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芳,任光華(山東省水利工程局,山東 濟南 250014)
跋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對策
謝芳,任光華
(山東省水利工程局,山東 濟南 250014)
【摘要】介紹了跋山水庫基本情況,通過分析水源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領導、健全機制、搞好宣傳、加大治理等建議。
【關鍵詞】跋山水庫;水源地;水質污染;措施
跋山水庫位于淮河流域沂河干流中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區供水為主的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水庫1960-05建成蓄水,控制流域面積1 782 km2,總庫容5.29億m3,興利庫容2.67 億m3,是沂水縣城區居民生產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是臨沂市備用水源地。
1.1居民生活污染源
水庫高程178.0~186.0m范圍內共有村莊52個,人口3.21萬。經測算,年排放生活污水9 800 萬t,生活垃圾5 500萬t。生活、建筑垃圾重點污染區域主要是水庫上游諸葛鎮暖陽河河段和諸葛鎮新民官莊村以西沂河河段。
1.2工礦企業污染源
在水庫高程178.0~186.0 m范圍內共有礦山、化工、餐飲、醫院等各類企業17家,其中污染嚴重的有6家。
1.3農業生產污染源
水庫高程178.0m以外1 500m范圍內的沂城街道、龍家圈鎮、諸葛鎮轄區內共有果園約584.67 hm2。每年農藥使用量約有13.155 t,化肥使用量約有1 754 t。除果樹自身吸收少部分外,大部分經雨水沖刷入庫。范圍內共有畜禽養殖場140個,其中還有12個養殖場畜禽糞便直排野外、被雨水沖刷入庫。
1.4非法采砂破壞了水生態
水庫周邊原有砂場28家,已于2011-12-31前全部關停。由于前幾年過度開采,河道和水庫周邊砂層破壞嚴重。現還有個別采砂戶以打掃砂底為由非法采砂,嚴重破壞了河道生態環境,使河道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2.1群眾對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護意識不強
多年來,由于技術手段落后及生活習慣和意識上的差距等因素,庫區周邊群眾一直未把水源地保護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干部群眾對有關水源地保護的法律法規知之甚少,對劃定的水源地保護區范圍不明確,不清楚有關的保護措施、禁止事項。部分干部不能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水源地的關系,在項目立項、審批和選址等工作中,沒有充分考慮水源地的保護問題。部分群眾的自覺保護意識淡薄,隨意建養雞養鴨大棚、亂倒生活垃圾,對水源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2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標志不規范
跋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均設置了界碑、界樁、和公告牌等,但也有地方存在標志設置不規范、不完善甚至無保護區標志的情況。
2.3個別飲用水水源地監管不到位
受執法權限、執法人員素質、執法人員數量及經費等影響,跋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沒有實現環境全覆蓋監管、連續性監管。在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少量畜禽養殖場,養殖場固廢物直接排入水源地。道路穿越水庫,存在因車禍導致燃油、危化品泄漏污染風險。近年來,保護區內農作物、果樹過渡施用農藥化肥帶來的污染有上升趨勢。個別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采砂活動清理不徹底、違規傾倒建筑垃圾現象,造成水質不穩定。
2.4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長效機制尚不健全
跋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涉及建設、水利、環保、供水、衛生、國土、林業、漁業及3個鄉鎮等多個部門,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保護機制,存在各自為政、責任不清等現象。各個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意識,尚未形成合力,不利于長期有效地保護水源地。另外,水源地保護區缺乏系統的、長遠的污染防治工程規劃與實施方案,規避突發性事故風險的能力不強,應對干旱、洪澇及戰備等突發、偶發事件的手段匱乏,風險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
3.1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領導是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保障,建議市縣政府把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好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積極調動各方面資源,保障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有效地推進。
3.2建立長效機制
建立并完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長效機制,對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產業布局、飲用水水源地安全評價、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措施、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及應急預案等進行規范。建議由政府牽頭,建設、水利、環保、供水、衛生、國土、林業、漁業等部門共同參與,成立專門領導機構,明確責任,分清義務。
3.3深化宣傳教育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對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宣傳,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加強輿情收集研判,妥善化解輿論危機,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抓好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切實認識到破壞水環境的危害及后果和保護好水源地的迫切性。要加強對水源地保護區內企業法人、居民的宣傳,增強其守法意識和自律意識,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生產習慣,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督、公眾參與的多元化環境管理模式。
3.4加強科學規劃
組織環保、水利、國土、衛生、住建等有關部門,抽調專業人員對轄區內水源地進行細致調查和科學論證,并制定飲用水水源地中長期規劃,把經濟發展規劃與水源地環保規劃結合起來,審慎確定新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及保護措施,為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3.5加大對污染源的治理
要對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水污染企業進行分類處理,徹底整治。對于未建設治污設施的,要立即停產整頓,督促其建設治污設施并經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生產,難以達標的,限期搬遷;對有治污設施的,要加強監督檢查,保證正常運轉,達標排放,堅決杜絕在水源地保護區內新上污染項目。要加大對生活污染源的治理,深入持久地開展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切實抓好沿河村莊和河道內垃圾的清運管理和污水處理工作。加大對農業污染源的治理,組織和引導農民科學使用農藥和化肥,在水源地保護區內積極推廣和建設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要加強對水源地周邊農村農業發展的統一規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養殖業,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3.6建立健全水質監測和預警體系
建議加大人力、財力投入,提高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能力和水平。同時,提高飲用水水源地預警能力和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包括編制應急預案、定期進行環境事故應急演練、事故易發地段的防護工程等措施,防止飲用水水源污染,保障居民飲用水安全。
3.7建立政府環保投資增長機制
要探索建立跋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通過各種激勵手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對生態農業建設、畜禽養殖污染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環保項目和相關產業,積極通過財政貼息、補助等手段,促進其發展。同時,實施濕地保護、栽植涵養林、投放濾食性魚類等措施,加大對水源地的生態修復力度,不斷改善水質。
(責任編輯 崔春梅)
【中圖分類號】X 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9-0043-02
收稿日期:2015-04-16
作者簡介:謝芳(1982—),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