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坤(臨沂市水利局,山東 臨沂 276000)
臨沂市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現狀及對策
郭仁坤
(臨沂市水利局,山東 臨沂 276000)
【摘要】通過對臨沂市7個山丘區(縣)農業灌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運行現狀進行摸底調查,對重點鄉鎮、村莊的工程進行實地調研,摸清了工程建設、管理及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協調組織、投入、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臨沂市;農村水利;小型水利工程
臨沂市總面積1.72萬km2,山丘區面積達1.24萬km2,占全市總面積的72%以上。由于山丘區地勢復雜,農業種植田塊分散,地表水攔蓄困難,地下水貧乏,農業灌溉難度大,土壤保水能力又差,農作物極易發生干旱,搞好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有效解決山丘區農業灌溉問題,對山區農業豐收、群眾致富乃至全市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多年來,經過各級努力,全市共建成各類小型水利工程9萬余處,這些工程為山丘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盡管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新農村建設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小型水源工程少,可用水量不足,嚴重影響了山丘區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一方面,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mm,時空分布不均,6~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5%,山丘區地形溝壑縱橫,河道比降陡,小型攔蓄工程不足,降雨容易形成徑流下泄。另一方面,利用建好的大中型蓄水工程對周邊農業進行灌溉,受地形與投資的限制,灌溉控制范圍有限。建設小型攔蓄水工程,最大可能地有效利用雨洪資源,是滿足山丘區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要措施,但是,由于地方財政相對困難,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投資主要靠省以上財政支持,難以滿足全市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要求,致使全市山丘區仍然有近20萬hm2耕地為“靠天田”。二是部分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嚴重,不能正常發揮工程效益。三是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致使部分工程水源干涸,工程失去作用。地表水是山丘區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且小型水源工程多為年度調節,極易受年度降雨影響,去年汛期,全市降雨量比常年偏少近4成,有1 627處山丘區水源工程干涸,致使所控制的3.07萬hm2耕地(其中經濟林果7 100 hm2),自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無法使用工程進行灌溉,將嚴重影響山區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四是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影響部分工程效益的發揮。全市山丘區28 247處小水利工程,有9 583處為個人管理(主要為池窖),5 665處實行了承包管理(主要為塘壩),2 424處實行由農民水利合作組織管理。以上工程大多分布在林果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區,另外有10 575處工程實行村集體管理,多分布在糧油作物種植區。從工程運行調查情況分析,7個山區縣有1 031處村集體與協會管理的工程,管護不到位,不能正常運行,占總數的3.65%,所控制的7 160 hm2糧油種植區,得不到灌溉保障,主要原因是糧油種植效益低,群眾灌溉的意愿不強,工程運行費用難以收取,群眾參與工程管理的積極性不高,無法維持工程正常運行。
1)爭取上級資金,加強重點片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搶抓沂蒙革命老區享受中部地區政策的大好機遇,加大資金和項目爭取力度,繼續盡可能多地爭取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發揮上級財政資金項目投入大、投入集中、規模建設、整體推進的優勢,解決好集中連片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徹底解決項目區旱能澆、澇能排的問題,為項目區實施規模化種植提供水利支撐保障。
2)利用地方財政資金,因地制宜興建分散型小型水利設施。在利用好上級資金,規模建設的同時,對分散的“五小水利”工程,市水利部門計劃協調財政等部門,利用好地方財政獎補資金,因地制宜,在一些小河道、小溝道大力建設攔水壩、截淺流、大口井等蓄水工程;在坡面建設蓄水池、水窖,收集季節水,做到“零存整用”;在水源好的地方,搞好小水渠、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增加雨洪水的收集存蓄,提高應對特大干旱、持續干旱的能力。
3)創新建管模式,持續發揮工程支撐保障能力。一是廣泛征求項目區群眾的意見。實行項目建設統一規劃、尊重民意,強化培訓指導,建立完善各種用水合作組織,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推動投入、建設和管護“三位一體”,確保工程持續運行。可以集中連片的,落實“五小水利”申報主體、經村民代表同意,嚴格申報程序、規范審批程序,縣級財政、水利部門運用集中連片的模式,通過民辦公助、先改后建,采取“競爭立項”,擇優選取五小水利項目區。不能集中連片的,由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按照“自選、自建、自管、自用”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的方式,組織本區域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二是搞好管理創新試點。以郯城、蒙陰和沂水縣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試點為契機,開展好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對于新建工程,放開建設權、使用權,搞好經營權,鼓勵個人、合作組織、企業投資建設水利工程,誰投資、誰受益、誰擁有。對于現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在明確產權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承包、租賃、拍賣,做到有人建、有人管;針對蓄水池、水窖可以推行單戶或聯戶管理;針對塘壩可以推行“受益農戶共有制”的水權劃分管理模式;針對小渠道、小泵站可以推行協會管理,使工程能長期發揮作用。
1)統籌協調,搞好頂層設計。成立市縣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分期、分步實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規劃,通過規劃來整合各部門涉水涉農資金,用于工程建設。對群眾最急需解決的“五小水利”工程摸清底數,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庫和年度建設方案。從項目庫中認領和實施項目,全面改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解決群眾期盼農業灌溉等問題。
2)統籌發力,健全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投入機制。從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調查統計來看,“十三五”期間,全市7個山區縣修復改造13 770處“五小水利”項目,恢復工程設計效益,資金需求就達18.32億元,而全市每年水利部門投入資金僅有2億元左右,主要用于項目建設,項目維修改造資金缺口較大。各級財政應嚴格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政府性收入傾斜用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市縣政府應制定出臺支持“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政策,落實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等形式進行扶持,調動各方積極性,以此推動“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同時,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推進多種融資形式,更多調動社會資金力量,參與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3)加快土地流轉,徹底解決“五小水利”工程的管理問題。從調查情況看,經濟效益好的林果種植區的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情況就好,工程效益顯著,糧油種植區項目建設與管理相對較差。加快土地規模經營以后,農業大戶糧油種植的收益提高,個體大戶把糧油種植受益作為主要的經濟甚至生活收入來源以后,自然就會重視田間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的作用。因此,要采取政策推動措施,加快山丘區土地流轉,同時,各級財政也要對農業種植大戶從“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方面提供資金支持,推動土地流轉。
(責任編輯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9-0051-02
收稿日期:2015-03-13
作者簡介:郭仁坤(1972—),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