水至臨港產業園。
4.1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
大水網工程建成后,可統攬全局,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對全縣水資源跨年度跨流域進行時間上、空間上的統一調配,可最大限度做到蓄豐補缺、調豐濟缺,發揮水資源的最大效益。能夠確??h城和東部鄉鎮、臨港經濟開發區有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保障。經估算,至2020年可綜合調度水資源總量1.30億m3。
4.2確保生態環境用水量
沭河攔蓄提水工程建成后,首先在沭河莒南段形成一道亮麗的藍色風景線,增加自然生態景觀。其次,從橡膠壩處可直接輸水至陡山水庫灌區西部灌溉片區,每年可向灌區提供用水3000萬m3,減少陡山水庫向下游農業供水量,置換替代出陡山水庫的優質水資源,緩解水庫農業灌溉、旅游開發、漁業養殖“爭水”的矛盾,增加天馬島風景區開發用水,并留出更多的優質水資源,實施縣域統一調配。最后,莒南大水網工程將與雞龍河、磐龍河、臥龍河、白馬河、龍王河“五河會城”相融合,打造莒南的現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態水利、景觀水利。
4.3增加供水收入
莒南大水網工程建成投運后,全縣水資源將達到時空統一調配,年綜合調度水資源可達0.90~1.30億m3。在保障縣內用水的前提下,將富余的水資源調配至臨港經濟開發區,以發揮大水網工程的綜合效益,增加供水收入。經估算,年供水收入可達2.10億元。
莒南縣大水網工程的籌劃構架,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縣城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有效緩解并逐步解決莒南臨港產業園區、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顯著,對實現區域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R e s e ar c honl ar gew at e rn ET w or kove r al l P l ani nJu n anC ou n t y
L I UL i hua1,C A OE ng a ng1,M UQ i a nke2
(1.J unan C o unt yX i angdi R e s e r v o i r A dm i ni s t r at i o n O f f i c e,J unan 276600,C hi na;
2.J unan D o us han R e s e r v o i r A dm i ni s t r at i o n,J unan 276600,C hi na)
I n t hepa pe r,o v e r a l l pl a n o f J una n C o unt yl a r g ew a t e rnET w o r k e ng i ne e r i nga r c hi t e c t ur ei sr e g a r de d a st he ba c kg r o und.F e a s i bi l i t ya nd c o m pr e he ns i v ebe ne f i t s o f e ng i ne e r i ngpr o j e c t s a r ea na l y z e d i n t hea s pe c t so f w a t e r r e s o ur c e s a v a i l a bi l i t y,r e l a t e d pr o j e c tna t ur a lg e o g r a phi c a lc o ndi t i o n,po t e nt i a lw a t e rc o ns um pt i o n m a r kETde m a nd a nd s oo n. I m po r t a nt s i g ni f i c a nc eo f o pt i m i z i nga nd a l l o c a t i ngw a t e rr e s o ur c e si n t hew ho l ec o unt ya c r o s st i m ea nd s pa c ei n J una n C o unt yl a r g ew a t e r nET w o r k pr o j e c t i s di s c us s e d.
l a r g ew a t e r nET w o r k;o v e r a l l pl a n;f e a s i bi l i t ya na l y s i s
T V 212
B
1005-4774(2015)04-0017-03
10.16616/j.cn ki.10-1326/T V.2015.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