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甲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水務局,甘肅 武威 733000)
武威市涼州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王虎甲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水務局,甘肅武威 733000)
本文針對涼州區農業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現狀,為進一步促進涼州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發展,分析了涼州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現狀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涼州區下一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對策措施,為同類工程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涼州區;節水灌溉;對策
涼州區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石羊河流域中上游,總人口103.47萬,其中農業人口79.71萬,現有耕地面積11.7萬hm2。主要地表水資源是發源于祁連山北麓的黃羊、雜木、金塔、西營4條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8.98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927m3,為全國人均水平的42%,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8%。為全國資源型嚴重缺水區域。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是有效緩解各行業用水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助推涼州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006年以來,涼州區實施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項目、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項目等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截至2014年底,涼州區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73萬hm2,其中,管灌1.14萬 hm2,大田滴灌1.18萬hm2,溫室滴灌0.41萬hm2。通過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工程的順利實施,涼州區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實現了發展高效農業“五節”即節約用水、用電、用工、用地、用肥和“兩增”即增產、增效的目標。
3.1服務體系不完善,項目受益時間短
隨著國家對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大力投入,一大批高質量、高標準的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相繼建成,對涼州區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實施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但是在運行過程中,由于高效節水灌溉滴灌工程大部分選用一次性薄壁滴灌帶,農戶必須每年鋪設、回收滴灌帶,下一年購買新的滴灌帶,這樣無形中增加了農戶的經濟負擔。加之大部分項目工程后期服務跟不上,售后技術指導及系統維護不能及時跟進,操作人員(目前大部分為農戶)不懂維修技術,滴灌系統發生故障后無法及時進行排除,久而久之,農戶對滴灌工程表現出厭煩情緒,導致節水工程不能正常運行甚至閑置,嚴重影響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
3.2激勵機制未健全,節水效益不明顯
隨著水權水價制度改革及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涼州區雖然逐步探索向水權水市場方向邁進,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辦法、流程,搭建了水權水量交易平臺,實行跨行業、跨灌區水權交易,但由于水權交易平臺建設不完善,水量買賣雙方交易信息無法及時發布,加之用水戶尚未形成水權交易理念,因此當前水權交易仍然停留在灌區、鄉鎮水資源管理辦公室,農民用水戶協會三方交易的層面,未能實現水量買賣雙方實時自主交易,導致節水后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站在用水戶的角度來看,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后只是提高了用水成本,卻沒有實現節水增效的根本目標,因而對實施高效節水灌溉積極性不高。
3.3普及條件不成熟,項目實施難度大
a.農民群眾的認識程度低,不具備水資源危機意識。農民對水資源稀缺性認識不足,沒有水資源危機意識,節水意識淡薄。
b.工程施工安排不合理,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目前,涼州區農業發展主要以經濟作物和特色林果為主,項目最佳施工期為3、4月份和11、12月份,具體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單位前期工作不足,施工計劃不合理,不能按計劃進度進行施工,導致延誤春種或做成“半拉子”工程,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及來年正常的農業生產。
c.工程一次性投資大,規模化程度要求高。當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采用的均為新技術、新材料,節水設施一次性投資較高,因此節水灌溉對土地集約化、農產品銷售、新品種引進等均有較高要求,以農戶為單位的零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充分滿足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需要。
4.1建立健全售后服務體系,鞏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成果
從近幾年涼州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運行管理狀況來看,由于缺乏日常維修養護經費,往往造成新建節水工程運行良好,已建節水工程部分閑置或效益發揮不足。針對當前這種運行管理現狀,應盡快建立健全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后服務體系,完善工程運行管理制度,堅決杜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成后不能正常運行而閑置不用的現象,確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良性運行且長期發揮效益。
4.2加快水價制度改革,形成激勵機制
充分利用價格杠桿促進涼州區各行業節約用水,結合實際適時、適度調整水價,從用水者和管理者兩方面進行激勵。一方面要科學合理地制定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準確核定末級渠系水價,穩步推行基本水價+計量水價的兩部制水價制度,實行分類水價和階梯式累進加價制度,堅決杜絕水資源浪費行為。另一方面,隨著高效節水灌溉的不斷推廣,農業用水量逐漸減少,將隨之出現水管單位水費收入減少、管理人員剩余等問題,導致節水與個人利益產生沖突。因此,應強化水權水市場,規范建立水權水量交易所,通過水權市場化改革,實現水權交易由價格協商交易到公開掛牌交易的過渡,達到“誰用誰花錢,誰節水誰得錢”的運轉效果,通過價值的傳遞,實現節水增效的根本目標,保障相關群體的切身利益,促進高效節水灌溉良性持續發展。
4.3加大宣傳引導,探索管理新模式
針對當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存在的老百姓認識程度不高、建設施工單位服務意識不強、項目工程前期投資大、土地資源零散等情況,建議必須加大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宣傳,充分發揮已建示范點帶動作用,以點帶面、以面帶域,逐步實現整組、整村、整鄉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積極探索適宜的管理模式,整合各種有效資源,提高農業效益和節水效益。目前,涼州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適宜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合作社管理模式,通過土地流轉,農民以土地或現金方式投入股金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聯戶管理模式,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首部為單元,將分散農戶組織起來,實行統一管理;?企業管理模式,由企業與農戶簽訂土地租賃協議,實現土地流轉,企業與農戶實現“雙贏”;?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模式,由農民用水戶協會統一建設、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節約運行成本,提高水資源效率和效益。
綜上所述,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必須針對本地特點深入調查研究,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發展對策,制定相應的方案,采用適宜的措施,才能使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持續健康發展,長期發揮效益。■
[1] 王虎甲.涼州區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幾點經驗[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3(4):74-75.
[2] 劉長垠,黃喜良,李菊鮮.河南省發展農田高效節水灌溉成效及對策研究[J].中國水利,2012(17):43-44.
[3] 魏天宇.松嫩平原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措施探討[J].中國水利,2012(13):54-55.
P r ob l e ms an dc ou n t e r me as u r e s of d e ve l oP i n g e f f i c i e n t w at e r s avi n g i r r i gat i onP r oj e c t i nWu w e i L i an gz h ouD i s t r i c t
WA N GH uj i a
(G ans u W uw e i Li angz ho u D i s t r i c t W at e r A ut ho r i t y,W uw e i 733000,C hi na)
I n t hepa pe r,t hepr e s e ntc o ns t r uc t i o n s i t ua t i o n a nd pr o bl e m si n t hede v e l o pm e nto fe f f i c i e ntw a t e rs a v i ng i r r i g a t i o n pr o j e c ti n L i a o z ho u D i s t r i c ta r ea na l y z e d i n o r de rt of ur t he rpr o m o t ee f f i c i e ntw a t e rs a v i ngi r r i g a t i o n pr o j e c t de v e l o pm e nt i n L i a ng z ho u di s t r i c t a i m i nga t t hes i t ua t i o n t ha t L i a ng z ho u di s t r i c t ha ss e r i o usa g r i c ul t ur ew a t e rr e s o ur c e s s ho r t a g e.C o unt e r m e a s ur e so f de v e l o pi nge f f i c i e nt w a t e rs a v i ngi r r i g a t i o n pr o j e c t i n L i a ng z ho u D i s t r i c t i n t hef ut ur ea r e pr o po s e d a c c o r di ngt ol o c a l c o ndi t i o n,w hi c h c a n pr o v i der e f e r e nc ef o r o t he r s i m i l a r pr o j e c t s de v e l o pm e nt.
L i a ng z ho u di s t r i c t;w a t e r s a v i ngi r r i g a t i o n;c o unt e r m e a s ur e s
T V 213.4
B
1005-4774(2015)04-0063-02
10.16616/j.cn ki.10-1326/T V.2015.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