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國,尉玉華,宋 濤
(山東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質量檢驗是一項繁重、細致的貫穿于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活動。產品質量的優劣主要取決于每一個操作者的技術水平、責任心和質量意識,操作者是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操作者自檢、自控及班組長、質檢員分級把關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執行“三檢制”是非常必要的。
三檢制通常是指三級檢驗制度,因產品生產過程的不同,三檢制在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說法與含義。三檢制一般有三種解釋:一是以施工班組長為責任單位的“三過程檢驗”,即檢查上過程,保證本過程,服務下過程的檢驗活動;二是工程質量三級檢查制度,即“自檢、質檢、監檢”三級檢查過程,各級責任單位分別設立專職質檢員;三是施工單位采取的“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的質量檢查管理制度。工程建設行業通常所指的三檢制一般是指“自檢、互檢、專檢”三級檢驗制度。
自檢是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由操作人員按作業任務書、技術交底及有關規范要求,隨時進行自我檢查并整改的過程。互檢即交接檢驗,上道工序的施工班組完成任務后向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班組進行交接檢查驗收。交接檢驗一般包括不同工種間的工序交接檢驗、總包分包間的交接檢驗、隱蔽項目交接檢驗、成品半成品保護交接檢驗。工序間的交接檢驗內容包括工程質量、工藝情況、工序完成后的清理和成品保護等,交方填寫“交接檢查表”,檢驗合格的由交接雙方在交接記錄上簽字確認。自檢、互檢合格后,由項目經理帶領專職質檢員會同工長或施工隊長、班組長進行專檢,專檢以最小的質量檢驗、評定單元為基本單位。專職檢驗人員進行該項任務質量核驗之前,首先要檢查班組自檢、互檢記錄是否符合要求,督促生產班組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專職質檢人員在核驗評定質量等級時,必須按照質量標準認真檢查成品質量,嚴格把關,同時核查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做好檢驗記錄并評定產品的質量等級。
有些技術人員把“三檢”理解為檢驗三次,簡單的理解為需要重復進行三次檢驗,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三檢制與崗位責任制是相伴相隨的,由于施工單位內部有管理層級的變化,施工任務也是逐級下達的,下級對上級負責。一項具體的施工任務完成后,責任單位首先應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向上一級申報驗收。由此可知三檢記錄不一定是三級檢驗,有可能是二級檢驗,也有可能是四級檢驗,檢驗的級數是由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中管理層級設置和施工任務分解決定的。初檢就是施工班組自檢,終檢就是專職質檢機構的檢驗與評價。
檢查施工記錄檔案時施工單位一般會提供3張自檢記錄,分別表明是初檢、復檢、終檢。經過仔細比對3張記錄表的檢驗項目、檢驗頻率就會發現,3張記錄表是雷同的,不同的僅僅是記錄的數據偏差略有差別和檢驗人員的簽名不同。這種做法就是把“三檢”理解為重復進行三次檢驗。
有些技術人員把“三檢”理解為初檢、復檢、終檢的“聯合檢驗”,只要各級負責人共同參與即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施工項目組織一些聯合檢驗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不應以聯合檢驗取代三檢制。以聯合檢驗取代三檢制一般表現為:施工單位提供一張三檢記錄表,表尾由初檢、復檢、終檢負責人分別簽字。這種做法沒有反映出不同管理層級的崗位責任差別,實際上就是一份終檢記錄。
為了貫徹落實 “三檢制度”,有些單位要求提供三檢記錄資料,這有利于倒查施工內容、質量狀況,可以準確地評價工程質量等級,及時發現質量隱患。然而,有些單位純粹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提供三檢記錄,資料中記錄的不是實際發生的檢驗數據和驗收意見。這種問題的根源是沒有落實崗位責任制,沒有落實交接檢驗制度,在沒有確認前道工序合格的情況下就盲目的開始后續工程施工,給工程質量埋下了重大隱患。
“三檢制”的核心思想是落實崗位責任制。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要求承包人必須在施工現場設立項目經理部,直屬項目經理領導。《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 第279號)》第二十六條規定 “施工單位對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施工單位應當建立質量責任制,確定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和施工管理負責人。”
施工單位承接了施工項目后應按照投標承諾做好質量保證體系的規劃設計,在工地設置專門的質量檢查機構,配備專職的質量檢查人員,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查制度。承包人應嚴格按《技術條款》的規定和監理人的指示,對工程使用的材料和工程設備以及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藝,進行全過程的質量檢查,詳細作好質量檢查記錄。在編制質量保證體系文件時,應明確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質檢員、技術員、施工隊長、班組長等主要質量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和職責范圍、工作流程以及崗位考核獎懲辦法,切實堵住形成質量隱患的漏洞。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要加強監督,施工單位申請開工時,如果不能提交比較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文件,監理單位不予批準開工;施工單位申請驗收時,如果不能提交三檢記錄資料,監理單位對施工單位的自評意見不予復核認定,不予計量和支付。
在組織項目劃分時,施工單位應積極地提出個人的意見,不能消極服從建設、監理、設計單位的安排,特別是要根據本單位擬定的施工組織方案和具體的工藝流程,將施工區段的劃分和單元(工序)的劃分銜接好,避免工程施工和檢驗活動之間的干擾,也便于落實施工隊長、班組長的崗位責任,便于質檢員組織檢測。
施工單位在落實三檢制度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這既有思想上的原因也有技術上的原因,思想上不重視自然很難落實到位,如果技術管理水平跟不上同樣無法落實。單從技術角度講,要落實三檢制度首先要做好工作流程和記錄資料式樣的設計,明確記錄填寫的具體要求,讓施工班組長、隊長、技術員做到有章可循。
質量保證體系的編制主要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和專職質檢員完成,項目主要管理人員應做好頂層設計,做好技術交底工作。
三檢制度落實不到位是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通病,究其根源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質量意識淡薄,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所致。要扭轉這種局面,首先需要施工單位落實崗位責任制,其次需要有關工程參建單位積極配合,特別是建設監理單位要加強監督指導,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