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騰,董大鵬,莊慶賀(.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5000;.武城縣水務局,山東 武城 500;.鄒城市水利局,山東 鄒城 7500)
武城縣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探討
劉騰1,董大鵬2,莊慶賀3
(1.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00;2.武城縣水務局,山東 武城 253300;3.鄒城市水利局,山東 鄒城 273500)
【摘要】探討了武城縣在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方面所采取的工作思路、試點內容、主要做法和保障措施。
【關鍵詞】武城縣;農田水利;產權制度;運行機制
武城縣通過近幾年的工程建設,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質量優良、效益顯著的農田水利工程,但隨著土地流轉規模擴大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迫切需要建立與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相適應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護機制,更好地發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效益,促進農業農村穩定發展。
按照《關于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管護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武城縣選取8項改革試點任務,分別為:實行建管一體化,建立項目建設管理公開公示制度,產權確權和移交,搞活經營權,落實工程管護經費的長效機制,建立政府績效考核為基本依據的獎懲辦法,鼓勵和扶持農民用水戶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開展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能力建設。
擬通過試點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利用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工程完好率和群眾滿意率,進一步落實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破解長期存在的產權歸屬不明、管護體制不順、建管用脫節、責權利分離等問題。
2010年以來,武城縣實施的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大型灌區末級渠系節水配套改造工程;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2011年度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工程。
3.1改革項目實施方式
1)實行建管一體化。以武城縣農村供水協會為“項目法人”開展項目建設管理試點,項目由“項目法人”自下而上申報。通過試點實施,研究新型主體作為“項目法人”實施農田水利項目申報、審批的指導意見。試點成功后再發展由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村集體作為“項目法人”,參與農田水利項目建設管理,逐步實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一體化。
2)建立項目建設管理公開公示制度。在項目建設環節中,推行公開公示制度,擬通過武城政府網公示、項目區公示牌公示等方式及時向社會公示項目招標、施工進度、經費支出、監督電話等情況,接受項目區群眾監督。
推行農民質量監督員制度,在項目建設前期由農村供水協會在受益村中遴選責任心強、文化水平和威信較高的農民群眾通過培訓考試、實地演練作為村水管員、協會會員,并兼任農民質量監督員,全程參與工程建設。
3.2明晰和移交工程產權
1)產權確權和移交。產權確權按照“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明晰已建農田水利設施的產權,對其進行確權頒證,明確資產收益歸產權主體,并落實管護責任。落實“兩證兩書一臺帳”制度。“兩證”即工程產權證和使用權證,產權證明確工程產權人,使用權證明確工程使用人,并按照“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確定使用人是工程管護主體,承擔管護責任。“兩書”為工程產權人和使用人簽訂的工程管護協議書及水務分局和工程管護主體簽訂的工程管護責任書,“一臺帳”指建立《農田水利設施及管護工作臺賬》,由各水務分局登記備案產權確權、變更及管護工作等情況。
2)搞活經營權。采取村集體經營、個人經營、協會經營等多種形式,搞活經營權,提高工程利用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工程完好率和群眾滿意率。
3.3創新運行管護模式
1)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工程產權所有者籌集為主,政府績效考核進行獎補為輔”的長效機制。縣政府探索制定符合實際的《武城縣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和《武城縣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逐步實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工作規范化。縣政府設立縣級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修養護專項資金賬戶,并制定《武城縣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規范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
2)建立政府績效考核為基本依據的獎懲辦法。在縣水務局出臺的《武城縣灌溉用水管理考核制度》基礎上,由縣政府出臺《武城縣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績效考評辦法》,明確對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主體的管理考核內容和獎懲標準。
3)鼓勵和扶持農民用水戶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武城縣將在農村供水協會下成立3個農民用水戶協會,并將58個泵站交由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經營。各水務分局為農民提供灌溉服務,逐步引導農民自愿組成專業合作組織,對協會成員開展相關技術培訓和考核,提高其管護專業技術能力,增強服務和發展能力,擴大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經營規模。并由縣政府主導,農業局、水務局、農機局聯合成立農業科研小組,根據不同作物類型和土壤情況選擇3塊試驗田,按照農業灌溉用水定額開展節水灌溉試驗。
4)開展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按照《山東省水利廳關于加強鄉鎮水利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相關要求,開展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能力建設。縣水務局擇優抽調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12名,以行政轄區、水系流域和骨干水利工程為劃分原則,組成3個水務分局(按流域劃分的鄉鎮水利站),承擔基層水利服務工作。各水務分局將參照《山東省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驗收辦法》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技術裝備,健全管理制度,強化各分局功能。縣水務局將為各水務分局配齊辦公設備,與工作裝備,對水務分局人員定期培訓增強專業技能。
4.1組織領導
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武城縣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組織指導協調工作,為本縣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提供組織保障;縣水務局成立維護定額研究團隊、管理模式研究團隊、隊伍管理研究團隊3個研究團隊,保障工作順利進行。
4.2體制機制創新
探索“分局+協會+專業服務隊+水管員”“一站、一圖、一表、一模式、一報告”的管護機制,即每個泵站在竣工后繪制竣工圖,并在竣工圖中標明管道管徑、長度、出水口位置;根據泵站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用水戶耕地情況制定灌溉計劃表,每次灌溉由農民用水戶協會按計劃順序灌溉;管護主體根據每個泵站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管護模式,并于每次灌溉結束后形成灌溉報告上報縣水務局。
4.3政策支持
縣政府出臺對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的支持政策和鼓勵、扶持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發展的政策,縣水務局出臺對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主體、村水管員的獎懲政策。
4.4資金投入
縣水務局每年安排中央統籌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中的運行管護資金和部分水費收入,用于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
(責任編輯 張玉燕)
【中圖分類號】F323.2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7-0011-02
收稿日期:2015-04-20
作者簡介:劉騰(1987—),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