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南,張清軍,徐發義(濟陽黃河河務局,山東 濟陽 251400)
黃河防洪工程備防石儲備管理方法探討
韓曉南,張清軍,徐發義
(濟陽黃河河務局,山東 濟陽 251400)
【摘要】針對黃河防洪工程備防石現有儲備方式存在的問題,論證了更改儲備方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對更改儲備方式,規范備防石管理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備防石;儲備管理;集中存放;黃河防洪
備防石就是按照一定數量儲備于黃河堤防工程險工段和河道整治工程(控導)壩頂及其附近的石料,其主要作用是以備汛期搶險的應急之需,同時也可以滿足平時工程養護修理的需要。現有備防石垛位置分散,排整不規范,工程面貌差,管理難度大。因此,改變現有備防石儲備方式是規范備防石管理,改善工程面貌的有效措施。
濟陽河務局管轄有5處險工、7處控導,350段壩岸,分布著379個備防石垛,共儲備備防石47 780m3,平均126m3/石垛,現有50m3,100m3,200m3三個基本型號。
為規范備防石垛管理,黃委會于2003年頒布了 《黃河防洪工程備防石規范化管理規定》,2007年又頒布了 《黃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標準(試行)》,都對備防石的規范化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主要內容:備防石存放要充分考慮工程管理和防汛搶險需求,合理規劃存放位置,達到整齊美觀,整體劃一。每垛高1~1.2m,長寬尺寸要盡量一致,垛間距1m,距迎水面壩肩不少于3m、背水面壩肩2m。每垛50m3,以10的倍數為準遞增,壩垛號和方量標注清晰。備防石采用水泥砂漿抹邊、抹角,邊、角抹面寬度15~20 cm。備防石標志尺寸:主垛長0.6 m,寬0.4m,一般垛長0.5m,寬0.3m。備防石垛的5個面要求平整,縱橫斷面范圍內凹凸不超過5 cm。備防石垛無缺石、坍塌、倒垛、雜草等。
按上級的有關要求,該局自2003年開始逐步規范所轄工程上的備防石垛,特別是2005年水管體制改革后,組建維修養護公司,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工程管理和考核標準不斷細化,備防石垛整修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到2008年全部整修一遍,雖然未全部達到《黃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標準(試行)》的要求,但基本上達到了規范有序、標牌清晰的要求。
2.1管理困難
由于備防石數量大且存放分散,加之近年來維修養護、工程整修、防汛搶險動用石料較為頻繁,用后補充不及時,破散垛較多。同時,因普查、丈量、統計、標牌噴字、出入庫登記等管理環節較多,難免出現錯誤,造成標實不符,賬實不符等現象,也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2.2不利于工程安全
從搶險的角度考慮,備防石就近存放在壩頂前尖上無疑是有利的,但備防石放在壩面上增加了壩頂的附加荷載,降低了壩岸的穩定性。一垛100m3的備防石,重量達到170 t,在石垛位置約80m2的地面上相應增加了2 t/m2左右的附加荷載,降低了壩岸的穩定性。同時,石垛底部出現的動物洞穴、裂縫、陷坑等隱患不易被發現,加大了工程的不安全性。
2.3不利于工程維修養護
石垛間距只有1m,距離壩肩也只有2~3m,維修養護機械化作業難以展開。排邊整垛時大多數沒有處理基礎,雨后經常倒邊塌垛;同時,有些群眾還經常拆掉備防石垛上的石塊當座位使用,造成石垛破損,給工程管理工作帶來諸多困難。
2.4不利于機械化搶險
專業搶險隊伍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搶險工作向著全面機械化發展。大量的石垛星羅棋布地存放于壩頂上,在應急搶險作業時,挖掘機、裝載機、自卸車等大型機械設備根本無法展開,嚴重時甚至貽誤戰績,給防汛搶險帶來不利影響。
2.5石料風化嚴重,備防功能降低
有些舊石垛儲存年代久遠,有的甚至超過了20年,石料風化嚴重,一碰就碎,使用時經過拋投過程的創擊,拋入河中,變成了10~20 kg的小石、碎石,水溜很容易沖走,起不到防沖護根的作用。并且,過去購進的石料以人工作業為主,個體較小,一般為25~75 kg,在水下石料容易走失,防沖護根的效果較差。
鑒于目前備防石管理存在以上問題,必須改變現有的儲備方式。通過基建工程、維修養護、根石加固、工程搶險有計劃的使用現有的備防石垛,逐步取消壩頂背備石垛。同時在維修養護實施方案中每年列出部分新購石計劃,在埽面之外重新選址,規范排整,集中存放,爭取在5年左右的時間淘汰掉全部舊石,全部整理成整齊美觀,整體劃一,標示規范的新石垛,使備防石成為一處獨特的工程景觀。具體措施如下:
3.1存放地選址
本著就近存放,使用方便的原則,險工備防石的存放地應選擇主壩對應的淤背區內,臨近上下堤輔道,交通便利之地,一般每個工程布置1處存放地,大工程也可布置2-3處。控導工程備防石的存放地應選在本工程對應的護壩地之內。
3.2技術要點
1)合理規劃,正確布局。根據歷年來的經驗,備防石的動用頻率和數量都不大。每處工程上將80%左右的備防石垛成500m3、1 000m3、2 000m3的大型石垛,沒有大型險情不得動用。將20%左右的備防石垛成100m3的小型石垛,以便日常維修和小型搶險周轉使用。石垛間應留出不低于5m的通道,以便于大型搶險機械通行。
2)嚴格購石管理,確保購進石料質量。要對所進石料的石質、尺寸、重量都做出明確要求,對風化石、山皮石、分層易碎石堅決不予進場。鑒于較小石塊(25~75 kg)易風化、碎裂,水下易走失,在搶險機械化的今天,使工程搶險使用大塊石成為可能,建議新購進石料的質量應不低于75~250 kg。
3)石垛排整技術要點。石垛排整的總體要求是毛料石垛邊,大塊石填空,小塊石封頂,水泥砂漿抹邊,達到邊線齊整,頂平順直,高度一致,整齊劃一,美觀大方的要求。
3.3后期管理要點
1)認真丈量,準確標示。石垛排整完成后,要認真丈量、測算、統計石垛的方量,并在垛牌上準確標示。垛牌用白漆涂底,統一刻板噴字,要求白底黑體紅字,標示準確清晰,做到標實相符,注意標志牌尺寸、邊框線體、顏色要求、字體標準、噴刷位置等細節問題。
2)建立備防石電子數據庫,逐步實現備防石管理網絡化。隨著水利系統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網站建設不斷完善。結合“數字黃河”、“數字工管”工程建設與推廣,為提高備防石管理水平,將備防石垛所在單位、工程名稱、工程尺寸、方量、購進時間等參數和石垛數碼照片,建立一個準確、翔實的資料數據庫,逐步實現備防石網絡動態管理,便于翔實、準確的反映各工程備防石料情況,使備防石能夠快速查詢、快速調撥、快速到位,更好地為防汛搶險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改變備防石的儲備方式,消除了壩頂存放備防石的各種弊端,逐步實現了備防石管理的規范化、網絡化。使備防石成為一處獨特的工程景觀,同時險工、控導埽面上沒有了備防石垛,即為維修養護、工程搶險帶來了便利,也為險工、控導的綠化美化,建設生態景觀工程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責任編輯遲明春)
【中圖分類號】TV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9-0028-02
收稿日期:2015-03-30
作者簡介:韓曉南(1964—),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