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凱,劉 騰,莊慶賀(.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山東 聊城 5000;.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5000;.鄒城市水利局,山東 鄒城 7000)
山東省大型灌區管理單位“兩費”落實調研
孫凱1,劉騰2,莊慶賀3
(1.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山東 聊城 252000;2.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00;3.鄒城市水利局,山東 鄒城 272000)
【摘要】針對山東省大型灌區“兩費”的落實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進行了調研分析,總結了“兩費”落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山東省;大型灌區;兩費;水價改革
目前,山東省大型灌區51處,列入國家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計劃的灌區48處,設計灌溉面積30.64萬hm2,2012年有效灌溉面積213.99萬hm2,共設置專門管理機構50個,管理人員5 680人。按“兩定”方案核定4 348人,其中核定公益性人員3 467人。山東省出臺了《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積極推進水價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山東省水利工程規范化考核辦法》等一系列相關文件,為灌區“兩費”落實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山東省51個大型灌區 (泵站)管理單位中,已核定“兩費”的單位42個,占82%,核定“兩費”金額2.674 4億元,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經費1.692 2億元,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經費0.982 2億元;已核定“兩費”的灌區灌溉面積185.70萬hm2,占全部灌區灌溉面積的87%。落實 “兩費”共1.962億元,占核定“兩費”的73%,其中,落實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經費1.491 5億元,占核定經費的88%;落實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經費0.472 4億元,占核定經費的48%。
上述落實率實際上是小口徑的落實率,即只考慮了已核定“兩費”的灌區。如果把應核定而未核定“兩費”的灌區考慮在內,變成大口徑的落實率,則全省大口徑“兩費”落實率為64%,其中,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經費為77%,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為42%。
2.1建管同步,推進水管體制改革
山東省各灌區在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的同時推行目標責任制,落實崗位責任,進行內部運行機制改革,推動灌區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發展。位山灌區作為準公益事業單位,主要收入來源為水費收入和財政補貼,近三年“兩費”落實率100%。通過建設運行管理體制和積極落實“兩費”,有力地保證了位山灌區工程良性運行、效益持續高效發揮。現階段,位山灌區工程完好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工程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實灌面積由原來的25萬hm2擴大到現在的30.67萬hm2,糧食生產能力逐年提高,年增產效益由6~7億元增加到12~14億,為聊城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2農民用水戶協會積極參與改革
山東省大力推進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努力營造有利于農民用水戶協會發展的環境。德州市潘莊灌區積極探索末級渠系改造、用水協會建設、水價改革“三位一體”的路子。一方面充分調動農民自覺維護管理的積極性,加強了支斗渠以下工程的管理;另一方面減少水費征收中間環節,避免各種不合理負擔和收費,保護農民利益,降低水價成本,減少用水糾紛。目前潘莊灌區每年水費征收100%,“兩費”落實100%,灌區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工程良好運行,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2.3積極推行水價綜合改革
目前,引黃灌區水費計收基本上由行政代收,水庫灌區主要由水管單位自收。為確保水利工程長期發揮效益,引黃灌區正積極探索實行終端水價。在農業灌溉水價方面,在不超過國家規定最高限價基礎上,按照灌水條件確定灌區每畝次水價標準;在工業供水方面,適當提高終端水價,與受水企業簽訂供水合同,保證水費合理收取。
3.1不利影響
1)影響灌區職工收入和隊伍穩定。部分灌區“兩費”未全部落實到位,職工工資待遇低,落后于山東省水利行業的平均水平和當地平均收入水平,不利于灌區工作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人員經費不能足額到位造成灌區自身隊伍人數不穩定、結構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不利于灌區長遠發展。
2)影響工程的正常維護。大型灌區(泵站)建后工程正常維護主要集中在渠道工程、水工建筑物、渠道堤防管理、清淤遷占等方面,維護任務繁重。通過調研,山東省灌區每年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經費實際需要約1.4億元,但落實僅為4 700多萬元,落實率不足35%,造成很多工程帶病運行,嚴重影響灌區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
3.2原因分析
1)財力不足。山東省地方財力水平遠落后于其他東部省份,甚至低于中部的一些省份,造成部分灌區兩項經費的“落實承諾”仍停留在政策指導方面。
2)內部改革、管養分離等工作未到位。灌區(泵站)管理單位普遍存在“吃大鍋飯”的現象,單位內部競爭機制不健全,水管單位職工對改革認知程度不足,積極性不高。水管單位職工普遍對分離后企事業身份、養老保險等問題心存疑慮,內部經營單位的經營效益、工資水平等直接影響了管養分離、人員分流等工作的開展。
3)水價形成和管理機制不健全。近幾年積極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終端水價,雖有所成效,但尚未全面推開。目前山東省灌區執行的農業水價遠低于成本水價,總體低于50%,灌區經常性虧本運行,入不敷出。另外,水管單位執行的防洪排澇、生態環境供水等社會公益任務,未得到應有的財政補償;水管單位對城鎮供水企業的水價普遍偏低,且調整困難。科學的水價形成和管理機制尚未建立,灌區水管單位政策性虧損大,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日常管護,影響到兩費的落實。
4.1繼續深化改革,推進市場化運作
盡快出臺政策,進一步完善內部改革、管養分離、社會保障有關辦法和制度,著重建立相對穩定的財政投資渠道,從根本上扭轉重建輕管的問題。對國有水管單位繼續采取措施推進“兩費”落實。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前提下,按市場化的運作方式進行工程建設。積極培養維修養護市場,構建市場主體,規范市場秩序,以確保水利工程管養分離的順利實施。
4.2建立完善的水價管理機制
將農業供水各個環節水價納入國家價格管理范圍,推行到農戶的終端水價制度。加大農業灌溉設施建設、改造投資力度,完善計量設施。改革農業供水管理體制和水費計收方式,降低管理成本,逐步實行用水計量收費。按照政府承擔公益性支出、補償基本支出的原則,確定對灌排工程運行管理費用的補貼標準;調整農業用水價格,逐步達到保本水平。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下,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完善的水費計收補償管理機制,提高灌區水費實收率,增加灌區水費收入。
4.3加強推進用水戶參與灌區管理
繼續推廣用水戶參與灌區日常管理工作,補充完善用水戶協會建立、參與、管理等政策制度,保證用水戶協會充分發揮職能。積極探索用水戶參與管理方式,調動農民積極性,提高農民節水意識,降低灌區水價成本,減少水事糾紛,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兩費”落實不足給灌區運行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保障灌區工程良好運行、效益充分發揮。
(責任編輯 張玉燕)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9-0053-02
收稿日期:2015-04-20
作者簡介:孫凱(1989—),男,助理工程師