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放緩,轉型升級——許連捷解讀生活用紙行業新常態
Xu Lianjie Interprets “New Normal”
編者按:最近半年多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已經成為熱議的話題,作為中國經濟形式的總體趨勢,新常態在各行各業都有具體的體現。而生活用紙行業現階段的“新常態”具體以什么樣的形式展現,行業企業又應以怎樣的心態和行動來應對新常態的到來?恒安集團CEO許連捷在近期接受《濟南日報》的采訪時,闡述了自己對生活用紙行業新常態的解讀,本刊特結合許總的解讀,對生活用紙行業發展的新常態進行簡要分析,以待拋磚引玉,引起行業對“新常態”的思索并找到適當的應對措施。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此后的經濟工作會議以及APEC峰會上,習總書記對“新常態”又做出了進一步的闡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到底何為“新常態”,《經濟日報》評論員文章是這樣表述的: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適宜、結構優化、社會和諧。轉入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經濟增長將基本告別過去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轉為中高速發展,經濟結構也將與傳統粗放的增長模式告別。
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用紙行業,也正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與中國大的經濟環境相對應,生活用紙行業的新常態主要體現在增長放緩和轉型升級兩個方面:
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顯著表現就是經濟增長迎來換擋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平穩過渡。
中國生活用紙行業由于前幾年投資項目過于集中,使得產能大量釋放,供需失衡明顯加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行業領先企業繼續擴產,但步伐趨緩,預定的擴產項目普遍調整或延期。另外,隨著營銷以及渠道成本的增加,企業2014年的盈利水平比2013年同期有所下降,生活用紙行業整體增長放緩。
以恒安為例,2014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為17.75億港元,同比下降4.5%,毛利率為44.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許總解讀:經濟增長放緩是一種健康現象
在經濟發展轉型期,增長放緩比加速更健康。這種新常態是一種健康現象,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要做強、做精,而不是盲目做大,在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還拼命橫向擴張,這是不可取的。
實際上,這幾年關于生活用紙行業產能過剩的說法也是日盛,而造紙相關及其他企業仍在紛紛踏足這一領域。產能釋放集中,供應量快速增加就會加劇供需失衡,市場也將迎來淘汰期。這是一種市場的正常反應,如果你的競爭力提升了,國內產能過剩了,你還可以去國外競爭!
為了適應逐步放緩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轉折性變化。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生活用紙行業面對產能過程等情況,也加速了落后產能的淘汰。201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分批強制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市場淘汰法則在生活用紙行業中的表現也愈加明顯。
在轉型升級方面,領先的生活用紙企業起到了引領作用,在建設一體化產業園、節能降耗,以及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不斷的嘗試。恒安在2014年啟動了第三次管理變革,聯手國際巨頭IBM、SAP,打造供應鏈整合項目,面向大數據、O2O電商、移動等趨勢設計全新的供應鏈整合平臺,推動供應鏈的可視、可控和可持續優化發展。
轉型升級的一個方面是增長推動力的多元化,由原來的投資驅動等轉向創新推動。生活用紙企業在過去的幾年中不斷創新和開發差異化產品,增加產品的賣點和利潤增長點,擴大市場份額。如恒安在2014年推出了心相印茶語?絲享高端系列面巾紙、以及心相印“濕廁紙”,采用可沖散的干法紙為基材,可溫和殺菌,有效清潔。
許總解讀: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目前全國很多行業都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時候。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放緩了,這就證明轉型已經開始。“轉”就是從原來沒有效益轉向有效益;就是老的產品在下降,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在上升。所以一定要通過技術、管理等各方面創新來提升產品價值。企業現在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拼規模,靠擴張去增長、去發展,當務之急是要提升企業內涵,也就是綜合競爭力。我認為,以前是向外擴張,現在是對內提升,通過各項創新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綜上所述,生活用紙行業的“新常態”集中表現為整體增速放緩,但是更趨平穩,不再一味追求過高的速度;行業結構優化升級,增長動力更為多元。在提及“新常態”后,習近平總書記曾進一步指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轉型期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與許總認為行業增長放緩是一種健康現象不謀而合。如今,中國生活用紙行業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加劇、成本上升等困難。企業在發展自身業務時仍然要以平常心面對,戒驕戒躁,積極推動轉型升級,以更多創新的產品來贏得市場份額。
(本刊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